APP下载

家园共育,沟通是关键

2014-09-17张帆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家园小朋友爸爸

张帆

节假日过后,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到家后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不一致,这一现象表明:家园共育不算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沟通”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以下我结合工作中的几个案例,谈谈我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方法。

案例一:“孩子不听我们的,老师你帮我说说他吧,你的话他听的。”

祝佳赟小朋友每天都在晨间活动的时候来园,在教学活动时总是懒洋洋地躺在小椅子上,没精打采。午睡倒是表现得很好,一会儿就乖乖睡着了。我和他爷爷提过几次,请他早点儿送祝佳赟来幼儿园,担心祝佳赟错过太多精彩活动。他爷爷总说好好好,但还是老时间来园。我把这一现象写在评估表上,第二天,祝佳赟的爸爸送他来园,他爸爸跟我说:“这小子晚上太晚睡觉了,九点钟了还不睡,第二天叫也叫不醒。”“这么晚他在做什么呀?”“玩电脑,不让他玩就看动画片,不让他看就跟你吵,精神好得不得了!老师你帮我跟他说,叫他早点睡。老师的话他听的!”“祝佳赟是和谁一起睡的?”“是和我们睡的。”“那你大概是几点睡的?”“我晚了,早点也要11点。”“你都睡这么晚,叫小孩子早点儿睡他会听吗?估计你很喜欢玩电脑吧?”“是的,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家长都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其实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他的爸爸妈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定好时间该睡觉了就睡觉,别的什么都不做,等孩子睡着后再去工作,幫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分析:祝佳赟爸爸这类的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觉得什么事情都依孩子不对,不依孩子跟你吵个没完,于是就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我总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喋喋不休,向他们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言传身教对孩子具有重要影响,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从而主动承担教育责任,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我还在家园宣传栏中贴出有针对性的文章:《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请你做表率》、《你的孩子在悄悄地模仿你》等,提醒家长时时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

案例二:发生突发事件以后。

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请幼儿去小便准备开展自主性游戏活动。霍然跑来告诉我:“张老师,祝佳赟的鼻子在流血,流了好多呀!”我寻声望去,地板上果真滴了好多血,衣服上、手上、脸上都弄脏了,我顾不得问其原因赶紧帮他止血。血止住后,一边帮他整理衣服上的血迹,一边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他小好便出来的时候和另外一个男小朋友撞到了,瞿博文的头撞在了他的鼻子上,两个小朋友都跑得快了一些。问清原委后我马上打电话给他的爸爸,告诉他祝佳赟和另一个小朋友撞了一下,鼻子里流了好多血,现在血已经止住了。在小便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我工作上的疏忽,为此我感到很抱歉。祝佳赟的爸爸听后马上对我说:“他的鼻子本来就是个破鼻子,一撞就会出鼻血的。肯定是他调皮了!没什么的,老师你不用担心,在家里他也经常这样的。”不知是不是听出了我话语中的担心和歉意,他反而安慰我说没关系,我还是不放心,在离园的时候又对祝佳赟的爷爷解释了一遍,把这件事情的起因处理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祝佳赟的爷爷很通情达理地说没关系,没有一点儿抱怨、追究责任的态度。

分析:事后,我回忆这件突发事件的经过,事情发生后我及时采取措施,主动打电话将这一情况如实告诉家长,不隐瞒、不回避。在离园的时候再次向家长表示歉意,主动承担责任。

莎士比亚曾说:“为一件过失辩解,往往使这过失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补一个小小的窟窿眼儿,反而欲盖弥彰一样。”当我的工作有疏忽时;当我的教育产生无心之过时,应该主动承认,积极改正,不回避责任,不辩解为自己开脱,正是因此我才赢得了家长的谅解。

案例三:家长不采纳我的建议反而以为是偏见。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赵怡小朋友午睡时会打鼾,入睡时间很短,我一圈检查下来她已经睡着了,重重的鼾声随即传来。工作这么几年还是头一回遇到打鼾这么厉害的孩子。起初我还觉得纳闷:难道打呼噜的人从小就开始打吗?后来我在一本幼教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幼儿打鼾别轻视》,引起了我的重视。便在离园的时候把这一现象告诉了赵怡妈妈,赵怡妈妈却感到很平常,笑着说:“我们家里人睡觉都打鼾的,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就连孩子的姑妈也打鼾。”还打趣说:“大概是遗传。”我建议她带赵怡去医院检查一下,当时看她没放在心上,只笑着离开了。过了几个星期,我问起赵怡妈妈有没有带赵怡去检查?她还是认为是遗传,很平常,没有必要去医院检查。我就把那篇文章复印了送给她阅读。第二天,赵怡妈妈跟我说:“那篇文章拿回去给赵怡爸爸看了之后,她爸爸连着几天都半夜起来听赵怡打鼾,听那鼾声确实蛮可怕的,像一口气接不上来的样子,打算星期一去看专家门诊。”我很高兴这件事引起了家长的重视。星期一,赵怡的爸爸妈妈送赵怡来园时我忙问:“医生检查出什么问题吗?”赵怡妈妈说:“医生说情况不严重,现在在吃中药。”我说:“不严重就好,检查了就不用担心了。”赵怡妈妈感激地说:“要不是张老师多次提醒,还给我们看那篇文章,我们还不相信打鼾也是一种病,也就不会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

分析:一般都认为打呼噜是件很平常的事儿,家长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沟通时希望能引起家长的注意,虽然刚开始家长没有接受我的建议,但我并没有放弃教育的责任,而是换个沟通方式——把那篇文章送给家长阅读,通过观察,家长觉得有必要去医院检查,使孩子得到治疗。经过这次沟通,家长感到我确实是为他们的孩子着想,而不是对孩子有偏见。

案例四:只注重一个生命的养育。

陆苏杰的奶奶来接陆苏杰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我:“老师,我们陆苏杰今天有没有睡觉呀?吃饭乖不乖呀?”我如实向她反映,“哎,在家晚上也很晚睡,看他都瘦得不得了!一直叫他中午睡一会儿,休息一下。老师你怎么不叫我们睡的呀?饭菜叫他都要吃下去的呀!”

分析:隔代的家长,爷爷奶奶们更关注孩子的身体、饮食等方面的情况,對孩子过于娇惯,很少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表现。就像冯教授所说的,“大多数家长只看到孩子生理上的养育而没有关注孩子心理上的养育,我们要做到两个生命同时养育。”所以,对于隔代家长,我不仅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还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幼儿全面发展的观念。在与这类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一直注意自己的态度亲切,尊重这些爷爷奶奶,只有先做好一个晚辈,才能做好老师。

案例五:边谈边做其他事,显得心不在焉。

到下班时钱言小朋友都没人来接,我一边陪她等家长一边布置主题墙。钱言妈妈来了没急着走,问起了钱言这段时间在园的表现,我大概向她分析了孩子的在园情况,然后提了点建议。她喋喋不休地描述了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她的教育方法,我一边听着手里一边忙着粘贴的材料,等我忙完准备回家时,她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后来很潦草地结束了这次谈话。

分析:回到家后,我意识到刚才谈话过程中我的行为可能会伤害钱言的妈妈。教师应该是有礼貌、有耐心的倾听者。当家长描述孩子在家的表现和教育方法时,无论对错,教师都应保持礼貌,不随便打断家长的讲述,听完后首先肯定家长做得正确的地方,再对有待商议的地方进行讨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而这次我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谈话上,一边听她讲一边布置主题墙,心不在焉地敷衍。第二天来园时,我当面向钱言妈妈道歉:“昨天谈话的时候我的态度不好,很没有礼貌,忙着布置环境没有认真听你讲。很对不起,请你原谅。”钱言妈妈表示很理解:“老师的工作也忙,教的孩子也多,况且昨天已经很晚了,我还拖了你这么长时间,应该我说不好意思的。”“交流是应该的,希望你今后对我的工作多提意见,接送孩子的时间短可以通过电话方式和我沟通。”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认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一个孩子健康、健全地成长,仅靠幼儿园或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很难看到孩子在园的表现,需要两者形成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因此,教师和家长之间需有良好的沟通,大家在沟通中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提高,最终促进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怎样做好父母.

猜你喜欢

家园小朋友爸爸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绿家园
我和爸爸
爸爸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