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与F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2014-09-17张贵芳王莉莉曾琼
张贵芳 王莉莉 曾琼
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了NP与F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为鼻咽癌,预计生存期均在3个月以上,均具有正常的肝肾及血液系统功能,均知情同意;将接受过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有显著异常的心电图等的患者排除在外[1]。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18~80岁,平均(49.6±10.2)岁。在临床分期方面,52例患者为Ⅲ期,18例患者为Ⅳa期,10例患者为Ⅳb期;在KPS评分方面,66例患者≥70分,14例患者<70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NP方案化疗组(NP组)和FP方案化疗组(FP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诱导化疗 化疗前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等进行认真检查。给予NP组患者静脉滴注25 mg/m2,d1、d8长春瑞滨+25 mg/m2,d1-3顺铂,给予FP组患者静脉滴注500 mg/m2,d1-5氟尿嘧啶+25 mg/m2,d1-3顺铂。化疗期间为两组患者止吐,对其消化道黏膜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定期重复化疗,每3周1次,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疗效进行有效评价,并在完成诱导化疗后3周进行同期放化疗。
1.2.2 同期化疗 放疗d1就开始化疗,给予NP组患者静脉滴注25 mg/m2,d1、d8长春瑞滨+25 mg/m2,d1-3顺铂,给予FP组患者静脉滴注500 mg/m2,d1-5氟尿嘧啶+25 mg/m2,d1-3顺铂,3周为1个周期。
1.2.3 同期调强放疗 放疗前对患者进行鼻咽CT及MRI检查,放疗时运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照射,依据IC R U第50、62号报告原则定义靶区。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对剂量曲线进行有效优化,使95%PTV接受处方剂量,保证患者的眼睛、脊髓等重要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均在耐受范围内。运用常规分割进行放疗,每周5次,1次/d,每次2 Gy,鼻咽部适形调强放疗72~76 Gy/36~38 f。如果患者有局部残留,则x刀加量5 Gy。颈部淋巴结区、肿大淋巴结的预防照射剂量分别为50 Gy/25 f、60~70 Gy/30~35 f。如果患者的颈部肿块在6 cm以上,则在放疗期间将高频热疗加入其中,每周2次,如果患者仍然残留有淋巴结,则在完成放疗3个月后给予患者颈部淋巴结清扫术[2]。
1.3 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运用RESICT标准对近期疗效进行评定,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3]。运用RTOG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皮肤、口腔及咽黏膜急性放射损伤进行有效评定[4]。依据常见术语标准3.0版对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定[5]。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运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运用Kaplan-Meire 法,Log-rank 检验生存率,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P组患者的恶心呕吐、黏膜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炎、肝损伤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预后差,虽然同期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远处转移率成为主要治疗失败原因[6-8]。有研究显示诱导化疗能够降低远处转移率[9]。因此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期望提高生存率。FP方案是诱导化疗的标准方案,但其急性黏膜反应明显,且未能提高患者生存[10]。文献报道长春瑞滨和顺铂对头颈部肿瘤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低[11],因此采用NP与FP两种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多数临床实践证明,其毒性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显著[12]。本研究结果和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说明了NP与FP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临床疗效相似,但NP方案具有较低的毒性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具有较好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1]曾奇,向燕群,姚蔚,等.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的配对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7):518.
[2]陈海霞,金风,吴伟莉,等.时间调节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单中心Ⅱ期随机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6):336-339.
[3]韩淑红,于兰,张佩娟,等.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疗效评价[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3,22(1):47.
[4]黄升武,邓柑雀,黄广优,等.诱导化疗序贯同期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1):788.
[5]刘玉猛,陆小军,雷风,等.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与化疗综合治疗的生存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7(6):241-244.
[6]谢小卫,韩冲锋,李勤,等.中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2):26-28.
[7]黄海欣,黄东宁,陈绍俊,等.每周奥沙利铂或顺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随机对照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6):33-37.
[8]徐云华,杜伟,童涛,等.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远期疗效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7):12-25.
[9]杨安奎,刘天润,郭翔,等.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在晚期鼻咽癌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3):218-223.
[10]谢方云,邹国荣,胡伟汉,等.TP方案诱导化疗后同期TP 与DDP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对照研究[J].癌症,2009,28(3):279-285.
[11]何鸿鸣,黄雪珍.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0(3):298-299.
[12]汪晓洁,寿涛,刁宪民,等.长春瑞滨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4):445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