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生前身后事

2014-09-17郭红敏

档案天地 2014年9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北洋威海

郭红敏

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告终,从而成为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时光缓缓流淌,120年过去了,那场战争已经离我们愈发遥远和模糊。在甲午战争120周年前夕,我们重温历史,是为历史不再重演;铭记国耻,是为不再蒙受耻辱。我们在反思甲午耻辱的同时,也应该铭记丁汝昌等忠烈将领的名字,他们是大清海军的落日辉煌。

后裔签名售书

清明节前的一天,前来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游客络绎不绝。

刘公岛上现存的北洋海军提督署、北洋水师学堂、古炮台、铁码头等遗迹,浸透着甲午风云和历史沧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先后在此建成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里,依然可见北洋海军将士的风姿和誓言。

建于1998年的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上,镌刻着北洋海军有籍可查的600多位将士和外籍雇员的姓名、职务。初春的阳光,透过名录墙旁的柏树叶子洒在地上,斑斑驳驳,一如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既遥远又模糊。

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一楼大厅出口处,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边写着“提督丁汝昌、《甲午海战》作者签售”字样。上边还有丁汝昌后裔丁小龙、丁小明弟兄二人的照片。牌子前摆着一张桌子,上边摆放着一些书籍,几名游客围在桌前。

陪同笔者采访的威海市刘公岛管委会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杨强说,丁小龙是丁汝昌第五代孙,旅游旺季里,他从安徽巢湖老家来刘公岛签名售书,其余时间在家务农。今天他有事外出,让一位妇女替他照看摊子。

据山东省历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原馆长戚俊杰介绍,丁汝昌是淮军名将,靠军功而升职。1879年,被北洋大臣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1882年6月,朝鲜京城爆发壬午兵变,国内局势大乱,日本政府决定借机出兵朝鲜。清政府派天津镇总兵丁汝昌率威远、超勇、扬威等舰开赴朝鲜平叛,使日本干涉朝鲜的计划落空。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在李鸿章的提携下,丁汝昌被朝廷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成为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在黄海海战中,58岁的丁汝昌身先士卒,与敌激战,身负重伤后,仍坐在甲板上指挥战斗。在威海之战中,他拒绝日军的威逼诱降,宁死不屈,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护卫还原自杀细节

刘公岛上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是丁汝昌殉难的地方。

在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共有三次交锋,其中丰岛海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黄海海战成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威海卫之战则最终铸成了中国在整个战争中的败局。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开始后不久,丁汝昌即被炮火所伤,但仍坚持坐在甲板上鼓舞士气。经过近5小时的鏖战,中日双方互有损伤。日军一舰被击毁,三舰受重伤,一舰丧失了战斗力。而北洋舰队致远舰、经远舰、超勇舰、扬威舰沉没,广甲舰逃脱后搁浅被毁,其余各舰皆受重创。

1895年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丁汝昌在刘公岛经过13天殊死搏战,打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1895年2月17日,日军攻陷刘公岛。

家住威海北沟村的谷玉霖,曾在来远舰当炮手。来远舰在刘公岛触雷以后,他又调去给丁汝昌当护卫。据谷玉霖在1946年5月18日的口述,日军进攻威海时,清军主要败在陆军。海军提督丁汝昌和威海卫陆军统领戴宗骞不和,有一些海军军官就叫戴统领拉拢去了。日军占领刘公岛南帮炮台后,丁汝昌想坚守刘公岛,就派他的卫士天津人杨发和威海人炮手戚金藻乘筏船到北帮炸毁了炮台和弹药库。他还亲自到北帮炮台邀戴统领商讨攻守大计。戴统领进刘公岛后,感到失守炮台罪责难逃,怕朝廷追究,就自尽了。刘公岛护军张文宣统领也自尽了。丁汝昌先在定远舰,后上定远舰督战,但为投降派所逼,知事已不可为,就从军需官杨白毛处取来烟膏,衣冠整齐,到提督衙门西办公厅后住屋内吞烟自尽。“我当时是在提督衙门站岗的十卫士之一,亲眼所见,所以知道详细。”

当年在镇北舰上当水手的苗秀山,是威海刘公岛人,他本人还参加了威海海战。据苗秀山生前回忆:领头投降的是牛提调(牛昶昞),当时派镇北舰去接洽,我也在船上。受降地点在皂埠东海面上。我们船靠近日本船时,只听日本人用中国话呵斥:‘叫你们抛锚啦!”弟兄们都低下头,心里很难受。去接洽投降的中国官有五六个。结果港里十条军舰都归了日本,只留下康济舰运送丁统领等人的灵柩。岛里的官兵都由镇北装出岛外,由日本兵押解到烟台。

一波三折身后事

丁汝昌殉国数日后,1895年2月17日,李鸿章在代奏电文中说:“丁提督于未被围之先,已派员将水师文卷送烟,誓 以必死,孤忠惨烈,极可悯伤……并恳将丁汝昌所得处分开复,以示大公。”

原来,1894年9月20日,北洋舰队在旅顺完成修理返回威海,镇远舰入港时触礁受损。日军进攻旅顺时,丁汝昌被革去尚书衔,摘去顶戴。旅顺陷落后,丁汝昌又被革职,暂留本任。在威海布防时,清廷下令将其交刑部治罪。在刘步蟾等将领的通电请愿和李鸿章的极力申辩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头事务结束后,解送刑部。

丁汝昌的灵柩在其子丁代禧的护送下,由水路几经辗转从烟台运回如今的安徽巢湖市居巢区高林镇汪郎中村。由于朝廷谕旨“毋庸议恤”,刑部下令将其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棺材和铜箍均以黑漆涂之,以示戴罪,并砖丘于其原籍村头,不得下葬。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夏,威海、荣城、烟台、旅顺沿海绅士商民,京外官梁世烺、刘宗汉、潘庆澜等300多人,甘肃提督姜桂题、开缺浙江按察使王仁宝等10人,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直隶候补道曾兆锟等114人,先后呈请北洋大臣袁世凯,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1910年4月25日,清廷以“力竭捐躯,情节可怜”,准载洵奏,开复已故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原衔,丁汝昌灵柩才得以安葬于无为县严桥镇的一座山冈上。

1934年5月,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到设有丁汝昌、邓世昌牌位的威海环翠楼登临凭吊,写了这样的一副楹联:劲节励冰霜,对万顷碧涛,此丹心垂世教;登临余感慨,望中原戎马,擎将热泪拜乡贤。

1984年,甲午战争爆发90周年之际,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在威海刘公岛丁汝昌寓所举办了丁汝昌事迹展览,对丁汝昌宁死不降、为国捐躯的英雄气节给予了充分肯定。

丁氏后裔人丁兴旺

1836年11月18日,丁汝昌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石头镇丁家坎。

1888年9月,北洋海军正式建军。北洋海军主力舰将领林泰曾、刘步蟾等人几乎全为从福州船政后学堂毕业的福建人,而提督丁汝昌是安徽省庐江县人,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则是广州人。

现在,丁汝昌亲手修建的丁氏宗祠部分建筑尚在,上写“淮军爱国将领丁汝昌遗迹 丁氏祠堂”字样。2007年,丁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2月17日,庐江县召开了纪念丁汝昌首任北洋海军提督120周年座谈会,丁汝昌塑像也于当天落成。

安徽巢湖市居巢区高林镇汪郎中村,则是丁汝昌后来的居住地。28岁时,丁汝昌一家迁居汪郎中村。汪郎中村至今还住着丁汝昌第五代孙的5户人家,这里也有丁汝昌故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放映电影《甲午风云》时,汪郎中村群众自发燃放鞭炮,表达对丁汝昌的缅怀之情。

在刘公岛签名售书的丁小龙就住在这里,他家原有丁汝昌留下的一些文物,“文革”时损毁了一些,剩下的八仙桌、盔甲、石印盒、砚台、西餐具等物品,被他捐给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1959年,无为县严桥公社以“开荒大生产”为名,组织群众掘了丁汝昌墓。当地政府于1986年拨专款对丁汝昌墓进行了修缮。2000年,丁汝昌墓成为“无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按照丁汝昌家族宗谱,丁姓的排辈是先、代、发、荣、昌,丁汝昌是“先”字辈,汝昌是后来改的名。丁汝昌后裔众多,居住在安徽、北京、南京等地,不少人对革命事业做过贡献。如1934年参加革命的四代孙女丁亚华,1939年参加革命的四代孙女丁亚芳,1945年参军的四代孙丁亚苏等人。

丁汝昌生有二子,长子丁代龄,清五品衔。丁汝昌次子丁代禧,诰授通议大夫,江苏候补道。丁代龄生有一个儿子丁发聪,丁发聪育有三个儿子。丁发聪的孙子丁杰,在巢湖市某公司上班。

另外,在巢湖市医药总公司上班的丁萍,是丁汝昌第五代孙女,曾任安徽省政协委员的丁昌明,是丁汝昌第五代孙子。

2006年11月18日,丁汝昌诞辰170周年纪念日时,丁汝昌后裔丁亚苏、丁昌明等人赴威海刘公岛凭吊先祖,并向北洋海军将士名录墙献了一束鲜花。海风中,黄色的花瓣在微微颤动,仿佛是英灵对亲人的轻轻诉说。

寻访北洋海军将领后裔

1985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在威海刘公岛建成,戚俊杰担任馆长二十多年。从第二年开始,戚俊杰便十几次在全国各地寻访北洋海军将士的后裔。

日军攻陷威海后,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等人拒降自杀,在甲午海战中殉国的还有邓世昌、林泰曾、林永升、黄建勋、林履中等北洋海军高级将领。其中,指挥战舰撞击日舰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死得尤为壮烈。

1986年,戚俊杰等人联系上了居住在广州市海珠区的邓世昌的第四代侄孙邓敏扬。1999年秋,戚俊杰等人在广州见到了邓敏扬的女儿邓红霞,她是邓世昌纪念馆的一名工作人员。

邓世昌育有三儿五女,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职,1969年死于江苏无锡,无子。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嫁给了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如今,邓世昌的后裔分别生活在美国、香港、北京、广州等地。退休前担任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政协副主席的邓立英,是邓世昌长子邓浩洪的孙女,今年82岁的她是邓世昌在大陆仅有的两个嫡系后裔之一。

邓世昌殉国后,后人恪守其“做人要正直、爱国、为民”遗训,清白做人,不辱门庭。广州的邓世昌后裔中,侄孙辈四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在北洋海军中,林泰曾是仅次于提督丁汝昌的“二号”人物,他和刘步蟾是丁汝昌的左膀右臂。林泰曾和刘步蟾交集最多,二人不但是同乡同窗,他们的后裔也结成秦晋之好。

黄海海战中,左翼总兵镇远舰管带林泰曾指挥镇远舰重创日舰。可惜的是,这位率舰两次出访日本的大清海军将领,最后却因为镇远舰驶入旅顺港时不慎触礁受伤,而吞食鸦片引咎自杀,年仅44岁。在威海之战中,刘步蟾拒绝降敌,自杀身亡。

1999年11月,戚俊杰等人在南京见到了林泰曾的第四代孙女林沛姚。那时,70多岁的林沛姚已经退休在家。林沛姚姊妹六个,两个妹妹居住在杭州,其他人分散在全国各地。

林泰曾于1852年生于福州,为林则徐胞弟林霈霖长子林龙言的儿子。林泰曾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二品荫生,一个曾在清海军部任职。林沛姚父亲在上海轮船公司工作,1942年去世。她的爷爷曾在清政府为官,可惜的是,他30多岁就去世了。

刘步蟾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叫刘彬贤,刘彬贤的次子育有四个子女,大儿子于1998年去世,在世的还有刘薇、刘鑫和在上海一家企业上班的刘洙等人。如今,刘步蟾的后代主要居住在上海,也有一些居住在美国,大约有20多人。

冰心生前的憾事

同为北洋海军将士后裔,有人以先祖为荣。有人则四处奔走,为先祖正名。

以前,知道刘步蟾的人并不多。1962年,随着电影《甲午风云》的上映,人们看到的刘步蟾是一位贪生怕死、诡计多端的反面人物。

生前担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甲午战争研究中心主任的戚其章,却不这样认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威海养病的戚其章,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尚健在的原北洋舰队水手和知情者,从而听到了不少反映刘步蟾的人和事,他们对刘步蟾都极力称赞。

戚俊杰告诉笔者,从1978年起,有关专家针对刘步蟾历史评价,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论战。戚其章先后发表了两篇较为重要的文章:一篇是《刘步蟾黄海战绩考》,强调“黄海海战是刘步蟾一生中最重要的战斗实践。他在黄海海战中的实际表现,是评价他的主要依据”。另一篇是《英人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质疑》,指出泰莱与刘步蟾意见不合,嫌隙很深。他在回忆录里借机发泄私愤,擅改阵形乃“虚妄之说”。

拍摄于1992年的电视剧《北洋水师》中,刘步蟾被以正面形象示人,他被塑造成一位忠勇有为、壮烈殉国的英雄。

两次临阵脱逃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至今仍背负骂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方伯谦的侄孙女、美籍华人方俪祥女士开始奔走呼吁为方伯谦平反。

1994年9月7日,在威海召开的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大部分专家认为,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证据,无法推翻方伯谦在甲午海战中首先撤离战场、撞沉扬威舰的事实。

对于甲午战争,著名作家冰心一生难以释怀。当年,她的父亲——来远舰驾驶二副谢葆璋,就参加了甲午海战。

1994年适逢甲午海战100周年。一次,著名作家舒乙去看冰心,一见面她就说,她要写一部大作品。冰心说,现在知道甲午海战实况的人已经很少了,她知道得相当多,是她父亲告诉她的,是她父亲的那些海军将领朋友告诉她的,而他们都是甲午海战的参加者。

而每次提笔,冰心便大哭。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她是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真可恨。后来,冰心竟不能提笔。再后来,她病倒住院。一部大作品,就这样没能被写成。

1995年秋,舒乙去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参观,应博物馆之邀题词时,他悄悄地写下了“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这行字。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北洋威海
《威海港口》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价格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美国在甲午战争中偏袒日本的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