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创新、创业的方式反哺祖国母亲

2014-09-17鲍烨童

中关村 2014年9期
关键词:北京人才

鲍烨童

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也更加明显,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国际上看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人才加速流动,一些国家纷纷修改法律,完善政策,出台措施,在引进留住人才上各显神通,这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2008年底中央决策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北京市也响应中央的号召于2009年4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地方的专项引才计划,目前累计引进61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这些海外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北京的建设,为北京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重要贡献。

2014年8月7日至8日,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联合主办的“2014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在北京举行。海外来京人才、北京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千人计划”、“海聚工程”专家代表、风险投资机构代表、留学人员创业园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如今,“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已是第四届举办,为广大海外人才与北京搭建了一条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营造首都海外人才引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宣传北京市的海外引才政策,为北京下一步重点引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是海外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此次活动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新加坡等14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加,其中80%具有博士学位,他们来京创新创业的意向强烈,70%的人才携带了具体项目来京参会,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金融管理、文化创意、汽车、新能源和新材料等10余个领域。

据悉,自2009年6月启动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申报工作以来,北京市已完成了九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认定工作,“海聚工程”入选总人数达514人,其中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有171人。据150家“海聚工程”创业企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03.2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7家,年实现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共计15家。海聚企业2013年上缴税金17.3亿元,有28家企业上缴税金在1000万元以上,涌现出了百度、中星微、恒泰艾普、天下图、康龙化成、赶集网、精进电动、互动百科等一大批海归明星企业。

北京是海外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北京拥有独特的政治和资源的优势,很多重大决策在这里产生,各种权威信息在这里汇集发布,科教治理、金融服务等高端创新资源在这里汇集。13年北京人均GDP已经超过1.5万美元,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也达到了7.2%,高端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发展迅猛,经济和高端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当前北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这为广大海外高层次人才都提供了机会,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将为海外人才来京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是北京引才的一个重要平台,自2010年成功举办首次活动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组织下,为北京吸引一大批海外高端人才,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外人才的交流平台。

今年海外赤子北京行活动结合北京的人才需求,也秉承服务人才、服务发展的宗旨,以海外赤子梦圆京华为主体全方位开展交流合作。今年的活动邀请了来自美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参加,都是北京重点行业的紧缺人才。

在当天上午举办的“2014北京海聚论坛”上,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成代表活动主办方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将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袁方对北京市“海聚工程”实施情况做了重点讲解。论坛结束后,举办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综合组、医疗卫生组的“海外人才专业峰会”,与会人员共同交流了在京创新创业体会。

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综合组的“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暨项目对接会”顺利开展,由海聚评审专家、知名风投、成功企业家和留学人员创业园负责人对海外学人项目路演进行点评并打分,每组通过激烈的角逐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

在同期举办的海外医疗卫生人才对接会上,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介绍了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和同仁医院等22家市属医院相关负责人和海外医疗卫生人才就本院工作环境、引才需求等展开充分洽谈。

据介绍,与会人员还分别参观了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关村昌平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及部分留学人员企业,听取各园区的具体政策,增加对留学人员来京的创业工作环境的了解。海外医疗卫生人才还分别参观了同仁医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世纪坛医院和肿瘤医院的工作设施和环境,与引才科室进行具体对接。

明星海归企业家谈创业感悟(节选部分)

关鸿亮博士自日本东京大学毕业,2006年回国创业。作为国内最大的航摄数据加工企业,关鸿亮创办的天下图于2013年8月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上市,成为业内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关鸿亮、是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的领导者。

建立信心 找准方向 学会借力

关鸿亮:我当时在日本上市公司做了接近两年的研究员,后来又做管理者,2004年到国内,北京做中国分公司的总经理,做了不到两年,就离开了日本的公司。36岁生日那天,我是在公司给我们开完庆功会之后,当天我就说不干了,自己要创业。

因为在国内做了两年总经理,多多少少接触一点点人脉,但是真的说非常少。下边要做什么,我自己比较清楚,因为当时国内的产业,面临一个发展机会。地理信息产业,特别是以谷歌地图出来之后,对这个产业带动非常大,加上导航。

因为我在日本上市公司也做了,它为标地做综合性的地理信息产业,要结合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应用。当时条件不是特别成熟,因为毕竟在资金上、人脉上,确实没有太多的信心去做,但是有技术,自己有一个比较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全自动,或者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加上我自己的专利,所以想从这块入手。我们看到国内做数据处理的企业非常多,就是在这个里面,数据处理的企业非常多,数据应用的企业非常少,是处于这样一个状况。是不是没有机会呢?我们偏偏拿的东西是要往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做,要靠什么取胜?如果靠人,当时国内很多企业都有300多人、500多人专门做数据处理,因为当时产业是分开的,做获取做获取,做处理做处理,我当时就想从处理入手,把产业链做起来,现在就实现了这个目标。然后兼并资本,把它做起来的,这也是我们去年在香港上市,我们有这个能力。

当时分析了半天,觉得很难,就硬着头皮往里钻,因为有新的技术,认识的人给我宣传这个技术如何好,因为国内企业都追求新,追求质量好,我们当时的产品又是技术先进,效率高,质量好,拿这个作为一个宣传,作为用户的实验。我们当时找到武汉的规划院,他们要求非常苛刻,工作三个月,把产品做出来达到他的满意。通过他们,加上一种宣传,加上自己招聘一些业内人员推广,这样把这个市场,把这个知名度、认可度打开。

我们的无人机,飞到汶川地震、玉树,包括最近的鲁甸,都是用我们的技术。现在技术出来之后卖给当地的应急部门,自己获取这个东西。现在技术一代一代越来越短,所以一定要保持一个领先的位置。再过两三年基本上就被别人赶上了,希望大家早点回来,早点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再去研发新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走向成功比较基本的一个条件,这是我的第二点感悟。

第三点是借力,第一借政府的力,因为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靠自己的力量要花很长时间,包括北京市有一些免费给咱们企业宣传的机会,免费给企业招聘的机会。当然政府给我们的补助,给我们的荣誉,凭借这些到其他地方跟别人谈业务,对方都非常认可;另外,还要借企业的力量,就是合作伙伴的力量,找到比较好的互补的一个合作伙伴,通过他的人脉和资源帮你推广,同时也要让一部分利给人家。

陈忠苏,佩斯大学理学学士、霍普金斯大学工程硕士和史帝芬理工学院博士。2001年至2005年的4年间,分别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新一代交易系统项目副组长、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副主任及顾问等职,主要负责上海证券交易所历史上最大的项目,“新一代交易系统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同时,陈博士也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标准化课题的子课题-《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标准制订工作小组组长,现为时代创投执行董事。

创业要讲究先发优势

陈忠苏:我在中国北京大学毕业,1981年去美国,2001年证监会在国外招了十几个人,做证券市场改革,那个时候我回来是做IT,我去上交所做实际项目,做股票交易系统。当时对国内也不熟,要从国外招IT专家,在华尔街很少,我在回来之前干了快16年了,在美国工作,回来目的是创业,这个经历对我很有用,这个平台很有用。

因为我不了解国内的情况,甚至中文写字也不太会写,这样的情况之下,做了四年项目以后,通过项目资源的积累,有四个亿的预算,当时我们在上海买房子,每套40万,一千套房屋的资本做项目,所以我们人脉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与证监这边,我们也有了经验。后来想尽快创业,项目一直拖,这样子的话创业不知道干什么,股票这方面很熟,但是创业的时候,如果用原来方法跟着走的话,这个行业不会做得太靠前。考虑了很久,我原来也参加一个VC创建,做风险投资,做了两三年,上交所出来,三年转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做项目的时候IT老总找我,让我把项目给他。虽然手上有权利和影响力,但是很辛苦,天天面临现金流问题,人员问题,还有客户方面的,干活不付钱,所以我很慎重,另外创业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也做不大。

后来看了很久,参加了北京的一些海归交流活动,找找看能干什么。调研了以后锁定现在的领域,因为这种都是小公司,行业没有起来,市场需求也很小,很多人在试,力量都很薄弱。我选择这个领域是说坚信互联网会接近教育,哪一天我不知道,进得早,行业起来的时候你在前面,进得晚,人家已经在前面了,进得早有可能死掉了,行业没起来你得钱已经没了,所以这个矛盾比较大。我的优势是在华尔街的多年经验;另外我有能力、有钱和技术优势,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做这个项目。从结果来看,今天在行业的地位是险中求胜得来的,做的是与MIT和哈佛合作上线的在线公开课。

创业阶段给我的感悟是,小企业,人员流动很大,技术人员占30%,国内不像硅谷那样,这个是考验我们IT开发管理能力,我们说人能变,但不能伤筋动骨,这是我们做大项目时积累的经验,流程一定要很严格。

猜你喜欢

北京人才
人才云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的河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