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真假

2014-09-16刘伊曼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聊城市聊城

刘伊曼

山东聊城是一座古城。尚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是东夷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水浒》《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名著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从蚩尤到孙膑,从岳飞到傅斯年,都出自这里。

聊城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6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1994年1月,聊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成功的一项重要条件,就是东昌湖上那座生息近千年的古城。

但这块给聊城增加美誉度的国家级招牌,如今却蒙上了阴影。

大规模古城改造源自2009年

2012年11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2012]193号通知,将聊城列在通报批评的第一位,严厉谴责其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行为,责令整改。此前的2012年6月,在“纪念历史文化名城设立三十周年论坛”上,时任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点名批评聊城“拆真名城,建假古董”。

“整个古城就被拆成废墟了,几乎什么都没了。”中国名城委副主任曹昌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怎么修复呢?当时甚至有专家提出,干脆保留这片废墟,作为人类破坏古城的‘历史遗迹,以警醒后世。”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数位聊城官员,都低调地表达着委屈。他们认为,当时拆掉的,不是古建筑,不是文物,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建造的破旧老平房,没什么可惜。他们并不是特别了解专家口中抽象的“古城的历史传承和风貌”,其具体载体在哪里,也想不通那些狭窄的胡同、破旧的房屋哪点有价值。

“拆真建假”的开端要回溯到2009年4月。在“古城保护与改造动员大会”上,时任聊城市委书记的宋远方表示,城市建设不怕破破烂烂,就怕不伦不类。当前,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要求。

“摆在我们这一届市委、市政府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继续保护下去。为了改善古城区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修修补补也可以。另一种选择是积极作为,实施古城的改造开发,以此作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他说。

宋远方告诉在场的干部和民众,他们之所以要作第二种选择,首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强市名城的需要,“是在广泛征求了1.4万古城居民的意见并请高层次专家论证之后作出的决策”。

对于古城居民的动迁,宋元方也表示,要“以人为本,真情操作”,“古城居民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故土难离,人之常情。他们搬出古城,是对全市大局的维护,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随后,“古城改造”迅速全面铺开。

“古城的拆迁相比其他地方的拆迁来说算是文明的,但我们很多人其实不愿意搬。政府就天天来给你做思想工作,安置房没有建起来,就让你全家搬走,然后把房子推了。”在古城一座老四合院里住了半辈子的陈金对本刊记者说。直到现在,陈金仍然租房子住在古城里,是学校的宿舍。和他一样租在这里的拆迁户,还有40岁的李珍一家。

“我们不愿意搬。”李珍说,她觉得这里地段很好,小孩上学也方便。

李珍向本刊记者回忆,在大规模拆迁之前,古城里也是一片繁华,光岳楼下有繁荣的集市,街坊邻里都很熟悉,还有自己结婚时住的红砖房……2009年之后,家园变成废墟,荒凉了4年。而现在,所有过去生活的记忆正消失于一片新建的别墅群中。

“腾笼换鸟”的地产开发

按照2009年的计划,聊城市委、市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总投资38亿元,将古城打造成“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的标志景区。除了光岳楼等文保单位没有动,民居部分基本拆除。

但没想到,拆迁进行了几个月之后,政府没钱了。招商引资也没什么进展,那一片古城变成的“废墟”就放在那里,除了沿街一些仿古的商铺外,整个建设基本停滞,直到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

根据聊城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4月向住建部、文化部所作的汇报,过去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导致了这种错误的发生:一是虽然主观上想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但对名城保护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全面,客观上影响了名城的保护;二是虽然在古城保护与改造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专家的意见,但听取、吸收专家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还不够充分,也没有按程序逐级上报保护改造方案;三是过于关注改善古城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在对古城保障措施还不到位的前提下,拆迁范围过大,古城街巷格局、肌理风貌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的一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以前老百姓住的房子,确实太破旧了,社区环境脏乱差,连暖气都没通。拆掉这些老居民区,让人们搬进新修的安置小区,也是为了改善民生。”

古城居民的看法则有些不同。数位老居民告诉本刊记者,这其实是在“腾笼换鸟”——把原来的居民迁走,把地卖给开发商,借着古城的名气和滨湖的优质环境,建高档别墅卖给有钱人。

陈金说,他家原来260平方米的四合院补偿了约70万元,兄弟几家人分了。开发商建成同等面积的四合院式别墅要卖数百万元,一般老百姓想买回原有的房子,根本不可能。

陈金家的原址所在地,现在是名为“东昌首府”的楼盘,开发商荣盛房地产公司来自河北廊坊,2009年曾在东昌湖西南拿地200亩,建了聊城最大的一家五星级酒店。2013年,他们拿到了北边“半个古城”的开发权限,获得20.8万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其中建筑占地14.6万平方米。计划打造416套湖景豪宅,有联排、双拼、独栋和四合院,建筑不超过三层,均带私家地下车库,容积率为0.69。

该楼盘的销售人员告诉本刊记者,2005年之后国土部就不再批别墅用地了,房子被湖水和古城墙环绕,聊城也没什么污染,是北京周边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所以这里的别墅极具收藏价值。

古城南部则被另外两家开发商获得,也是开发低密度的古建筑风格别墅。三家加起来共将有千余套别墅,单套价格从300多万元到1000多万元不等。endprint

根据《聊城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古城内建筑总量约60万平方米,这些私家别墅占据了其中的大半。

以古城保护为开发契机

新出让土地用于建设低容积率的别墅,是否涉嫌违规?

聊城市国土局副局长商成伦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政府卖地的程序非常严格,绝对没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建低密度的别墅也是合法合规的,而且正好是符合了古城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不能建超过三层的建筑,所有建筑不能高于古城中间的光岳楼。

他说:“国土部禁止别墅供地,主要是针对新增建设用地而言,初衷是为保护农地。而古城原本就是建设用地,原来的建筑密度就不大,都是低矮的平房、四合院。改造过后,容积率就不能高了。”

“东昌首府”等售楼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这样向本刊记者解释:正是因为有古城保护的“特殊政策”,这里的别墅才能拿到合法的土地证,也因此具有不可复制的价值。

除了开发房地产,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划,古城的几条主干道还要建成餐饮一条街、工艺艺术精品一条街、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聊城老文化一条街。在不久的将来,将这里打造成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恢复旧日的繁荣。

“我们的古城修复也并不全是商业地产的开发。”聊城市建委新闻中心主任耿永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调查了古城区的文物资源,将各级文保单位、古遗址、古街巷、古民居及历史建筑汇总梳理。比如老粮库、兵器库、县衙,都在原址复原,将古城的格局恢复成历史上原有的模样。”

耿永立说,自被住建部、文化部通报批评之后,聊城市非常重视,开了多次会,立即整改,非常担心被摘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帽子,商业地产的开发也是为了民居住宅部分赶紧建起来,并且严格依照古城风貌,符合统一规划。

据他介绍,除了恢复古城,聊城还做了大量其他工作,比如积极开展遴选申报和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并且进一步加大了大运河申遗的工作力度,对市域内的运河河段、沿运河的桥涵闸等全面修缮。“特别是阳谷、临清两县市,投入了上亿元,整治申遗点段周边环境,成效明显。”

根据聊城市委提出的目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将会摆在重要位置上,打造包括“文化繁荣先行区”在内的“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努力把聊城建设成为“文化名市”。

耿永立说,下一步,聊城市不仅要严格按照规定搞好古城保护与改造,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加快编制各项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和监督,还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的投入,“从今年起到2020年,聊城市计划投入2300万元,用于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投资8亿元,加强古城外围周边的保护整治。”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聊城市聊城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田间趣景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聊城市公共关系协会成立大会召开
A brief analysis of western natural law thoughts
Discussions about two models to differentiate options
The Fantasy of future catering industry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聊娃儿聊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