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的重生
2014-09-16李雨蒙
李雨蒙
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国“三大”汽车之一克莱斯勒公司在2009年4月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曾经拯救意大利车企菲亚特的传奇人物赛吉欧·马尔乔内(SergioMarchionne)宣布接手克莱斯勒,出任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期望马尔乔内能在克莱斯勒上演复兴菲亚特的奇迹。
马尔乔内深入研究克莱斯勒的病因,发现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官僚主义。当员工提出一项新创意或计划,通常需要经过4层管理者的审核,这样一层层的过滤,再好的创意都会失去颜色。
打破官僚主义
马尔乔内在总结复兴菲亚特经验时曾这样说过,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基本原则。马尔乔内简化了高管层,让简化后的15位高管直接负责1个以上的部门,大大缩短决策时间了解工作量。他还给予团队充分的权利承担风险,无需顾虑一些官僚主义的问题。
这一次,是克莱斯勒11年来第三次寻找归属感。此前,它先与德国戴姆勒结盟,后被美国瑟伯勒斯私募基金公司收购,这次是意大利菲亚特。很多员工感到马尔乔内确实想让克莱斯勒恢复往日的辉煌。不过,留下来的高管们多少有些担忧,他们对马尔乔内的行事风格早有耳闻:这位铁腕领导既要求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也推崇内部竞争机制。在菲亚特,经常有基层人员被他委以重任。他希望高管们能像他一样,一周7天都工作。
员工决定领导的任用
几个月来,克莱斯勒员工明显感受到这位新CEO的管理风格。在人事任免方面,马尔乔内首先了解100多位中层员工对直属领导的看法,非常重视他们的意见。据了解内幕的人士介绍,马尔乔内经常提拔受属下尊敬的管理者。“他很看重这一点。如果属下都不把这个人当领导,不尊敬他,说明这位领导不称职。”这位知情者说。据了解,马尔乔内注重在企业内部发掘人才。例如,彼得从地区销售主管升任公司总裁兼克莱斯勒品牌CEO。
引入品牌内部竞争机制
与竞争对手相比,克莱斯勒的车型较单一。马尔乔内保留吉普、克莱斯勒和道奇品牌,同时以菲亚特设计的节能小型车补充产品线。
为了强化旗下3个子品牌,马尔乔内决定让它们争夺市场营销和研发资源。他已将道奇、吉普和克莱斯勒分立为3家分公司,分别委任CEO。为了避免3个品牌自相残杀,产生内耗,马尔乔内要求3位分公司CEO同时承担与总公司整体发展相关的职责,彼得负责克莱斯勒品牌运营,同时总管总公司的销售工作;道奇品牌CEO同时负责3个品牌的市场营销工作。另外,马尔乔内授意这3位分公司CEO将办公室从总部25层调到1层,希望他们与设计师和工程师离得近一些。
马尔乔内还为克莱斯勒制定了关键的五年复兴计划:2010年实现盈亏平衡,2011年底实现盈利。2014年,克莱斯勒的汽车销售额将达280万辆,大约占美国市场13%的份额,收入达到650亿至700亿美元。这些当时被视作狂言的计划,现在全部完成。马尔乔内以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处事风格,吹散了弥漫在菲亚特上空的乌云。如今,他让克莱斯勒吹起了一阵“清新的风”。
编译自英国《卫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