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内涵

2014-09-16赵文林

教育 2014年25期
关键词:先学学案班级

赵文林

在区域教育中,有一些学校因为政策、生源等原因,成为当地的优质学校,在每年的升学考试中都没有悬念地成为高升学率学校。这种一校独大,又造成教师的自负情绪。对于课程改革不思进取,课堂教学往往还处在以教师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因此,从构建课堂文化的角度进行改革,真正让教师认识到差距,正确树立教育价值取向,打造有文化的课堂,势在必行。

课堂教学改革与措施

为了有效推进全校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所在校采取了科学的、理性的、积极的改革策略和改革措施。学校实施了“三二五”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整体策划,强力推进和不断完善,改革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线索,从建模、入模,到优化、完善模式,达到最终“出模”即超越模式的境界。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并建立与改革目标相对应的若干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推进检查评价制度、问责制度;课堂教学改革从学校层面强力推进,所有管理者要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改革方案和重要的工作计划经教代会通过执行。以班级文化建设推动“规范、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制定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各班级形成有目标、有特色、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取向,通过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班级誓言等,营造班级环境、制定班级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形成班级精神;七年级学生入学后,集中进行班级文化培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规定和要求。

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如《沧江中学学案研制和编写的实施方案》《沧江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沧江中学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沧江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标准》《沧江中学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实施办法》等,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确定基本价值取向

建设“规范、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为改革的总体目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观基础。其核心价值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课堂模式;这也是学校依托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从理念上先行。

“问题引领的学案”为改革的着力点和路径,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载体。研制和编写以“问题设置、问题引领”为主线的学案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传统的“教案”是教师“教”的思路和程序,“学案”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路径(包括问题、目标、思维导图、知识点、应用、知识联系等);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先学的文本;教育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变革课堂,微课(慕课)和微视频是学案的电子版呈现形式,它将给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公平、统一的预习机会。以“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是形成新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新型学习方式的保障条件。“小组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生成”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沟通、交流、碰撞、辩论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契机;“合作”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共享、信息增值的重要途径。

构建教与学的新型关系

关注学生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开发和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巩固的记忆加深理解,建立起知识点的联系,形成认知的体系链条;关注学生思维力和兴趣点的挖掘和发展,以思维导图开拓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和增强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习惯和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发现、发明的欲望。

自主学习 这是课堂改革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的切入点。学习的本质功能是学习者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学习者必须是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讲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自主学习的“起步”是学生通过“学案”或“微视频”进行预习即“先学”。“先学”的成果是学生把即将学习的知识梳理成若干“问题”。

目标导学 在学生自主先学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把学生“先学”中的“问题”设置为教学目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准确把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把达成教学目标渗透于课堂的所有流程,换句话说,在任何意义上,学生自主学习都不等同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始终是学生认知的引导者。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既是教师备课的依据,也是教师决定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师精讲、略讲、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讲)。学案中的知识目标、训练目标,都应体现分层和差异教学。

合作探究 按照学生预习中梳理出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集中为若干知识点,由各学生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通过设疑、追问、冲突、争论,达到解疑、顿悟,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思维力的重要标志。教师通过巡视课堂,会发现学生讨论的结果见仁见智,要鼓励不同意见。

交流展示 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的关键一环,让学生的潜能、智慧、表现欲望充分体现出来。展示时,学生既可以单独登台,也可以小组集体上台;展示后,其他学生既可以评价,也可以质疑,展示者回答。交流展示中,教师用画龙点睛的语言予以点拨、提示、纠正、澄清,对交流展示的过程和结果要给与简单、精准的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和学法的提升。

反馈拓展 对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检验,又是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可通过5分钟至10分钟的课堂检测来进行;教师通过这种反馈,确定对教学目标进行强化的重点和途径,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先学学案班级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班级“四小怪”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乡愁导学案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不称心的新班级
“比例尺(一)”导学案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