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语文的韵味

2014-09-16赖红英

教育 2014年25期
关键词:个性化文本教材

赖红英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教师已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利用者;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教材”,而应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教”。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根据大纲的落实、教材的探究、学情的需要,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处理,以此充分发掘文本的价值,寻找新的突破口,实现真正的高效阅读。

语文教学的“个性”

个性化的解读和处理文本,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在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效能,从而真正教出语文学科应该有的韵味。

语文学科有其独到的特色和魅力,语文教师在新课堂改革和追求高效的过程中,不能抹掉教学规律和学科魅力,而是应该努力做到理有理的道,文有文的韵。语文老师,必须要有个性:设计语文教学,必须要有个性;课堂实施过程,必须尊重学生个性;更高的要求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在不同的教学内容里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都必须发生转变,语文教学也必须发生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是灵动地、愉悦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教师可以依据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发掘其内在价值,生动传神地与学生对话共解,学生可以依据个性化解读实现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收获。

个性化地处理教材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它包括阅读教材、写作教材、辅助教材、练习教材等,其中最主要是阅读教材。教师处理教材的前提是理解文本,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最常规的课堂教学手段和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学养功底,要做到个性化的处理文本,语文教师应当有自己的创见。

过去文本解读只注重“作家—作品”,现在文本解读的重心已转向“文本—读者”的全新模式,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把解读活动作为文本构成不可或缺的本体层次。而语文课堂里,主体(教师、学生)要通过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最终实现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实现课文文本的终极价值。为实现课文文本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持有科学客观的态度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这种重新组合就是对文本的个性化处理。

打磨个性化风格

教学个性化实则教学风格,即在教学中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具有学科特殊性,特别强调情感活动,因此语文教学呼唤个性化的教师。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指出:“只有当教师拥有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注意到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把个性因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笔者曾有幸听程翔老师两节示范课。简单有力的板书,从容舒缓的语气,让人如沐清风。他始终微笑着,营造出让听课的师生都感到幸福和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余映潮老师的语文课堂一直体现出一种余韵悠长、精致柔和之美,体现出浓郁的语文味。李镇西老师的课堂让人感到亲切,感悟语言的魅力,感染用心爱语文的热情。成都名师罗晓晖也是学生心目中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才子形象。身边还有很多备受师生喜欢的风格各异的老师,大师和名师给了我们可以仰望的高度,也让人叩问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早已习惯于平庸和单一,是否是被学生深深记挂的老师,是否有毅力和决心来打磨自己的语文课堂风格?

如何打磨自己的教学风格呢?首先是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特长,明确自己的可塑方向,如个性沉稳、逻辑性强的老师,打造深刻厚重的大气课堂;如性格热情、感性善思的老师,打造诗意唯美的课堂;对教学理论有深刻研究,具有探究精神的老师,打造创新实验性的课堂。其次,应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无论什么样风格的老师,都需要广泛的阅读,深厚的积淀和理论的提升。教学风格既不会光顾那些对教育理论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人,也不会青睐那些不知教育教学为何物的“教书匠”。同时应亲近语文教学界的名师大师,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先生开悟。”观摩学习反思模仿创生,是每一个名师成长的道路,也是青年教师可以继承的捷径。无论是何种教学风格的老师,都要永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爱。赵谦翔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说到:“我是最爱教语文的老师,这件事我可以骄傲地跟任何人比。”微笑之余被这位精神矍铄的老教师深深感动。待到花甲之年,可不可以骄傲地对大家说,我是最爱教语文的老师,我不怕跟任何人比呢?因此,要从对学生的爱和对语文的爱里生出一朵永开不败的魅力之花,散发出感动人心的芬芳,使学生如沐浴在春风中而潜移默化,教师在乐教爱生的精神里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育是最美丽的教育,也是最具个性的教育,语文教师应当守卫这片文学圣土,深入钻研文本,处理好文本,打磨自己个性化的风格,让学生能真正得到思维的锻炼、情感的体验,走向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和人格发展。打造个性化语文课堂,在温暖的回忆中守望传统文化精髓,在美丽相遇中守望心灵栖息的家园,在语言习得中守望民族语言的尊严,在阅读密林中守望精神跋涉的历程,共同守望活力语文的春天。

(作者单位: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