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工:成长可期,道路艰辛

2014-09-16贾天琼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中国海自升式潜式

贾天琼

中 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承接各类海工订单总额达到79亿美元,市场份额提高至32%,居全球第一。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接获各类海工订单81艘(座)。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1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3座;钻井船3艘;生产平台3座和海工辅助船59艘。

不过,全球海工市场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在经历了3~4年的兴旺后,近两年海工市场进入调整期。上半年,全球海工产品成交额约为239亿美元,同比下降33%,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洋工程船等细分市场均有所下滑,特别是自升式钻井平台成交量下滑明显,对以承建自升式平台为主的中国造船企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在高端市场,中国的发展道路依旧艰辛。

海工持续火热

在油价走高、石油勘探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海洋油气开发保持活跃,海工产品需求态势良好。去年,全球海洋油气钻采设备市场新签订单达到524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500亿美元以上的高位。另据HIS Petrodata统计,上半年,全球共有海洋钻机853座,其中738座已有合约安排,工作状态利用率为87%,同比增长4%。

此外,全球海工装备业从设计到生产已高度细分,出现从欧美向日、韩、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扩展的趋势,中国造船企业迎来全球产业转移,成长可期。去年,中国承接各类海工订单额12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24%,仅次于韩国。今年上半年,中国蓄势爆发,接获海工订单量跃居全球首位。6月30日—8月17日,全球海工领域获得生产平台、FLNG等订单81艘(座),其中中国造船企业获49艘(座)。尽管全球海工订单有所波动,但中国海工制造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受上半年开工船舶增加的影响,中国海工配套设备订单出现恢复性增长。国产大型拖缆机、锚绞机、平台提升装置、平台电站、系泊链等配套设备实现替代进口,自升式平台配套设备本土化率有望达到50%甚至更高。统计显示,前5月,中国船舶配套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13.6%。

与此同时,中国海工企业收获颇丰。今年以来,致力于海洋油气开发的中集集团海工业务顺利推进,在产品拓展、产业升级等方面进展顺利。资料显示,中集来福士已成功交付8座深水半潜式平台和9座自升式平台;在建半潜式钻井平台5座、自升式钻井平台9座,成为在深水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方面具有批量化设计、建造和交付能力的海工企业。与此同时,中集集团努力拓展巴西海工市场,设立巴西业务代表处。去年中集来福士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顺利扭亏为盈,中集集团也将因此大幅获利。广发证券预测中集集团2014—2016年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5亿、787亿和901亿元。

受益于船用锚链订单大幅增加,主营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业务的亚星锚链迎来质变发展。亚星锚链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15.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754.30万元,同比增长91.21%;每股收益0.12元。上半年,亚星锚链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销售上升明显,截至上半年,手持订单合同金额16.13亿元,其中海洋系泊链5.47亿元。亚星锚链称,由于海工领域升温,海工装备发展良好,上半年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销量同比增长47.67%,毛利率同比上升9.76%。系泊链销量与毛利率的增加致使亚星锚链利润上升明显。

海工设计总承包方面,上海佳豪中期净利有望增逾2倍。上海佳豪披露的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得益于海工设计业务,上半年,上海佳豪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4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98万元,同比增长227.12%;每股收益0.088元。

以船舶制造为主业的广船国际目前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加大海工重型装载船、半潜运输船等领域的市场开拓力度。去年,广船国际成功接获多份海工订单,合同金额达数亿元。

钻井平台独秀

从中国造船企业接获的海工订单来看,不难发现各类钻井平台最受欢迎。钻井平台是进行勘探、挖掘深海石油资源必不可少的主流设备,中集来福士、大船重工和振华重工等海工巨头均将钻井平台视为研发重点。

大量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平台开始淘汰,以及墨西哥加快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带来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大量需求。同时主要涉及高端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如工作水深在400英尺(122米)和可在北海地区恶劣海况下作业平台的建造等,令海工市场新增需求持续活跃,钻井平台订单大幅增长。去年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量创新高,总计达到80座,中国造船企业由于在价格及支付条款上的优势而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中船工业经济研究院刘贵浙在分析上半年中国海工业运行情况时指出,尽管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依然占钻井平台成交数量和金额的50%以上,但主流钻井承包商对下单持谨慎态度,钻井平台订造方主要来自亚洲的新兴承包商和投机商,绝大部分并没有租约。一些中国造船企业倾向于投机建造新平台,以期在完工时将其租出或出售,融资租赁机构也开始参与收购此类投机建造的海工设备。

资料显示,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接获的海工订单中,大部分由中国船东订造,新船也基本用于在中国运营,钻井平台亦是如此,约有20座在建平台为中国市场服务。诸多造船企业表示,自年初以来,海工订单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很少接到国际订单。政府部门呼吁中国船东在中国造船企业订造钻井平台,进而促进中国海工制造业发展。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质疑,中国海工制造业的走红或仅仅只是中国造船企业间玩的游戏,中国海工制造业亟需提高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传统上,在海工领域,韩国造船企业基本垄断海上油气开发装备制造领域,并在深水浮式生产储存卸油装置、高端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新加坡造船企业则主攻半潜式、中高端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国造船企业多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仅有少数造船企业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领域拥有交付记录。中国造船企业目前已经能够建造JU2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标准设备,然而,钻井船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等复杂设备的订单通常仍由新加坡和韩国造船企业接获。

日前,大连中远船务与马士基海洋服务公司(MSS)签署4艘高端深水海洋工程船(SSV)项目建造合同,对中国开拓海工制造的高端领域意义重大。据悉,该项目为EPC合同,是MSS在中国造船企业签订的首份海工订单,大连中远船务将全面负责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整体建造和调试等工作。该SSV配备动态补偿深水吊车、水下机器人和直升机平台等,可满足3000米水深海底铺缆、井口安装维护等作业要求。

发展依旧艰辛

为实现海工产业链协同发展,海工装备业成为当前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16年,中国海工装备实现浅海装备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深海装备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取得突破。到2020年,全面掌握主力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工装备的设计与建造能力,形成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建造、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的产业体系。近年来,中国海工装备业取得长足进步,建造能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对此,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认为,在海工装备价格回暖及造船价格跌幅较大的前提下,中国造船企业集体进军海工领域,尤其是进入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使得海工装备的整个供应链逐渐加快向中国转移。然而进入海工领域的门槛非常高,造船企业至少需要3~5年的学习期。从国外先进海工产业来看,一个国家往往只有3~5家竞争力强劲的海工生产企业,如目前韩国有3家,新加坡有2家,日本基本退出这一领域。中国造船企业的进入,从客观上加速了海工装备出口转移的步伐,但很有可能3~5年后,一大批造船企业会退出该领域。

此外,今明两年,为应对油价下行和成本上涨,油气企业或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放缓投资的步伐,届时现金流将发生显著变化,海工市场和各细分市场的成交规模会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因此,中国海工业发展依旧艰辛。

猜你喜欢

中国海自升式潜式
半潜式平台表层卡套管处理与认识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陵水17-2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落物风险分析
中国海 (外一首)
800t自升式起重平台制造技术研究
自升式风车安装船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半潜式钻井平台水密滑动门结构疲劳强度评估
东亚季风在东中国海海面高度变化中的作用
自升式钻井平台DCS集成配置的研究
半潜式平台动力定位多模式组合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