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任务型教师角色

2014-09-16边玉柱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角色

边玉柱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和任务型学习的特点探讨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任务型教师的角色。通过分析二者的优势和特点,本文认为,教师在这一模式下应摆脱传统的角色,以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和落实者、以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助者和合作伙伴的身份投入到教学中去,进而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效果,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模式 任务型学习 角色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Social Constructivist Model)是英国学者William和Burden在借鉴社会建构主义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共同构成了语言学习的四大要素。这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该模式中,知识的获得不仅仅是学生自我积极探索主动构建的过程,更是其通过与另三个要素积极互动的结果。在整个语言学习体系中,四者各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辅助语言学习的最终成功。

对于广大英语教学者而言,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教育术语了,它作为一种教学法早已进入到教学实践中。任务型学习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张使学生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完成学业。然而,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单纯的任务型学习不足以帮助我们摆脱外语教学低效、费时的窘境。任务型学习很多情况下还仅仅流于形式。因此,必须系统地将任务型学习落实到外语教学过程中来。

将任务型学习置于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而且可以在更为广阔的视角内审视英语教学,并能够充分认识到各个学习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各个教学要素的分析和把握,能够更好地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从而使教学任务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使教学任务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融合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特点的任务型学习可以使外语教学既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又保证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但并不是把两者机械的相加就能够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在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任务和学习环境都需要做出一定的革新并发挥出特有的用。尤其是教师,他们必须走出传统角色的桎梏,以更新的态度和状态投入到教学中去。总体而言,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的任务型教师应担当如下角色。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者(designer)和落实者(executor)

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包罗万象、林林总总的教学任务大量地涌现于教学材料中。这看似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盲目使用或机械地不加遴选地照搬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不同群体的学生必然会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师道尊严”的角色,积极增进对学生整体情况的了解,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了解学生身心状态;既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历,又要明了学生的当下需求。同时,教师在某一教学活动开始之初就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也就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了然于胸。在确定了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或选择与学生特点相符的教学任务。当然,也可以将现成的教学任务加以创造性地改造。任务的设计与选择对教学活动的成败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这一角色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任务的最终归宿是应用于教学实践,再好的任务如果不加以实施也无法对语言学习有任何的积极作用,只有充分实施的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探索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承担将教学任务落实到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所谓落实,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将相应的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到教学活动中去。这首先体现在时机的选择和学生的组织上。语言学习是动态的、富于变化的过程,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境选择、利用好学习任务,更要审视全局积极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各类学习任务中去,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其适时的指导,最终为为其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斩获创造条件。

二、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助者(assistant)和合作伙伴(cooperator)

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教师必然要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让渡主体地位于学生。他们需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支持者和辅助者。所谓辅助,是指将学生置于语言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辅助和支持的作用。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而是协助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困惑、盲目之时给与其适时的点拨。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收获最高之时也就是其处在在最近发展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在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迫近新知而又不能之时。)的情况下获得点拨。可见教师作为辅助者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适时的启发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工作,通过个人的努力完成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完成学习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手段,教师作为辅助者的另一重要职责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减少学生在完成各类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的干扰,为了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创造各种积极的条件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

学生不是教育生产线上的产品,也不是等待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各种情感和秉性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合作伙伴,是指教师并非脱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而是以更加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他们既要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也要以学生伙伴的身份积极投入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以合作者身份出现的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多维度、多领域的互动与沟通,通过与学生的广泛沟通来了解学生的真实现状,有针对性地展开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书育人,而教师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伙伴关系,更易于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也使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一旦师生之间建立起互信、友好的伙伴关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更易于激发,教学任务的效能也就发挥的更好。在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不仅能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总之,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的任务型学习强调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是学习过程的核心,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和培养能力,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角色,付出更大的努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新更多样化的角色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Burden M W A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Jane 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SQ132020)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角色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