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如何称呼“老师”?

2014-09-16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14年9期
关键词:山长教课古时候

咦,教我的“老师”一点都不老,看上去就是位大哥哥、大姐姐,那为啥要叫人家“老师”呢?嗯,小编小时候也有同样的疑问,等长大之后,才破解了这个秘密……下面就让咱来告诉你“老师”的由来吧。

从古至今,“老师”指的就是教给学生们知识的人。当然啦,最早的“老师”确实都是些白头发、长胡子的老爷爷。他们年纪大,知道的事情也多,就成了真正的“老师”。

从明朝以后,人们一般把教师称为“先生”。到了清朝末年,中国人开始模仿西方开办现代的学校,而且在《学生操行规范》里做了规定,学生应该把教师称为“老师”,于是,这个称呼就一直用到现在了。

其实,古代人对老师还有很多其他的称呼,但因为不是经常使用,所以现在的人们都不怎么知道它们了:

师长:意思是将老师视为自己的长辈,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夫子:这原来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尊称,后来也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山长:古时候,有些读书人隐居在山里,开办书院,招收学生。在这些山中书院里讲课的教师,就被称为“山长”。嗯,这么说来,在村里讲课的就是“村长”、在镇上讲课的就是“镇长”……了吗?

师傅:古代的皇帝是不上学的。当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在宫里会有一些专门的官员负责教他读书。这些官职有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久而久之,人们就将它们的合称“师傅”用来称呼老师了。

师父:要注意,“师父”跟上面的“师傅”在古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过去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才有了将老师称为“师父”的做法。当然,对于武侠小说里那些没有父母、被“师父”养大的侠客们来说,这个称呼就更名副其实啦!

西席:汉朝时的皇帝刘庄,在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在他当上皇帝以后,对老师仍然十分尊敬。按照当时的习俗,西边的座位是给长辈、客人坐的,于是每次桓荣到宫里来,刘庄仍给他安排坐西面东的座位,表示对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就成了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教授:如今的教授都是在大学里上课的老师,但在古代,他们是在太学中讲课的一种官员。从宋代开始,很多地方的学校里也有了“教授”来给学生们上课。这个称呼于是流传开来。

助教:从西晋时起,皇帝在首都设立“国子学”,就是一种国家级的学校。在这里教课的老师很多。正常情况下,需要被授予“博士”和“祭酒”的头衔之后,才能成为正式的老师。而有的老师还没有获得这些头衔,就先做“助教”,意为“帮助教课的教师”。从那时起,历朝历代的学校里就都有了“助教”这个职位。

猜你喜欢

山长教课古时候
古时候的计时方法
眼力考验之找不同
古时候的记数方法
无题
怎样上好低年级口语交际
要账
福安市率先开展一重山森林资源“山长制”绩效管理
吓人的尖叫课
山长的出身与岳麓书院的千年发展*
香港国民教育争议中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