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风流说永和
——魏晋时期的文人雅集活动与《文人雅集图》
2014-09-16杨晓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杨晓奇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千载风流说永和
——魏晋时期的文人雅集活动与《文人雅集图》
杨晓奇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本文以魏晋时期的四大雅集为主线,探索了邺宫宴集、金谷园集会、竹林七贤、兰亭雅集四次雅集及相关的历代绘画创作。从这四次雅集相关的文人雅集图可以看出后世对魏晋名士风采的追慕与欣赏,也可以看出这四次雅集对后世文人雅集基本基调的影响。
邺宫宴集;金谷园集会;竹林七贤;兰亭雅集
一
在中国文化史上,文人名士的高会雅集往往正是诗画创作的良好机缘。从汉魏以降到民国时期,文人雅集的活动代不绝踪,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文人雅集图》也成了中国绘画史上极为浪漫动人的一大景观。这些文人雅集图,或是对当时聚会现场的纪实留念,或是对以往故实所作的想象之见,或是对文人生活理想的憧憬虚构,其描绘的目的、功能、作用不一而足,却是中国画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最能深入中国文人意识形态、最能代表文人理想生活典范的一种绘画图式。
文人集会的源头,大概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王对才华各异的门人食客的招徕,可以看做是文人集会的滥觞。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多篇宴饮集会情形的描写,则可以看做是文人雅集的最初艺术成果。汉代以降,文人群体开始形成,文人内部的交际应酬和集会活动也随之增多。最高统治者也经常出面组织有才之士,形成颇具格调的雅集活动,如梁孝王的“兔园雅集”。这种主宾相约,文人出场的集会方式逐渐成为后世主臣集会的范式,作赋吟诗的活动内容也让原本的饮酒娱乐充满了风雅基调。
魏晋时期,文人群体意识真正觉醒,文人集会活动空前增多。当时的文人名士经常聚集在一起宴会赋诗,谈玄作论。曹魏时期,曹氏父子曾多次在邺下组织文人集会。西晋又有著名的“华林园集”,“金谷园集”。东晋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集会”更是诗酒风流的典范。东晋后期和南朝初期的“戏马台集”、“曲水集”等,规模也都非常盛大。在这些雅集活动中,吟诗作赋无疑是聚会的基本内容,这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学财富。同时,随着魏晋绘画的自觉与兴盛,文人雅集行为亦成为画家津津乐道的艺术题材,中国绘画史上一系列源源不断的《文人雅集图》也从此拉开了帷幕。
明 仇英《金谷园图》,绢本设色, 224cm×130cm,日本京都知恩院藏
魏晋最著名的文人雅集活动有四组:一是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士的邺宫之集。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邺城,为了使人心归服,曹操大肆网罗文士,喜好文学的曹丕、曹植兄弟也加入其中,邺城遂成为曹氏集团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中心。在留守邺城的日子里,曹氏父子与一群文人经常聚会于文昌殿西边的铜雀园,即西园,众主宾“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1曹氏兄弟与建安文人在雅集过程中作了大量五言诗,形成中国文学上的重要“建安流派”。
魏晋之际第二大雅集是七贤的竹林之游。据《世说新语》记载:“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2“七贤的竹林之游非常随意,它没有组织者的精心筹备,也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是气质相合的几个人会合在一起随意酣饮、清谈。但因为七贤大都入晋不仕,有伯夷、叔齐之风,且放诞不羁,高洁难期,很快成为后世高士的楷模,亦广为诗人和画家所追慕与缅怀。
明 文征明《兰亭修禊图》,纸本设色,24.2cm×60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第三大著名文人雅集活动是石崇的金谷园之会,这其实是一次祖道饯别的集会。西晋元康六年(296年),征西大将军王诩将归长安,石崇邀请了潘岳等诸贤30余人,在金谷园为王诩送行。金谷园是石崇在河南的别庐,又称“河阳别业”,环境十分优美。石崇与送行的众宾在园中尽情游宴,并在琴瑟笙筑与鼓吹递奏声中,各赋诗叙怀。不能赋诗者罚酒三斗,被称为“金谷酒数”,为后世雅集活动竞相模仿。石祟还为此次集会写下了著名的《金谷诗序》。由于《世说新语》里有诸多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后世往往对石崇和他的金谷园留下奢侈粗俗的印象。但因为有着关于金谷园的大量描述及《金谷诗序》等文字传世,《金谷园图》倒是成了文人雅集图中经常被描绘的对象之一。
明 仇英《竹林七贤图》绢本设色,36cm×172cm,私人收藏
魏晋时期第四大文人雅集,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次雅集,是东晋的兰亭之会。兰亭雅集是“一场青史流芳的贵族聚会”,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王彬之等以王谢大族为中心的江南名士四十二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修禊”,活动中曲水流觞,赋诗咏怀。这次集会得二十六人所作诗歌三十七首,汇为《兰亭集》,王羲之和孙绰分别为序,附于前后。其余不能赋诗的十六人,各依“金谷酒数”受罚。由于雅集参加者地位之重,格调之高,诗文之美,以及王羲之书法之精良,兰亭雅集成为后世历代文人倾慕怀念的雅集典范,也成为历代文人画家竞相描绘的雅集题材。
二
有着宗室贵戚的礼遇,顶端文人的出场,美酒佳人的陪伴,良辰美景的衬托,六朝时期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集会活动,很难不引起世人的极大反响。不仅诗人常常回忆凭吊,画家亦依据诗文记载或虚构想象创作了大量的“雅集图”。
从书画图录来看,在魏晋当时就已经有文人雅集图出现了,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都记载司马绍曾画过《穆王宴瑶池图》,从名称来看其很可能是一幅《雅集图》。《贞观公私画史》和《历代名画记》还都记录着西晋史道硕的《金谷园图》,应该正是描绘石崇的宴游基地金谷园。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史道硕还绘过《七贤图》,可惜两幅画作今都已不得见。由于金谷园雅集故实详细,唐末张南本、北宋王诜、明代仇英也先后画过《金谷园图》。仇英的《金谷园图》气势宏大、景物富丽,造型精工,青绿华贵的色彩,精致细腻的笔法,很适合表现金谷园存在之时的繁华热闹。
有史记载更加可靠的魏晋文人雅集图是东晋顾恺之的《清夜游西园图》。据《历代名画论》记载,顾恺之曾作有《陈思王诗图》。北宋时期的画论家郭若虚、董逌都曾见顾恺之的一幅《清夜游西园图》,正是根据曹诗意而作。曹植《公宴诗》有“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两句,画名由此由来。董逌在《广川画跋》中明确称 “顾长康初以曹子建诗作此图”,很可能《清夜游西园图》正是《陈思王诗图》。董逌说这幅画“笔墨奇古,摆脱俗韵,其在人物态度,犹是当时风流气习可以想见。”最重要的是,这幅画上还有梁朝诸王的题跋,云:“图上若干人并食天厨。”“天厨”就是皇帝的庖厨,也就是帝王组织的宴饮活动。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曾详细记载了该作品的流传状况:
《清夜游西园图》者,晋顾长康所画,有梁朝诸王跋尾处,云:“图上若干人,并食天厨。”唐贞观中,褚河南装背,题处具在。其图本张维素物,传至相国张弘靖家,弘靖元和中忽奉诏取之,是时并钟元常书《道德经》一部,同进入内。后中贵人崔谭峻自禁中将出,复流落人间。有张维素子周封,泾州从事,秩满居京,一日,有人将此图求售,周封惊异之,遽以绢数匹易得。经年忽闻款门甚急,问之,见数人同称仇中尉愿以三百素易公《清夜游西园图》,周封惮其迫胁,遽以图授之,翊日果赍绢至。后方知其伪,乃是一豪士求江淮大盐院,时王涯判盐铁,酷好书画,谓此人曰:“为余访得《清夜游西园图》,当遂公所请,因为计取之耳。”及十家事起后,流落一粉铺家,未几,为郭承嘏侍郎阍者以钱三百市之,以献郭公。郭公卒,又流传至令狐相家。一日,宣宗问相国有何名画,相国具以图对,既而复进入内。3
北宋董逌《广川画跋》对这幅画也有类似的描述:
观郑彦庄所得《西园图》,此殆善于摹榻为工者。不知其取自何年而粉丹皆尽,惟卷墨仅可见。笔墨奇古,摆脱俗韵,其在人物态度,犹是当时风流气习可以想见。顾后世画工笔力不能到也。顾长康初以曹子建诗营此图,在梁朝入录为第一。逮唐褚河南得之,后入张惟素家,至弘靖进入。其后崔漂窃出,张周封得之,又为王庶人所藏。涯亡,此画入民居。郭承暇以重金购得之,而令狐楚复得以进。唐末兵乱,遂失所在。非赖摹传,将遂无见。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京博物院藏
在中国绘画史上,“竹林七贤”一直是一个重要题材。从东晋到元明,以七贤为题材作画的人很多,顾恺之、史道硕、戴逵、陆探微、宗炳、毛惠远、韦鉴、常粲、支仲元、石恪、赵孟頫、仇英等名画家都创作过它。世人称这一题材的绘画为“七贤图”或“七贤画”。其中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顾恺之《七贤图》做过很高的评价:“《七贤》:唯嵇生一像颇佳,其余虽不妙合,以比前诸竹林之画,莫能及者”4,可见画的正是“竹林七贤”。1962年,南京西善桥一座东晋墓出土了一幅《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印壁画,壁画左右对称,每半幅上绘四个人物。人物之间连贯自然,估计是先在整幅的纸绢上画好粉本,再分段刻模烧成。右壁半幅依次是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左壁半幅依次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八个人物面貌不同,神态各异,性格刻画细致又富于个性,人物之间以不同树木分隔,整体画风成熟,一定是出自当时的高手。
《兰亭雅集图》一类的画早在六朝也有图绘,唐代尚有作品存世。唐宣宗大中年间,李频(818?-876年)曾作《府试观兰亭图》诗一首:
往会人何处,遗踪事可观。林亭今日在,草木古春残。笔想吟中驻,杯疑饮后干。向青穿峻岭,当白认回湍。月影窗间夜,湖光枕上寒。不知诗酒客,谁更慕前欢。5
李频所观的这幅《兰亭图》不知道出于何人之笔,但昔日“群贤毕至,曲水流觞”的景象却依稀出现在读者面前。北宋以后,随着文人士大夫在社会上的强势崛起及文人画的兴盛,文人雅士对兰亭梦想的追慕更是随处可见,“兰亭”一词,常常闪耀在后世诗文之中,画家对“兰亭雅集”一类绘画题材更是青睐有加,北宋李公麟、乔仲常,南宋刘松年,明代文征明、仇英、尤求、黄宸、赵原初,清代苏六朋等都曾依据兰亭雅集的故实作画,名称虽有《兰亭图》《曲水流觞图》《兰亭修禊图》等多个,但寄托的都是画家对这次文人集会盛况的倾慕之情。
朝代雅集名称产生的相关《文人雅集图》合计三国 邺下之集(又称“西园雅集”)东晋 顾恺之 《清夜游西园图》 (著录于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董逌《广川画跋》)1幅魏晋 竹林七贤 ①西晋 史道硕《七贤图》(著录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②东晋 顾恺之《七贤图》(同上)③东晋 戴逵《七贤图》(同上)④南朝齐 毛惠远《山阳七贤图》(著录于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⑤唐 常粲《七贤像》(著录于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⑥五代 支仲元《七贤图》两幅(著录于《宣和画谱》)⑦五代 石恪《山林七贤图》三幅(同上)⑧明 仇英《竹林七贤图》手卷(嘉德四季第1期拍卖会现)⑨《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1962年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12幅西晋 金谷园雅集 ①西晋 史道硕《金谷园图》(著录于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②五代 张南本《金谷园图》(著录于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③北宋 王诜《金谷园图》(收录于《白云堂藏画》)④明 仇英《金谷园图》(现藏日本京都知恩院)4幅东晋 兰亭雅集 ①佚名《兰亭图》(有唐代李频《府试观兰亭图》诗为证)②佚名《兰亭修禊图》(上海博物馆藏)③北宋 李公麟《兰亭图》(国家图书馆收藏有李公麟所制《兰亭图》明代拓本)④北宋 乔仲常 《兰亭图》(著录于李密《云烟过眼录》)⑤南宋 刘松年《曲水流觞图》卷(北京长风拍卖会现)⑥明 文征明《兰亭修禊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⑦明 文伯仁《兰亭修禊图》扇面(贵州省博物馆藏)⑧明 仇英《兰亭图》扇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⑨明 赵原初《兰亭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⑩明 黄宸《曲水流觞图》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⑾明 姚琰《兰亭修禊图》(北京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藏)⑿明 魏居敬《兰亭修禊图》卷(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⒀明 朱士瑛《兰亭修禊图》卷(山西省博物馆藏)⒁清 沈时《兰亭修禊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4幅
笔者通过对历代图画著录、多种人物画册及中外藏画的蒐集整理,计得魏晋时期四大文人雅集活动相关的历代《文人雅集图》31幅,虽不可能做到完全统计,但已经看出了文人雅集题材的初始规模。列表如下:
三
从邺下、竹林、金谷园、兰亭雅集开始,文人雅集活动始终伴随着文人士大夫的存在而活跃在历史上,随之产生的《文人雅集图》也逐步充实着中国书画发展。随着时间的推演,魏晋时期的这些雅集更成了世人眼中的经典,赞叹者有之,仿效者有之,对中国文人文化的建立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北宋苏轼等人的“西园雅集”与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文人墨客在评价的时候也喜欢与“兰亭修禊”“金谷园豪宴”相提并论。如元代姚文焕题《西园雅集图》最后两句:“兰亭荸荠事,金谷绮罗丛。回首具陈迹,君看图画中”6;明人叶向高亦有诗云:“千载风流说永和,西园冠盖更婆娑”“凄凉金谷无人问,唯有西园翰墨鲜”7,都是通过对兰亭、金谷的回忆来抒发对北宋“西园雅集”的感慨。再如五代南唐画家李景道曾作《会友图》,《宣和画谱》称誉此作:“颇极其思,故一时人物见于燕集之际,不减山阴兰亭之胜”8。可见,魏晋时期的这些文人集会已经成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之一,更成为后世文人企慕和仿效的对象。
注释:
1.魏•曹丕《与吴质书》,见《汉魏六朝三百家集》,卷24,四库全书电子本,集部八.
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第23,百度文库本.
3.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5《故事拾遗•西园图》,卢辅圣《中国书画全集》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4.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5,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1,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5.《全唐诗》电子版,卷58 9-43.
6.陈邦彦等编《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四库全书本,卷41。
7.叶向高《苍霞草全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4年,页361、362.
8.北宋《宣和画谱》卷七,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杨晓奇,(19 79-)男,山东招远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专业方向:中国画(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