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7家城市父母带孩子回农村自教”引起的思考

2014-09-16李秋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摘要:武汉有七家城市父母把孩子带到农村和自己一起学习和生活,自己教育孩子。这则案例引起一些反思:农村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既具有优越性也具有不足或局限性,“在家上学”也具有优势和不足等,同时也给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农村自然环境;学校教育;在家上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07-02

武汉有7个家庭的父母,共有10个孩子,最小的1岁多,最大的9岁,这7家父母将孩子从城市带到武汉郊区一个小山村,租了一座废弃的小学,让孩子在那里生活和学习,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我们所有的玩具都是自然的东西,可以变化无穷”。这里没有电脑、电视,连洗衣服都主要在小河边手工完成。家长给孩子们安排的生活很规律。早晨7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后,孩子们齐坐在蒲团上,由家长引领着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读完经书,大些的孩子会有数学、书法等课程。3岁以下的孩子的主要任务则是玩。每周五,孩子都要去周边小山“探险”,摘野花找石头。周六则有一节英语课,跟老师一起朗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孩子们有专门的图书室,里面摆放着教育、科学、绘本类书籍。孩子们没有考试,但也有任务,就是跟家长一起刷墙布置教室、填埋垃圾、种菜浇水等,大点的孩子要自己手洗简单的衣物等。

这则案例有以下发人深思的方面:

一、农村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教育资源,随父母在农村自然环境里生活和学习有很多益处,给我们诸多启示

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但能够陶冶孩子们的性情,而且生活在农村环境里,远离电脑、电视,远离城市的喧嚣,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和读书,能够较好地增长孩子们的农业农村知识,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农村环境里,那郁郁葱葱的绿色、一望无垠的宽阔、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鸣、沁人心脾的花香等容易培养孩子们朴实、豁达、开朗的性格,孩子们置身其中,会自然而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孩子们置身于农村大自然中,会通过亲身接触了解很多具体的农业农村知识,大脑里有了这些感性的知识,比较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比如孩子们读到语文里面描写大自然的一些语句,由于有感性认识,就容易产生亲切感;像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解释的一些现象就比较容易理解等等。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电视、电脑生动形象的画面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观看无需在头脑中进行转换、加工,即可全部吸收,久而久之容易僵化儿童创造性想象的独创性与变通性。而电视、电脑又易使孩子们沉迷于其中,少有时间去看图书或者去做其它的事情。图书以语言文字或静态图画为载体,抽象思维尚未发展完善的儿童在读书时需要将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形象,需要创造性地融入个体的生活经验,而儿童创造想象的变通性与独创性,正是在这种主动建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

生活在农村的自然环境里,随着父母一起劳作和生活,不但使孩子们的体质得到锻炼,而且易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习惯。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有关键期的,而且要在自然的良好环境中培养。少年儿童期、幼儿期是勤劳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培养效率最高,过了这个时期则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很多孩子长大后养成懒惰、依赖性的习惯后,则要花成倍的时间来矫正,并且难度增加。孩子们随着父母一起劳作和生活,在父母言行影响下,在模仿父母的良好的自然的环境中渐渐地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习惯,这种精神和习惯靠单纯的说教很难培养。

总之,武汉七家孩子随父母在农村自然环境里生活和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益处,给我们一些启示:父母和教师要尽量多抽出时间或创造条件(这里无意提倡一定要模仿武汉七家孩子在农村学习和生活),带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指导孩子探索无穷无尽的大自然奥秘,还要引导孩子们多读有益的书,为孩子们认识未来的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父母或教师还要注意带领孩子多参加一些劳动,既可以增长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也可以容易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

二、辩证地分析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虽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也具有很多的不足或局限性,“在家上学”方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这种局限性和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如:课程内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有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教育教学,效率较高;学校为学生努力营造竞争有序、团结协作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和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等。但是同时目前我国不同的学校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或局限性。第一,相对标准化的课程。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比较科学规范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进度也是依据大多数人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但是不同的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兴趣和特长也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我国一轮又一轮新课程改革力求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由于现在的资金、设备、师资、考试制度、评价标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课程基本上还是相对标准化的,不能很好地满足一些人的个性化的课程需求,类似武汉的“在家上学”方式则课程设置比较灵活,如湖南益阳的舒扬阳用两年时间在家由父亲教授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北京的“日日新”家庭联合学堂的课程:书法、经典诵读、语文、数学、体育,生命教育、儿童文学欣赏、美术、戏剧表演、音乐、英语、围棋和武术等。第二,相对标准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进度。虽然我国已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多年,但是由于受师资水平、资金设备、班级规模、人的观念等诸因素的影响,教学进度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可接受能力,教学方式、方法还是相对标准化的,如有的语文老师作文课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写作,有些学生家长不理解告状到校长那里。再比如由于升学就业竞争压力,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师不得不对学生进行高负荷的题海战术等。“在家上学”方式则相对比较灵活,如湖南益阳的舒扬阳的爸爸教舒扬阳,琢磨出一套“自导联助”教育法,首先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分为若干个综合专题,并将语文、数学、自然等所有课程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地融入专题中去,而每个专题最初教的都是舒扬阳最感兴趣的东西。武汉的几个家庭的孩子上数学课主要由游戏和故事等手法构成,不用写作业等等。第三,很多学生感觉不被尊重、自卑、压抑、过度焦虑,甚至患上精神疾病。很多学校由于班级人数众多,造成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分了解学生,致使很多学生感觉自己不被尊重或者被漠视的现象。还由于一些教师教育理念的不先进、评价标准的不完善、频繁的考试、过分强化考试结果等,致使一些学生遭受歧视、自信心下降、厌学、恐惧考试、出现精神疾病等。而“在家上学”由于一般人数较少,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自主性强,在淡化考试、减少竞争压力、突出主体性、培养人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容易做得更好。

在这里指出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局限性以及“在家上学”的优势,并非否定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以及提倡所有的家庭都让孩子“在家上学”,“在家上学”是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家上学”也具有很多不足,如孩子的社会化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多年“在家上学”后就出现了孤僻、不会与人交往、难合群的现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如有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就逐渐感觉力不从心、或有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颇受争议;课程设置的随意性、科学性问题,如上海的“孟母堂”的课程就颇受争议等等。这里呼吁人们理性看待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发挥优越性,改进弥补其不足,减少局限性,同时关注反思“在家上学”现象。

参考文献:

[1]庞守兴,广少奎.教育学新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冯翠云.学校教育功能局限性的分析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4).

[3]李帆.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对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J].人民教育.2004,(9).

作者简介:李秋玲,女(197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尼尔的生命化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