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
2014-09-15杨静王俊拴王丽君王晓宇刘茜奇李鑫
杨静 王俊拴 王丽君 王晓宇 刘茜奇 李鑫
摘 要:大学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针对大学生当前人际交往的现状,实施了有关“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的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表明:一方面,地域认同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地域认同度;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59-03
引言
众多科研实例表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较为重视地域认同度重视对某类群体发展的影响;因为地域认同度重视对个人和群体作用的表现,目前,这种作用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决定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备受关注。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地域认同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切合现今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目的是将大学生交往和地域认同度关系的问题放大到普遍的社会问题中来,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案来帮助大学生实现健康的人际交往,并以此为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认同”一词译自英文中的identity。在西方,其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地域认同度是指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的形象,文化等各方面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知以及归属感,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理念认知、赞成,信任的程度,是地域所能提供的尊重和价值带给社会人对本地域的认同度。地域认同度体现了某一地域对个人的吸引能力[1]。
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 transaction)亦简称交往。它包括个两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品的交换。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指人与人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2]。
分析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有两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地域重视度的差异,如同乡会的出现和对此的态度差异、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之间、不同的年级之间(以师大为例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男生与女生之间。
第二,不同地方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表现为人际交往对象的选择、人际交往的观念、人际交往的行为、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度等)的差异,如南方与北方、农村与城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地域认同度之间的关系,能够了解大学生交往的现状。我们对陕西师范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289人中,南方77人,北方212人,农村148人,城市141人;其中具体细化为:北方城市108人,南方城市33人,北方农村104人,南方农村44人。
在293人中,男生56人,女生237人,免费师范生100人,非免费师范生193人,大一年级93人,大二年级42人,大三年级42人,大四年级30人,研究生45人。
此次问卷调查在问卷上采用自编式问卷。第一部分调查大学生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地域重视度的差异,第二部分调查不同地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
调查方法:调查共有两个阶段,采取跟进式,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对同一群体针对两部分问题发放两次,共发放600份,卷一回收298份,回收率99.3%,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96.7%;卷二回收298份,回收率99.3%,有效293份,有效率97.7%。
调查结果着重展示能反映本质问题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的结论:
1.大多数同学都较重视人际交往,但北方同学较南方同学更看重人际交往。
2.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度上差异不大;北方城市与农村的同学在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度上差异不大。
3.南方农村比城市的学生更重视人际交往。
(二)大学生认为自身交往能力的程度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结论:
1.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基本都认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但是更多的农村学生对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感到焦虑。
2.南方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评价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农村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自信。
(三)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知识的了解程度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结论:
1.北方较南方的学生交往知识缺乏但总体都不高。
2.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交往知识较精通。
3.大多数学生对人际交往知识略了解,很少有很精通或很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知识缺乏主动了解、自我提升的意识。
(四)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和长久所处环境的联系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结论:
1.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人际交往能力与所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这在南北方、城市农村方面差异较小。
2.南方城市的学生较农村的学生更倾向于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纵向地域差距较小,但是农村与城市之间差距较大,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村与城市的学生交往观念存在差异。
(五)大学生在择偶时对地域的认知(见表1)
结论:
1.在择偶方面,大学女生更倾向于找与自己同一地域的对象,以便沟通交流;而男生在择偶时,很少考虑地域因素。
2.非免费师范生比较免费师范生而言,更加看重地域的同一性。
3.從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来对比,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成熟,学生在择偶时对地域的限制逐渐减少。
4.由大四學生与研究生的对比情况可知,大四的学生由于面对找工作的问题对待择偶对象的地域有更大的要求,而与毕业生相反,研究生则由于继续学业对待择偶对象地域并无过多的限制;总体来说,年龄越大的学生受地域的限制因素越小,情感态度也越成熟。
(六)如果考虑到返乡就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对象选择上是否会倾向于同乡(见表2)
结论:
1.如果考虑到返乡就业,女生对朋友交往方面倾向于同乡的概率要远远大于男性;非免费师范生在朋友交往方面倾向于同乡的可能性较免费师范生的概率稍高。
2.由年级的对比可知,低年级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对地域的依赖性过大,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对就业问题有较明确的规划反而在就业上对地域的依赖性较小。
四、问题探讨与总结
(一)生活环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的差异
由于现今社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被看作是其发展和生存的重要条件,所以大多数大学生都较为重视人际交往。但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表现有所差异。对比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农村的学生由于人际信任度和对他人的容纳度较强,更容易结交朋友却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1];城市的学生对他人有较低的信任度和容纳度,不会轻易结交朋友,但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
城乡大学生在居住环境方面存在不同,使得农村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高于城市大学生;而城市学生,在复杂的交往环境中,更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因而在容纳他人自我感受方面又具有显著的优势[2]。
阳剑兰的研究表明相对封锁的人际交往可以导致交往缺陷[4]。农村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本人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但总是不够自信,缺乏历练与经验;相反,城市的大学生有较为宽广的交往圈子。另外,农村大学生比较喜欢把自己的社交圈子局限于同乡中,组织所谓的同乡会,老乡会,排斥与其他人的交往,变成一种小团体交往[3]。
此外,南北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表现上也有所差异;受经济发展状况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北方的大学生更为看中人际交往,因为人际交往是情感联络的桥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儒家思想开始源远流长;南方学生生活在沿海,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定性,人们对人际交往较为淡漠;再者,经济发展的迅速使人际交往更趋于个体化。
(二)传统文化导致带有地缘色彩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较为重视地域,这主要体现在对地域的认同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由于从传统农业社会里构建出的对土地的高度依赖性,人们普遍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得农民对自己熟悉的家庭,家族乃至宗族格外重视,血缘,地缘成为他们所有关系的纽带。
迄今为止,人们这种血缘,地缘性的人际交往,并且是带有持续的特点,究其根本,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累积下的“关系认同”和“情感认同”[5]。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上更倾向于地缘化的人际交往模式。
大学生要实现人际交往是要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归属感。人有合群的需要无论处于哪一集体都需要一种归属感[6]。这种归属感同地域的人似乎更易满足,这也就是大学生不管在对朋友的选择还是对象的选择上都较为重视地域的另一因素。
(三)网络是打破地缘类人际交往的手段
网络交往方式打破了传统交往方式中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网络中,年龄,血缘,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制约交往的传统因素已被虚拟的角色,隐蔽的实体所掩盖,这使双方都处于相对独立的,较少冲突的对等位置[7]。
但是就网络的影响来看,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打破了原有的交往方式,同时又会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邵建平,张晓媛,邵千芸.地域认同度对核心人才流失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基于甘肃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2(5):154-157.
[2]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95.
[3]赵颖.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与成因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5):132-137.
[4]阳剑兰.大学生人际交往偏差及其对策[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1):36-37.
[5]周建国.关系强度、关系信任还是关系认同——关于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种解释[J].社会科学研究,2010(1):97-102.
[6]吕培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矛盾心理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48-50.
[7]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90-94.
Regional Identity and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YANG Jing,WANG Jun-shuan,WANG Li-jun,WANG Xiao-yu,LI Qian-qi,LI Xi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political econom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ood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identity relationship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 research -- Taki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survey show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reg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Zarea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regional identit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