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从冤怨到合和
2014-09-15雨文
□雨文
今日头条:从冤怨到合和
□雨文
Today’s Headline: From Resentment to Cooperation
从冤怨到携手
不久前,年近31岁的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终于走出一场风波。关于软件今日头条的版权争议,国家版权局方面表示,经调查确认,今日头条传播的部分内容确实构成侵权,但其进行了积极整改,“主动全面与媒体洽谈使用作品的版权采购事宜,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就在数月前,多家纸媒与传统门户网站还在对张一鸣群起而攻。
今日头条崭露头角是在今年初夏。6月3日,今日头条融资1亿美元,加上红杉资本和新浪微博创新基金的投资,其估值已接近5亿美元。其时,距张一鸣创立今日头条还没过两年。
这一融资和估值虽然颇为惊人,但在互联网业,前有聚美优品40亿美元估值做标杆,后有美团、陌陌等20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引人瞩目,所以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它的突然出现,受影响最大的是媒体业。
6月5日,《新京报》发表社论,批评“不生产内容、没有编辑”的今日头条“带来了版权保护的恶化,侵犯了媒体的版权”。紧接着,大量指责在网上迅速出现。有人称其为装备精良的小偷和贪婪的吸血鬼。版权的争论让今日头条一下冲到很多媒体报道的头条版面。
批评来得突然,张一鸣曾经一脸困惑地问同事:“他们说的和我们做的好像是两码事,为什么会针对我们?”当时,作为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今日头条里“码农”遍地,却无人负责公关。他在朋友圈吐槽:“今日头条没有为自己发稿说话;今日头条上能看到今日头条的负面链接……尽管头条装机用户上亿;尽管1分钟即可推送全国;尽管有时非常气愤!”不少朋友提醒他,“CEO不是这么做的!”
委屈和发泄后,张一鸣开始调整心态,尝试着与外界沟通,决心“做一家公众公司”。事情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最早起诉今日头条的《广州日报》最终选择了和解,成为其新的合作伙伴。渐渐地,众多传统媒体及新媒体也认可了今日头条的推介方式,如今,已有超过300家传统媒体及2000余家新媒体与他达成合作协议。“纠纷不少,但多数以合作结尾。”张一鸣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透露他如今和媒体的合作状态,“我们和媒体有合作基础,他们生产内容,我们分发内容——这是上下游关系,不是竞争关系。”
吃饭时编了个小程序
张一鸣生于福建龙岩,父亲在老家做电子产品生意。也许与家庭背景相关,在职业选择上,做企业是他的首选项。2001年,张一鸣考入南开大学,就读微电子和软件工程专业。在他的印象里,南开的学生“特保守,如果把去国企和体制内的人除以班级总人数作为一个指标,南开挺高的”。在众多保守派学生中,他算是一个另类。
大学时,他便做过一些独立网站和软件,包括给父亲的企业开发软件,有些申请到专利,接着便卖掉,几万到几十万元人民币不等。有了这样的经历,对他来说,跟自己赚钱相比,毕业后去一个大公司里做模块改进一类的工作,实在“不太来劲”。
所以,大学毕业后,他数次创业,做过协同办公系统,开发过“饭否”,从酷讯出来后,又做了房产搜索应用“久久房”。2012年,他创建了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个公司,后来推出了今日头条。
在酷讯工作时,有件事让张一鸣感受非常强烈。有次他要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那是长假客流高峰期,去火车站买票很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会有一张二手票出现。他干脆在中午吃饭时花一个小时写了一个小程序,让网站机器定时自动去帮他搜索是否有票,一有结果就用短信通知他。写完这个程序半小时后,短信来了,然后他就直接去取票。这件事给了他一个启示:当网上有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出现时,如何告诉大家。换一个说法,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发现信息。这便是他制作今日头条时的最初想法。
2012年的第三个季度,今日头条上线,对用户来说,这是个新东西。今日头条的机器推荐机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行为来判断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会喜欢什么样的信息,再通过数据运算后的结果推送新闻。软件不断地与用户互动,积累下了对用户个性化的理解,再推送更适合用户的新闻。
理论上,这是个无限上升的螺旋;事实上,今日头条确实在最短时间里,成了一匹黑马。上线没多久,它就在苹果软件商店的资讯类客户端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官方的一个阅读软件,超越了“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老牌互联网企业的产品。
人才奔他来
尽管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炙手可热的新贵,张一鸣却一点也没有新富豪的范儿,他对奢侈品没有任何概念,不喜欢车,不抽烟。“喝点红酒也是喜欢甜的,好像只有低档红酒才甜是吧?唯一爱好是买电子书和数码产品。”
他说,在生活领域的低需求让他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也让他能够做出更长期的发展决策。“把一群聪明年轻人组织起来,做一个有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影响社会效率、改变人们生活的事情。”他说,他信仰技术改变社会。
因此,他似乎比其他创业公司老板更加注重技术主导。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国内并不多,他也把招聘放在了重要地位,这几乎花费他工作时间的1/3,剩下的部分,产品1/3、管理1/3。做事有着强烈程序员风格的张一鸣很少应酬,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应聘者,他认为人力不是成本,而是投资。今日头条也因此在机器学习和推荐引擎领域聚集起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对于将来,张一鸣有着更为宏大的决心。在不久前发布的校园招聘视频广告中,今日头条宣称:“我们希望有一天头条能够像造纸术和印刷术一样,改变信息传播方式。”W
责编/王迅
wx@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