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人的呐喊

2014-09-15邱相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30期

邱相生

【主题阐述】

站在山巅,仰望苍穹,看星河浩瀚,听罡风飒飒,闻呐喊声声。那呐喊,是历史的回音,是英雄的豪气,是志士的宏愿,是赤子的忠诚,是布衣的胆魄,是伟人的宣言。英烈先贤的话语蕴含民族精神。读一读,感奋不已;想一想,心潮澎湃。民族精神永放光芒,大国崛起势不可当。

向中华民族的英烈先贤们致敬!

【素材展示】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汉代名将。这位没有败绩的军事天才,在短短24年的人生中,多次出塞征战,为西汉取得抗击匈奴的最终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善骑射,敢深入,惯于闪击突袭。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8岁的霍去病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他两次击败匈奴,控制河西,打通西域通道,被封为骠骑将军。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他与卫青共灭匈奴主力,封狼居胥山,使得匈奴不敢再于漠南建立王廷。汉武帝为奖励他,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所华美的住宅,叫他去看看满意不满意,他却对汉武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王维曾赞他:“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陈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西汉后期将领。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公元前36年冬天,匈奴郅支单于杀害汉朝使臣,远遁康居8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雷霆出击,奔袭三千里,出奇兵铁血清扫之。灭郅支之战,汉军合理利用己方优势,远程奔袭,兵贵神速,攻城斩首干净利落,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对匈奴构成了沉重打击。此役使秦代以来的北方边患得以解除。甘延寿、陈汤在给汉元帝的奏疏中道:“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戍边御敌,屡次击退西夏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了“燕然未勒归无计”,于是就在那里风餐露宿,操劳半生,正所谓“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国家利益与个人私欲这一矛盾,自古至今始终在拷问着人们的心灵。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理想远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他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于是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罢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戚继光:“封侯非我愿,

但愿海波平。”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明军与倭寇作战,开始时常吃败仗。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后,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新军。他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必捷,世人称之为“戚家军”。1562年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曾写诗言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因禁烟一事,林则徐被革职查办,充军发配新疆伊犁。此诗是他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作。原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作者在颔联中表示愿以自己的生命报效国家,怎能因个人祸福而回避。

邓世昌:“我们为国作战,

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抢到“定远”舰前面,迎战来敌。“致远”舰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致远”舰弹孔累累,炮弹打光了,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舰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二十七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区南边的菜市口戒备森严,远处驶来了6辆囚车。随着军机大臣、监斩官一声令下,刽子手屠刀挥处,6位戊戌志士的头颅落地。为首的志士便是谭嗣同。谭嗣同曾经和梁启超、康有为等人一起倡导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要把这些倡导变法者杀掉。当时,梁启超曾劝谭嗣同一同出逃,但被谭嗣同拒绝。谭嗣同慨然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自嗣同始!”第二日黎明时分,谭嗣同命仆人敞开寓所浏阳会馆大门,自己安然品茶,坐等官兵拘捕。后来,谭嗣同用一腔鲜血证明变法之正确,理想之坚定。他在北京菜市口就义前,对围观的百姓高声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诗出自鲁迅《自嘲》,原诗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在北京时期遭军阀迫害,曾避居医院;后来南迁上海,又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尤以1931年至1933年为最厉害,即以“左联”五青年作家遇害和杨杏佛被暗杀为高潮。这段时期,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鲁迅时刻都有遇害的危险,所以他自比“运交华盖”,自称“未敢翻身已碰头”。人身不自由,暗中受人跟踪,须“破帽遮颜过闹市”。处在如此险恶环境下,恰如“漏船载酒泛中流”,一不小心就会沉入激流之中,但他却泰然处之。敌人愈是压迫,他愈是痛恨敌人,愈是顽强战斗,愈是热爱人民,因此写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名句。它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先贤们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的崇高品质。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944年夏天,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在陕甘宁边区安塞县烧炭,由于烧炭的窑洞塌方,被砸在窑洞中身亡。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高度赞扬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指出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奋斗精神”是毛泽东提倡的共产党员的三种精神。建国后,在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北京中南海,其正门新华门内的影壁上有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周总理一直在胸前佩戴“为人民服务”的横条徽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时的正式口号也包括“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被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加以使用。

彭德怀:“西方列强奴役我们国家的

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中国人毫无尊严可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屡战屡败的屈辱史,终被抗美援朝战争改写。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国力衰弱,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更是有天壤之别,但中国军队士气高涨,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神话。战后,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元帅自豪地说:“过去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架上几门火炮,派几万人的军队就能长驱直入中国的首都,继而奴役我们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全世界都会为之震惊。”拿破仑曾经如是预言。

邓小平:“中国人穷是穷一点,

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1982年4月至6月,英国通过坚船利炮战胜阿根廷,重新夺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当年9月,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挟马岛海战胜利之余威来到中国,找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谈香港问题。这位“铁娘子”威胁说,英国要以非和平方式保留对香港的治权。就是在1997年以后继续统治香港,纵然不能,主权换治权,再不能,第三步棋,给你制造麻烦,让中国得一个烫手的山芋。谁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中国政府和领导人不是晚清政府和李鸿章!”他悠悠地吸了口烟缓缓地说:“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香港不是马岛,中国也不是阿根廷!”撒切尔夫人没有想到竟有人敢对她说出如此强硬的话,还绝不许讨价还价!“请首相阁下相信:如果中国要对收回香港的方式作出改变,今天晚上我们的士兵就可以进入香港。”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撒切尔夫人绝望了。在走下人民大会堂台阶时,她心神不宁,不小心摔了一跤。昔日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最终归还了香港。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维多利亚港湾上空冉冉升起。

【运用示例】

建国后,尽管我国的国力还很弱,我军的装备还很差,但我们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只要有人欺负我们,我们就坚决予以还击,如抗美援朝、珍宝岛战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西沙海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

中国人民渴望和平,但从不害怕战争!

1982年4月至6月,英国通过坚船利炮战胜阿根廷,重新夺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当年9月,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挟马岛海战胜利之余威来到中国,找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谈香港问题。这位“铁娘子”威胁说,英国要以非和平方式保留对香港的治权。就是在1997年以后继续统治香港,纵然不能,主权换治权,再不能,第三步棋,制造麻烦,让中国得一个烫手的山芋。谁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说:“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昔日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最终归还了香港。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维多利亚港湾上空冉冉升起。

我们爱我们的祖国,爱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