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

2014-09-13徐嘉莉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性白血病骨髓

徐嘉莉

骨髓抑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副作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出血或感染,严重影响白血病化疗的顺利进行。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可以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现象[1]。但关于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研究不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重庆儿童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80例,纳入标准:全部患儿完善血常规、骨髓像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2],年龄小于12岁;排除标准:心肝肺肾功能异常和精神性疾病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34±1.02)岁;中性粒细胞:(0.78~1.0)×109/L。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26±1.11)岁;中性粒细胞(0.77~1.1)×109/L。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在化疗过程中和化疗前后给予抗菌药物治疗、隔离病房和对照支持处理,如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现象则可采用成分输血治疗。2组患儿均采用COD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600~800 mg/m2,长春新碱1.5~2 mg/m2,柔红霉素40~60 mg/m2,泼尼松40~60 mg/m2。观察组在CODP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2~5 μg/(kg·d),皮下注射,3~7天为1个疗程,平均疗程5天。rhG-CSF适应指征:中性粒细胞(ANC)<0.5×109/L ;白细胞计数(WBC)<2×109/L;rhG-CSF停药指征:中性粒细胞(ANC)>1.5×109/L ;白细胞计数(WBC)>3×109/L。

1.3 观察指标

1.3.1 化疗疗效 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中的化疗疗效评定标准,将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无缓解(NR)。化疗总有效率(OR)=(CR+PR)/研究例数×100%。

1.3.2 化疗副作用 ①骨髓抑制现象:按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药物副作用标准进行评价,白细胞计数(WBC)下降:Ⅰ级(1.5~1.9)×109/L,Ⅱ级(1.0~1.4)×109/L,Ⅲ级(0.5~0.9)×109/L,Ⅳ级<0.5×109/L;中性粒细胞(ANC)下降:Ⅰ级(0.5~0.75)×109/L,Ⅱ级(0.25~0.5)×109/L,Ⅲ级(0.01~0.25)×109/L,Ⅳ级<0.01×109/L;血小板计数(PLT)下降:Ⅰ级(75~99)×109/L,Ⅱ级(50~74)×109/L,Ⅲ级(25~49)×109/L,Ⅳ级<25×109/L。②口腔感染:无口腔炎症或口腔溃疡的出现为口腔感染0度;出现口腔黏膜充血红肿和疼痛为口腔感染Ⅰ度;出现口腔炎症或口腔溃疡,溃疡面直径大于1 cm,患者自觉明显疼痛为口腔感染Ⅱ度;口腔溃疡面直径大于1 cm且有两处为口腔感染Ⅲ度;口腔溃疡面面积较大,自觉剧烈疼痛,不能正常进食为口腔感染Ⅳ度。

1.3.3 临床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其中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至1.0×109/L,白细胞恢复时间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上升至3×109/L;发热持续时间是指体温监测结果大于38 ℃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化疗疗效比较

2组患儿化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化疗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儿化疗副作用比较

观察组骨髓抑制现象(WBC下降,ANC下降,PLT下降)和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化疗副作用比较(例,%)

2.3 2组患儿临床指标情况

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临床完全缓解率较高,经有效的化疗可显著延长患儿的生存时间,明显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但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是化疗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在化疗疗程中严重降低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或水平,增加患儿在化疗过程中出血和感染的机会,严重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在化疗过程中,对于严重骨髓抑制的患儿常根据血象的变化进行针对性成分输血治疗,但成分输血的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输血反应,同样影响化疗的成功。另外,骨髓抑制现象的表现主要为ANC、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成为化疗过程中感染的高危因素,是影响化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ANC细胞趋化和吞噬作用在化疗结束后均受损害,但研究表明: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辅助化疗有助于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趋化功能,其毒性颗粒数量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可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甚至明显超过正常范围。作为中性粒细胞分化与增殖的调节因子,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广泛性应用于临床[4]。另有研究表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或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化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明显改善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刺激因子向粒细胞受体传递增殖分化信号,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减少细胞增殖周期,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生长发育,通过增加粒细胞数量增强外周血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和杀菌的功能[5]。但关于rhG-CSF刺激因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研究较少。

本研究显示:rhG-CSF刺激因子辅助化疗患儿完全缓解率为100.0%,单纯化疗患儿完全缓解率92.5%、部分缓解率7.5%,全部患儿化疗总有效率均达到100.0%,提示大多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CODP化疗方案治疗后均达到临床化疗有效,rhG-CSF刺激因子辅助化疗的临床完全缓解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rhG-CSF刺激因子辅助化疗,患儿骨髓抑制现象、口腔感染、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患儿,提示rhG-CSF辅助化疗有助于缓解骨髓抑制和口腔感染等药物副作用,在化疗后血细胞的恢复和缩短感染病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rhG-CSF通过影响细胞生物学特征和细胞增殖分化程度,从而影响患儿的近期疗效[6],但本研究显示rhG-CSF刺激因子辅助化疗患儿的临床化疗有效率与单纯化疗患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相关研究还表明:rhG-CSF刺激因子应用量的多少与患者临床化疗缓解率无明显相关性[7]。因此,rhG-CSF辅助化疗有助于缓解患儿骨髓抑制和降低感染,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rhG-CSF刺激因子辅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ODP方案化疗对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副作用、降低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姜 丽,金海红,王智文,等.G-CSF 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应用时机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1):1252-1254.

[2] 陈 娟,黄玉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疗效的 Meta 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11):53-54.

[3] 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8-359.

[4] 李年秀,曾俊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2):285-286.

[5] 梁月娜.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3):98.

[6] Eto T,Takase K,Miyamoto T,et al.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ith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ombined conditioning regimen as a postremission therapy for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J〕.Int J Hematol,2013,98(2):186-196.

[7] 努尔古丽,郭熙英,艾力克木·阿不都玩克,等.重组人G-CS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运用时机〔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5):637-638.

猜你喜欢

中性白血病骨髓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英文的中性TA
赞美骨髓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