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2014-09-13何安明惠秋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7期
关键词:慢性病智力幸福感

何安明 惠秋平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缺乏慰藉,情感生活匮乏,幸福指标较低,不少患有“空巢综合征”〔1〕。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积极体验,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不管是主观幸福感还是心理幸福感,它们都是一种快乐的主观感受,即积极体验,所以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是同一个概念——都是指积极体验的核心〔2〕。目前心理学界已经把幸福等同于主观幸福感了〔3〕。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4〕,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5,6〕。许多研究都认为幸福感由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构成〔3〕。研究显示感恩对幸福感具有积极预测作用〔7,8〕,情绪智力与幸福感关系密切〔9〕,研究者认为情绪智力可能是感恩与幸福感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本文拟探讨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河南省信阳、南阳、新乡地区153名子女打工在外的农村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9份。男 70人,女69人;子女与其经常联系的91人,很少联系的48人;有配偶107人,无配偶(离异或丧偶)32人;身体健康的62人,患有一种慢性病的56人,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21人。

1.2研究工具 ①感恩问卷(GQ)-6是由McCullough等〔10〕所编制的自陈量表,共包含6个题目,李克特7点式计分,为避免被试的趋中反应改用6点计分,问卷的得分越高感恩倾向越强烈。GQ-6拥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66。②情绪智力量表(EIS)是Schutte等〔11〕根据Salovey等〔12〕的情绪智力理论编制而成的一份自陈问卷。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1〕,是情绪智力中具有代表性的量表之一〔10〕,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7。③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共24个条目,包括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正性体验(PE)、负性体验(NE)、总幸福度5个因子,总的幸福度= PA-NA+PE-NE。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再测信度为0.70,对农村老人幸福度的预测效度0.735),是幸福感测量中适合老年人的经典量表〔13〕。

1.3施测程序 采用入户个别施测,由研究者及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深入农村留守老人家中发放问卷,由被试自行填写《个人信息调查表》、《感恩问卷》、《情绪智力量表》和《幸福度量表》,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进行方差分析、描述性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幸福感方面,只有子女联系和健康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子女经常联系的留守老人的幸福程度要极其显著地高于子女很少联系的留守老人(P<0.001);身体健康老人的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患有一种慢性病的(P<0.05),更显著高于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P<0.01),且患有一种慢性病比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老人的幸福感要高,说明幸福感与健康程度呈正相关,随着健康程度下降,幸福感随之降低,但是患有一种慢性病和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之间的幸福感差异不明显。交互作用上只有联系与健康、性别与健康、配偶与健康的两项交互作用显著,不存在显著的三项或四项交互作用。从健康效应的角度分析,在子女联系很少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老人的幸福感与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差异不显著、但要显著高于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P<0.05),患有一种慢性病的要显著高于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P<0.01);在子女经常联系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老人的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患有一种慢性病的(P<0.001)、也显著高于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P<0.05),患有一种慢性病的比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幸福程度要低但差异不明显。当性别为男的情况下,不同健康状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当性别为女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老人的幸福感要显著高于患有一种慢性病的(P<0.05)、更显著高于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P<0.001),患有一种慢性病的要显著高于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幸福程度(P<0.05)。当有配偶的情况下,不同健康状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当无配偶的情况下,身体健康老人的幸福感要极其显著高于患有一种慢性病的(P<0.001)、也显著高于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P<0.01),患有一种慢性病的比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幸福程度要低但差异不明显。见表1。

表1 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2.2感恩、情绪智与幸福感相关分析 农村留守老人的感恩、情绪智力与幸福感及其PA、PE维度的实际得分均高于其量表的中点值,而幸福感中NA、NE的实际得分均低于其量表的中点值,其中感恩的实际得分高于其中点值一个标准差以上,情绪智力的实际得分高于其中点值两个标准差以上,而幸福感及其各维度的实际得分与其中点值之间的差异则均在一个标准差以内。相关分析表明,情绪智力与幸福感及其正性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幸福感中的两个负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感恩与幸福感的关系与情绪智力相似,但是相关系数更小,并且,感恩与幸福感的NE维度没有显著相关。见表2。

2.3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 将感恩、情绪智力和幸福感各维度变量中心化,然后进行回归分析。第一步检验感恩对幸福感各维度的预测作用,第二步检验感恩对作为中介变量的情绪智力的预测作用(β=0.33,P<0.001),第三步以幸福感各维度为因变量,将感恩和情绪智力同时放入回归方程。结果:情绪智力在感恩与PA、NA、PE之间的关系中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加入情绪智力后,感恩的预测系数不显著了)。感恩和情绪智力对幸福感的总影响为24.4%。见表3。

表2 感恩、情绪智力与幸福感的相关性(r)

表3 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反映子女是农村老人精神上的最大慰藉,而子女外出后与老人的联系状况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在所有影响老人幸福感的因素中情感支持的作用尤为重要〔14〕,子女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该影响不取决于人数,而取决于子女能否为父母提供更多的情感和行为支持〔15〕。子女联系就属于老人非常渴望的情感支持,在子女与老人联系的过程中,老人不仅实际困难可以得到解决,而且思想得到沟通,情感得以交流,归属感、尊重感获得满足,价值感也得以体现,自然地孤独、空虚、焦虑等消极体验就会减少,温馨、快乐、满足、幸福等积极体验不断增强;子女联系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受到健康因素制约,随着健康程度不同,其影响模式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在患有一种慢性病的情况下,子女联系多或少对幸福感影响的差别不显著了,原因可能是在患有轻微病症的时候,身体不适对老人的生活和心理影响不大,老人不愿让打工在外的子女为自己操心,对自身健康问题采取冷处理,在和子女的联系过程中往往隐瞒或回避健康问题,致使子女联系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小。健康状况与幸福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多数研究结论一致〔16,17〕,也符合一般规律: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幸福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躯体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感恩、情绪智力的实际得分较高说明农村留守老人的感恩和情绪智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尤以情绪智力水平为高。李放等〔18,19〕,认为老人的幸福达到一般水平以上,属于基本满意,但距离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还有一定的差距。Diener等〔4〕对此的解释是人类保持或恢复诸如幸福等积极体验的能力已经表现出生存性优势,它们开始具有了类似人本能的特征。

感恩主要是一种积极的情感特质,情绪智力是认识、控制、调节自身、他人和环境情绪情感的能力,而幸福感是对生活的满意感和快乐感。Lazarus等〔20〕认为,感戴是一种“移情情绪”,它根植于移情于他人的能力,Goleman〔21〕认为移情是情绪智力的基本成分之一,因此,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有其必然性。这样的结果也与部分以往西方研究一致。Watkins等〔7〕发现感恩与忧郁有显著负相关,与一般负向情绪有中度负相关,感恩倾向与内控性、生活满意度、正向情绪情感有正相关;Wood等〔22〕的研究表明感戴倾向的人经历更多的积极情感并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感:因为成为他人慷慨行为的受惠者,会使一个人有被证实、受尊重的感觉,这会增加自尊和感到社会支持。同时高感戴倾向的个体认为他们拥有的一切,甚至生命本身都是礼物;他们不会把好的事物看作是自己应该有的,这也会使他们保持快乐和幸福感。Bar-On等〔9〕的研究证实了情绪智力与幸福感存在正向相关。

已有研究表明感恩和情绪智力都对幸福感有直接的正向作用,感恩与情绪智力关系密切〔7~10〕。本研究支持感恩和幸福感的中介变量论。根据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积极情绪常常产生行动的驱力,不但可以拓宽人们的暂时思想行为脚本(或心理定势),而且能够建构个体持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资源,如体验爱和关心、激发利他行为、建构和强化友谊及其他社会联系,并且,它鼓励人们去关注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恩惠,从而更能体验到他人的爱和关心、提高幸福感〔23〕,这就解释了感恩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提示,农村留守老的幸福及身心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积极关注,解决他们的幸福问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需要政府、社区、子女、老人自身共同努力,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医疗保健和更丰富多样的娱乐环境,打工在外的子女要加强与家中留守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为老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情感支持。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开展积极的情绪智力训练来提高留守老人的感恩和情绪智力水平,从而降低他们的消极体验,优化他们的情绪情感状态。

4 参考文献

1焦娜娜,张静平,谢丽琴,等.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6-8.

2任 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2,100.

3郑 雪,严标宾,邱 林,等.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6.

4Diener E.Subjective we11-being〔J〕.Psychol Bull,1984;95(3):542-75.

5Diener E,Oishi S,Lucas RE.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J〕.Ann Rev Psychol,2003;54:403-25.

6何安明,刘华山.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与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73-5.

7Watkins PC,Woodward K,Stone T,etal.Gratitude and happiness: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gratitude,and relationship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J〕.Social Behav Person,2003;31(5):431-52.

8Park N,Peterson C,Seligman ME.Strengths of character and well-being〔J〕.J Soc Clin Psychol,2004;23:603-19.

9Bar-On R.The impac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J〕.Perspect Edu,2005;23(2):1-22.

10McCullough M,Emmons RA,Tsang JA. 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Personal Soc Psychol,2002;82(1):112.

11Schutte NS,Malouff JM,Hall LE,et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Person Indiv Differ,1998;25:167-77.

12Salovey P,Mayer JD.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 Cognition Personal,1990;9(3):185-211.

13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6-8.

14崔丽娟,李 虹.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2):123-6 .

15同钰莹.亲情感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0;122(4):31-5.

16唐 华.南宁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2):100-2.

17邱扶东.上海老年人焦虑及其健康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5):627-8.

18李 放,沈苏燕,谢 勇.农村老人养老状况及其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0;(1):58-61.

19王澎湖.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考察〔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1):41-4.

20Lazarus RS,Lazaru BN.Passion and reason:Making sense of our emotion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52.

21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5:87.

22Wood AM,Maltby J,Gillett R,etal.The role of gratitu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upport,stress, and depression:two longitudinal studies〔J〕.J Personal,2008;(42):854-71.

23McCullough ME,Kilpatrick SD,Emmons RA,etal.Is gratitude a moral affect〔J〕.Psychol Bull,2001;127(2):249-66.

猜你喜欢

慢性病智力幸福感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