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的温度

2014-09-12张岚

新闻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情感表达

张岚

【摘 要】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新闻播报类节目要求尽量客观地将事实呈献给受众,相对来说,主持人发挥余地较其他类型节目少。但新闻播报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里面有停连、重音、节奏等不同播音技巧的处理,而主持人播报的感情状态更会影响受众对某条新闻乃至整档新闻节目的感受。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情感投入是为了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让我们传递的新闻鲜活、生动、有温度,但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用力过度。

【关键词】新闻播报 情感表达 人文情怀 适度控制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新闻播报类节目要求尽量客观地将事实呈献给受众,相对来说,主持人发挥余地较其他类型节目少。那么,新闻播报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吗?显然不是。一篇同样的稿子,不同的主持人播读出来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这里面涉及停连、重音、节奏等不同播音技巧的处理,而主持人播报的感情状态更会影响受众对某条新闻乃至整档新闻节目的感受。

每一篇新闻都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它的背后或喜、或怒、或悲,可能是纵横捭阖的国际风云,可能是惊心动魄的突发事件,也可能是感动我们的某个新闻人物。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的传播者,处理这些不同的内容,显然不能一概而论,不加区别地见字发声。

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该投入多少情感?又该怎样表现出来?让我们传递的新闻鲜活、生动、有温度而又不用力过度?

一、新闻播报中的情感投入是为了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作为传播的最后一个环节,主持人对稿件转化成有声语言有一个再创作过程。新闻播报不同于文艺节目,也不同于评论、对话等个人发挥余地大,个性色彩非常鲜明的节目,一般对新闻稿的文字是不能随意改动的,所以新闻播报再创作的发挥空间不是很大。但就在这不大的空间中,主持人对稿件的理解不同,投入的情感分寸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内在语,传递给受众的信息量也就不同。新闻播报中的情感投入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与新闻要求保持客观、真实是不矛盾的。

我们常说某人播音状态好,这种好的播音状态,就是一种饱满的热情,一种我很想说给你听的积极播报状态。如若缺少了这份精气神,主持人即使进行了备稿,划分了重音、停连,也只是一种机械的技巧,充其量“不出错”。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主持人播的新闻并没有播错什么字句,但却让人留不下什么印象,甚至没太听明白说了啥。所以要清晰准确地将内容传递给受众,让新闻有吸引力,情感投入必不可少。缺少情感投入的新闻播报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种情感的投入应该是主持人发自心底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不需要也不能用太刻意的语调、声音去表现,要真正“走进”新闻事实,找到新闻的要点,推进的层次,表达的基调,这样才能挖掘新闻背后的情感内涵。试想一下,一组新闻稿件,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像突发伤亡事故,重大工程竣工,传递正能量的好人好事这些不同的新闻放在一起,如果主持人的情感基调一成不变,岂不是变成毫无生气的播报机器了?对情感把握的准确与否,是新闻节目是否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准确。有的主持人为了在话筒前有良好状态,会保持嘴角略微上扬的微笑状态。这种状态,播报欢乐祥和的喜庆消息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事故、灾难、意外等令人悲伤难过的消息,这种情感拿捏就是不合适的。曾经有主持人以轻快的语调播报车祸消息,听起来让人觉得十分别扭。

二、新闻播报中的情感投入要体现主持人的人文情怀

体现人文情怀已经是当今新闻传播中获得共识的一个理念。人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所谓人文情怀,核心是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们都知道主持人在播音时内心要充实饱满。这种充实饱满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来自于主持人自身的人文底蕴积累。而这种人文底蕴来自于生活阅历、生命感悟,以及人文知识的素养。内心充实了,面对每一条具体新闻能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定下播读的基调。

比如一组马航MH370航班搜寻的消息:关于“航班失踪,飞机上有158名中国人”,这条消息语气略沉重紧张,带关切。“交通运输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船舶和飞机已待命”,这条消息的语气就要郑重、积极些。“媒体称波音777机型成熟,客机突然失踪有4种可能”这类背景分析语气就更为客观一些,以流畅清晰为主基调。在这组新闻中,这样的变化不是对比十分鲜明的,但于细微处的处理更见主持人功力。

主持人播报新闻时的“情”是由具体稿件内容引发的。随着新闻的推进,主持人也在感受着不同内容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或喜或悲,或怒或忧,当主持人的思想感情调动起来以后,他的语言表达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技巧上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基调,让表达有感染力。每一条新闻的表达是由衷的,受众也会感觉到主持人的亲和力和新闻背后发散出的人文关怀。

在具体的播音实践中,在紧张忙碌的直播中,声音是转瞬即逝的,因此每条新闻感情基调的把握时机也是稍纵即逝,稍不注意,就会在一带而过中错过时机,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做支撑,很难在情感把握方面做到游刃有余。

三、新闻播报中的情感投入要把握分寸适度控制

新闻播报中的情感投入是必须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新闻播报以客观反映事实为目的,情感的投入要适度有控制,既有感而发,又把握好分寸;既有感染力,又避免太过煽情。正所谓 “入而不陷,淡而不离”。

新闻播报中的情感投入只是播报的一个基调,新闻播报的目的还是传播新闻事实,它不是文艺节目,不需要过分演绎,更不是为了突出主持人的个人技巧。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听众欢笑或者悲伤,而是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要让听众感觉到这种基调变化,而又考虑整档节目的总体协调。比如一条市民喜迎春节的消息和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消息放在一起,显然不能用一样的语气、情感播报,否则给人感觉会很不舒服,但过分强调一喜一悲,造成大幅的情绪起落同样没有必要,更不要陷入某种情绪不能自拔。

2008年的汶川地震,曾引发了一场直播中主播能不能流泪的讨论。当时,从央视到不少地方电台电视台,都有主播在直播中哽咽动容流泪,甚至还有泣不成声的。从广大观众、听众的反映来看,绝大多数人对主播的落泪给予了理解和赞赏,认为这体现了对生命逝去的悲恸,对幸存者坚强的感动。但对于个别泣不成声让直播节目一度不能顺利进行的主播也有网友评论有“作秀”之嫌。

同样是流泪,为什么有不同评价呢?在于程度和控制。大多数主播能在哽咽后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住内心的情感,这是主持人的职业能力的体现,不是他们此时不悲痛,而是体现了职业角色的理智。有控制的悲痛更加让人动容。

尽管类似这种重大突发灾难事件遇到的概率不是很大,但越是这种特殊的场合,越是考验一个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关键时刻的几分钟体现的是多年的积累。

总之,新闻中,主持人的声音是否有温度,有生命力,直接影响着听众对新闻的接受和理解。而准确的情感把握与控制是一项专业技能工作,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熟练的播音技巧。而对稿件的理解、情感的驾驭与主持人对生活的感悟、个人素养的积累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①曲海红,《播音语言的用声研究》[D].吉林大学,2013

②王树兴,《灾难新闻中电视播音主持的人文关怀体现》[J].《东南传播》,2009(12)

③张梅,《论主持人的情感表现空间》[J]. 《新闻前哨》,2012(9)

(作者单位: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新闻中心)

责编:姚少宝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情感表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