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14-09-12董晓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糖化冠脉心功能

+董晓莉

【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74例, 以并发2型糖尿病的36例患者为Ⅰ组, 以未并发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为Ⅱ组, 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 对比三组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结果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Ⅰ组和对照组, 且Ⅰ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和ACS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这两项指标可作为评估ACS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心功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重要表现形式, 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发, 当患者并发糖尿病时预后不良[1, 2]。近年来ACS病变监测中逐步引入了部分生物因子, 这为防治ACS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提供了有力依据[3]。为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在AC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对健康人、无糖尿病的ACS患者及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ACS患者74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1997年WHO所制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43例, 女31例, 年龄42~77岁, 平均(55.8±3.5)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0例, Ⅱ级16例, Ⅲ级23例, Ⅳ级25例;将各种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排除。根据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 以并发2型糖尿病的36例患者为Ⅰ组, 以未并发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为Ⅱ组, 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及体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对比。

1. 2方法所有受试人员入院后空腹12 h, 在第2天清晨采集静脉血液5 ml, 在3000 r/min下展开15 min离心, 取上清液, 利用日本Tosoh公司所制HLC-72367糖化血红蛋白全自动分析仪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 采用ELISA法对N末端脑钠肽原进行测定, 所用试剂盒由美国罗氏诊断公司制造, 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根据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展开操作。两指标测定时均根据标准品浓度展开计算。

1. 3判断标准糖尿病诊断以WHO于1999年所制标准为依据:患者无临床症状且餐后血糖不低于11.1 mmol/L, 或空腹血糖不低于7.0 mmol/L, 且在糖耐量试验显示2 h血糖不低于11.1 mmol/L;有临床症状且空腹血糖不低于7.0 mmol/L, 或餐后血糖不低于11.1 mmol/L。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所制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心功能划分成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为( x-±s)形式, 组间对比展开χ2检验, 组内对比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三组成员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对比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5.5±0.3)%,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86.4±12.8)μg/ml;Ⅰ组糖化血红蛋白(5.9±0.5)%,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216.4±18.7)μg/ml;Ⅱ组糖化血红蛋白(9.6±0.5)%,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438.7±23.4)μg/ml;对比可知, 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Ⅰ组和对照组(P<0.05), 且Ⅰ组和对照组二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ACS患者心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间关系分析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 具体见表1。

表174例 ACS患者心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之间的关系( x-±s)

心功能分级 n 糖化血红蛋白(%) N末端脑钠肽原(μg/ml)

Ⅰ级 10 5.8±0.3 193.5±22.5

Ⅱ级 16 6.4±0.2 242.8±23.5

Ⅲ级 23 9.2±1.1 376.8±24.8

Ⅳ级 25 10.2±1.3 498.7±21.8

3讨论

ACS是在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管内膜斑块发生破裂, 导致血栓继发性形成而致使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或发生闭塞[4], 最终导致心肌梗死会缺血的临床综合症状。糖尿病是ACS危险合并症, 有研究证实当ACS患者并发糖尿病时, 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无糖尿病合并症的ACS患者高出4倍左右。近年来, 在ACS并发糖尿病临床检测中,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已成为重要的血清标记物。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大可逐渐增大, 二者之间为正比相关,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已在糖尿病诊断与检测治疗效果中得到广泛应用。人体生成糖化血红蛋白的过程不可逆转, 当其大量生成时可导致红细胞和氧气的亲和能力改变, 致使靶区组织器官生成氧自由基及缺氧症状进一步加剧, 而氧自由基引发的级联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病理基础, 同时患者的高血糖症状可激活血小板并促使其不断积聚, 最终可对机体心功能及血管造成损伤, 由此可推断糖化血红蛋白是ACS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促进因素。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过对三组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 发现ACS并发糖尿病患者(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ACS无糖尿病合并症患者(Ⅰ组), 且Ⅰ组、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同时患者心功能病情越严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 这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水对ACS心肌受损有促进作用。N末端脑钠肽原生成组织为左心室肌细胞, 如果患者左心室出现功能性障碍, 导致心脏舒张及收缩能力降低, 心腔容量负荷和压力会明显增大, 则可对心室造成刺激, 促使脑钠肽前体释放, 而脑钠肽前体可分解为N末端脑钠肽原(无活性)和BNP。BNP具有强效利尿、利钠作用, 同时还可对缩血管物质如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儿茶酚胺发挥抑制作用, 促使左室重构加以改善, 从而对心脏发挥保护功能。与BNP相比, N末端脑钠肽原在临床中更容易检测且半衰期更长, 二者一起生成, 而缺血、室壁张力加大、低氧及容量负荷加大等均是导致其产生的重要因素, 且患者心功能损伤越严重, 其释放量就越多, 故而可利用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结果对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加以反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 这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和ACS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可作为评估ACS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杜景柏.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3, 20(5): 283.

[2] 杨莉莉. 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性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2):2609.

[3] 林毅.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分析.天津医药, 2013, 41(10):1029.

[4] 刘坤杰.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原因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5):2507.

[收稿日期:2014-03-13]

endprint

【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74例, 以并发2型糖尿病的36例患者为Ⅰ组, 以未并发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为Ⅱ组, 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 对比三组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结果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Ⅰ组和对照组, 且Ⅰ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和ACS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这两项指标可作为评估ACS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心功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重要表现形式, 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发, 当患者并发糖尿病时预后不良[1, 2]。近年来ACS病变监测中逐步引入了部分生物因子, 这为防治ACS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提供了有力依据[3]。为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在AC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对健康人、无糖尿病的ACS患者及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ACS患者74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1997年WHO所制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43例, 女31例, 年龄42~77岁, 平均(55.8±3.5)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0例, Ⅱ级16例, Ⅲ级23例, Ⅳ级25例;将各种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排除。根据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 以并发2型糖尿病的36例患者为Ⅰ组, 以未并发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为Ⅱ组, 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及体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对比。

1. 2方法所有受试人员入院后空腹12 h, 在第2天清晨采集静脉血液5 ml, 在3000 r/min下展开15 min离心, 取上清液, 利用日本Tosoh公司所制HLC-72367糖化血红蛋白全自动分析仪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 采用ELISA法对N末端脑钠肽原进行测定, 所用试剂盒由美国罗氏诊断公司制造, 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根据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展开操作。两指标测定时均根据标准品浓度展开计算。

1. 3判断标准糖尿病诊断以WHO于1999年所制标准为依据:患者无临床症状且餐后血糖不低于11.1 mmol/L, 或空腹血糖不低于7.0 mmol/L, 且在糖耐量试验显示2 h血糖不低于11.1 mmol/L;有临床症状且空腹血糖不低于7.0 mmol/L, 或餐后血糖不低于11.1 mmol/L。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所制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心功能划分成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为( x-±s)形式, 组间对比展开χ2检验, 组内对比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三组成员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对比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5.5±0.3)%,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86.4±12.8)μg/ml;Ⅰ组糖化血红蛋白(5.9±0.5)%,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216.4±18.7)μg/ml;Ⅱ组糖化血红蛋白(9.6±0.5)%,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438.7±23.4)μg/ml;对比可知, 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Ⅰ组和对照组(P<0.05), 且Ⅰ组和对照组二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ACS患者心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间关系分析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 具体见表1。

表174例 ACS患者心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之间的关系( x-±s)

心功能分级 n 糖化血红蛋白(%) N末端脑钠肽原(μg/ml)

Ⅰ级 10 5.8±0.3 193.5±22.5

Ⅱ级 16 6.4±0.2 242.8±23.5

Ⅲ级 23 9.2±1.1 376.8±24.8

Ⅳ级 25 10.2±1.3 498.7±21.8

3讨论

ACS是在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管内膜斑块发生破裂, 导致血栓继发性形成而致使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或发生闭塞[4], 最终导致心肌梗死会缺血的临床综合症状。糖尿病是ACS危险合并症, 有研究证实当ACS患者并发糖尿病时, 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无糖尿病合并症的ACS患者高出4倍左右。近年来, 在ACS并发糖尿病临床检测中,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已成为重要的血清标记物。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大可逐渐增大, 二者之间为正比相关,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已在糖尿病诊断与检测治疗效果中得到广泛应用。人体生成糖化血红蛋白的过程不可逆转, 当其大量生成时可导致红细胞和氧气的亲和能力改变, 致使靶区组织器官生成氧自由基及缺氧症状进一步加剧, 而氧自由基引发的级联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病理基础, 同时患者的高血糖症状可激活血小板并促使其不断积聚, 最终可对机体心功能及血管造成损伤, 由此可推断糖化血红蛋白是ACS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促进因素。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过对三组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 发现ACS并发糖尿病患者(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ACS无糖尿病合并症患者(Ⅰ组), 且Ⅰ组、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同时患者心功能病情越严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 这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水对ACS心肌受损有促进作用。N末端脑钠肽原生成组织为左心室肌细胞, 如果患者左心室出现功能性障碍, 导致心脏舒张及收缩能力降低, 心腔容量负荷和压力会明显增大, 则可对心室造成刺激, 促使脑钠肽前体释放, 而脑钠肽前体可分解为N末端脑钠肽原(无活性)和BNP。BNP具有强效利尿、利钠作用, 同时还可对缩血管物质如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儿茶酚胺发挥抑制作用, 促使左室重构加以改善, 从而对心脏发挥保护功能。与BNP相比, N末端脑钠肽原在临床中更容易检测且半衰期更长, 二者一起生成, 而缺血、室壁张力加大、低氧及容量负荷加大等均是导致其产生的重要因素, 且患者心功能损伤越严重, 其释放量就越多, 故而可利用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结果对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加以反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 这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和ACS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可作为评估ACS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杜景柏.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3, 20(5): 283.

[2] 杨莉莉. 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性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2):2609.

[3] 林毅.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分析.天津医药, 2013, 41(10):1029.

[4] 刘坤杰.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原因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5):2507.

[收稿日期:2014-03-13]

endprint

【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74例, 以并发2型糖尿病的36例患者为Ⅰ组, 以未并发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为Ⅱ组, 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 对比三组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结果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Ⅰ组和对照组, 且Ⅰ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和ACS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这两项指标可作为评估ACS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心功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重要表现形式, 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发, 当患者并发糖尿病时预后不良[1, 2]。近年来ACS病变监测中逐步引入了部分生物因子, 这为防治ACS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提供了有力依据[3]。为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在AC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对健康人、无糖尿病的ACS患者及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4年1月收治ACS患者74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1997年WHO所制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43例, 女31例, 年龄42~77岁, 平均(55.8±3.5)岁;心功能分级为Ⅰ级10例, Ⅱ级16例, Ⅲ级23例, Ⅳ级25例;将各种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排除。根据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 以并发2型糖尿病的36例患者为Ⅰ组, 以未并发2型糖尿病的38例患者为Ⅱ组, 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及体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对比。

1. 2方法所有受试人员入院后空腹12 h, 在第2天清晨采集静脉血液5 ml, 在3000 r/min下展开15 min离心, 取上清液, 利用日本Tosoh公司所制HLC-72367糖化血红蛋白全自动分析仪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 采用ELISA法对N末端脑钠肽原进行测定, 所用试剂盒由美国罗氏诊断公司制造, 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根据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展开操作。两指标测定时均根据标准品浓度展开计算。

1. 3判断标准糖尿病诊断以WHO于1999年所制标准为依据:患者无临床症状且餐后血糖不低于11.1 mmol/L, 或空腹血糖不低于7.0 mmol/L, 且在糖耐量试验显示2 h血糖不低于11.1 mmol/L;有临床症状且空腹血糖不低于7.0 mmol/L, 或餐后血糖不低于11.1 mmol/L。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所制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心功能划分成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为( x-±s)形式, 组间对比展开χ2检验, 组内对比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三组成员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对比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5.5±0.3)%,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86.4±12.8)μg/ml;Ⅰ组糖化血红蛋白(5.9±0.5)%,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216.4±18.7)μg/ml;Ⅱ组糖化血红蛋白(9.6±0.5)%, 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438.7±23.4)μg/ml;对比可知, 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Ⅰ组和对照组(P<0.05), 且Ⅰ组和对照组二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ACS患者心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间关系分析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 具体见表1。

表174例 ACS患者心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之间的关系( x-±s)

心功能分级 n 糖化血红蛋白(%) N末端脑钠肽原(μg/ml)

Ⅰ级 10 5.8±0.3 193.5±22.5

Ⅱ级 16 6.4±0.2 242.8±23.5

Ⅲ级 23 9.2±1.1 376.8±24.8

Ⅳ级 25 10.2±1.3 498.7±21.8

3讨论

ACS是在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管内膜斑块发生破裂, 导致血栓继发性形成而致使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或发生闭塞[4], 最终导致心肌梗死会缺血的临床综合症状。糖尿病是ACS危险合并症, 有研究证实当ACS患者并发糖尿病时, 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无糖尿病合并症的ACS患者高出4倍左右。近年来, 在ACS并发糖尿病临床检测中,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已成为重要的血清标记物。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大可逐渐增大, 二者之间为正比相关,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已在糖尿病诊断与检测治疗效果中得到广泛应用。人体生成糖化血红蛋白的过程不可逆转, 当其大量生成时可导致红细胞和氧气的亲和能力改变, 致使靶区组织器官生成氧自由基及缺氧症状进一步加剧, 而氧自由基引发的级联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病理基础, 同时患者的高血糖症状可激活血小板并促使其不断积聚, 最终可对机体心功能及血管造成损伤, 由此可推断糖化血红蛋白是ACS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促进因素。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过对三组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 发现ACS并发糖尿病患者(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ACS无糖尿病合并症患者(Ⅰ组), 且Ⅰ组、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同时患者心功能病情越严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 这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水对ACS心肌受损有促进作用。N末端脑钠肽原生成组织为左心室肌细胞, 如果患者左心室出现功能性障碍, 导致心脏舒张及收缩能力降低, 心腔容量负荷和压力会明显增大, 则可对心室造成刺激, 促使脑钠肽前体释放, 而脑钠肽前体可分解为N末端脑钠肽原(无活性)和BNP。BNP具有强效利尿、利钠作用, 同时还可对缩血管物质如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儿茶酚胺发挥抑制作用, 促使左室重构加以改善, 从而对心脏发挥保护功能。与BNP相比, N末端脑钠肽原在临床中更容易检测且半衰期更长, 二者一起生成, 而缺血、室壁张力加大、低氧及容量负荷加大等均是导致其产生的重要因素, 且患者心功能损伤越严重, 其释放量就越多, 故而可利用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结果对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加以反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Ⅰ组、Ⅱ组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Ⅱ组显著高于Ⅰ组;随着患者心功能病情逐渐加重, 患者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逐渐升高, 这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和ACS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可作为评估ACS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杜景柏.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3, 20(5): 283.

[2] 杨莉莉. 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性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2):2609.

[3] 林毅.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分析.天津医药, 2013, 41(10):1029.

[4] 刘坤杰.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原因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5):2507.

[收稿日期:2014-03-13]

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化冠脉心功能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心功能如何分级?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