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云南省弥勒市人间布鲁菌病疫情监测分析
2014-09-12陈卫武马吉辉蔡丽罗庆华鲁建明
陈卫武++++++马吉辉++++++蔡丽++++++罗庆华++++++鲁建明
[摘要]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云南省弥勒市人间布鲁菌病疫情的特征,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09~2013年6~7月,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弥勒市从事饲养、屠宰、餐饮服务等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 在调查的514例人群中,血清阳性14例,血清阳性率为2.72%,其中2009年最高为7.00%,在监测的人群中养殖人员血清阳性率最高为3.13%,其次为餐饮服务人员为2.60%。 结论 弥勒市重点人群中的布鲁菌病流行情况初步得到控制,但是布鲁菌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发生流行的根本原因并未消除,通过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区综合治理,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关键词] 人间布鲁菌病;疫情;血清学;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81.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c)-0143-03
Epidemic surveillance analysis of human brucellosis ranging from 2009 to 2013 in Mile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CHEN Wei-wu MA Ji-hui▲ CAI Li LUO Qing-hua LU Jian-ming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Mile City in Yunnan Province,Mile 65239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rucellosis from 2009 to 2013 in Mile city,Yunnan province,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control strategies in future. Methods Serological examinations from key occupational groups like feeding,butchering,and catering services etc. were implemented by tube agglutination test from June to July in these five years since 2009. Results Among 514 investigated people,14 presented with seropositivity.The mean seropositivity rate was 2.72% and 7.00% was the highest appeared in 2009.Among the monitored groups,seropositivity rate was highest in feeding staff accounting for 3.13%.Seropositivity rate of those who engaged in catering services took up 2.60% as the second place. Conclusion The pestilence of brucellosis among key occupational groups has been preliminarily controlled in Mile city,but the risk factors are still existent.The primary cause of brucellosis pestilence hasn′t been eliminated.Epidemic occurrence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strengthening the surveillance and carrying out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the infected area.
[Key words] Human brucellosis;Epidemic situation;Serology;Surveillance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一种法定职业病。染病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体传染布鲁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浸入,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其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疼痛、乏力等[1]。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与弥勒市接壤的石林县为云南省布病的重疫区[2]。为此,必需加强弥勒市布病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趋势,为制订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3年每年6~7月分别在弥勒市西三镇、西二镇、弥阳镇对专业养殖人员、屠宰交易人员、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布病血清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5年共调查514例。在调查的514例人群中,男性369例,女性14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平均(46.60±15.44)岁;其中<20岁27例(5.25%),21~40岁142例(27.63%),41~60岁259例(50.39%),>61岁86例(16.73%);其中彝族295例(57.39%),汉族206例(40.08%),回族8例(1.57%),哈尼族5例(0.97%);从事相关工作最长35年,最短6个月,平均为9.5年。
1.2 标本采集
采集每名调查对象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后2~8℃送检。在调查过程中对所有调查对象逐项询问其一般情况及从业情况,并填写设计好的调查表,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同时为调查对象进行布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知识等宣传教育。
1.3 检验方法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法进行检验,检验标准试管凝集实验(SAT)滴度≥1∶100(++)判为阳性。试验方法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3]进行。试剂由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提供,有效期内使用。阳性血清由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负责结果复判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Epi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双人平行录入,统计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监测情况
在2009~2013年的监测中发现血清学阳性14份,平均阳性率为2.72%,其中2009年血清阳性率最高为7.00%,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未发现病例,全部监测对象无布鲁菌疫苗免疫史(表1)。
表1 2009~2013年云南省弥勒市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n(%)]
2.2 地区分布情况
从开展监测三个乡镇看,在弥阳镇血清阳性率最高为4.40%,弥阳镇为弥勒市主要奶山羊养殖地区,其次西三镇为2.35%,两个乡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西二镇无阳性病例(表2)。
endprint
表2 2009~2013年云南省弥勒市各乡镇布病监测情况[n(%)]
2.3 人群分布
在发现的14例血清学阳性病例中,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从事养殖12例、餐饮服务2例。从事养殖业血清阳性率最高为3.13%,其次餐饮服务为2.60%,屠宰未发现阳性患者。从事相关工作最长13年,最短1.5年,平均5.5年。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弥勒市布病平均血检阳性率明显低于2009年全国的24.93%[4]。弥勒市布病感染率逐年下降,说明弥勒市布病防治工作初步取得成效。云南省内邻近地区研究发现奶山羊是布病主要传染源[5],弥勒市在2009年后通过对部分重点养殖奶山羊地区建立养殖小区,加强奶山羊养殖的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和避免人员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减少人员感染的机会;同时在监测过程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对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患者及时书面告知结果,将其转诊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也是减少人员感染的重要手段。
从监测的人群情况看,养殖人员是弥勒市布病的主要感染人群,这一调查结论与其他地区基本一致[6]。在监测过程发现大部分养殖户卫生防病意识淡薄,动物饲养环境较差,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圈养山羊在家内,使养殖人员感染布病的危险增高;同时在餐饮服务人群发现布病感染情况,说明有部分不法餐厅工作加工病畜而导致感染。建议加强改善动物饲养环境,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使群众能自觉配合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和消灭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虽然弥勒市在多年前家畜的布病监测结果未发现阳性家畜[7],但是病羊和病牛是疫情较活跃监测点的主要传染源[8],而且畜间感染与人间的发病是同步的,提示要进一步消除畜间传染源[9]。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牲畜交易频繁,导致人间布病流行危险因素仍然很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家畜布病的监测,认真落实“检、免、淘”等综合性动物防治措施,疾控机构要及时向兽医部门反馈布病监测情况,及时了解动物疫情,通过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源,达到控制和消灭布病在人间中的流行和传播。
综上所述,弥勒市重点人群中的布病流行情况初步得到控制,但是布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发生流行的根本原因并未消除,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区综合治理,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福兴.实用临床布鲁氏菌病[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白鹤鸣,杨幸,张青.1999-2003年云南省石林县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6,21(5):66-68.
[3]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S].
[4]满腾飞,王大力,崔步云,等.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12):944-946.
[5]俞文,孟永泰.2007-2010年陆良布鲁氏菌病人间血清学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0):626-627.
[6]常殊杰,金福芝,殷文武,等.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布鲁氏菌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2):133-135.
[7]王琼秋,李永斌,刘伯庶.云南红河州1990~2000年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3):78.
[8]赵永利,王大力,冮森林.2005-2006年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报告[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23(1):38-40.
[9]姜宗义,石杲,陈冬丽.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的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4,4(4):241-242.
(收稿日期:2014-04-07本文编辑:林利利)
endprint
表2 2009~2013年云南省弥勒市各乡镇布病监测情况[n(%)]
2.3 人群分布
在发现的14例血清学阳性病例中,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从事养殖12例、餐饮服务2例。从事养殖业血清阳性率最高为3.13%,其次餐饮服务为2.60%,屠宰未发现阳性患者。从事相关工作最长13年,最短1.5年,平均5.5年。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弥勒市布病平均血检阳性率明显低于2009年全国的24.93%[4]。弥勒市布病感染率逐年下降,说明弥勒市布病防治工作初步取得成效。云南省内邻近地区研究发现奶山羊是布病主要传染源[5],弥勒市在2009年后通过对部分重点养殖奶山羊地区建立养殖小区,加强奶山羊养殖的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和避免人员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减少人员感染的机会;同时在监测过程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对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患者及时书面告知结果,将其转诊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也是减少人员感染的重要手段。
从监测的人群情况看,养殖人员是弥勒市布病的主要感染人群,这一调查结论与其他地区基本一致[6]。在监测过程发现大部分养殖户卫生防病意识淡薄,动物饲养环境较差,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圈养山羊在家内,使养殖人员感染布病的危险增高;同时在餐饮服务人群发现布病感染情况,说明有部分不法餐厅工作加工病畜而导致感染。建议加强改善动物饲养环境,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使群众能自觉配合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和消灭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虽然弥勒市在多年前家畜的布病监测结果未发现阳性家畜[7],但是病羊和病牛是疫情较活跃监测点的主要传染源[8],而且畜间感染与人间的发病是同步的,提示要进一步消除畜间传染源[9]。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牲畜交易频繁,导致人间布病流行危险因素仍然很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家畜布病的监测,认真落实“检、免、淘”等综合性动物防治措施,疾控机构要及时向兽医部门反馈布病监测情况,及时了解动物疫情,通过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源,达到控制和消灭布病在人间中的流行和传播。
综上所述,弥勒市重点人群中的布病流行情况初步得到控制,但是布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发生流行的根本原因并未消除,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区综合治理,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福兴.实用临床布鲁氏菌病[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白鹤鸣,杨幸,张青.1999-2003年云南省石林县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6,21(5):66-68.
[3]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S].
[4]满腾飞,王大力,崔步云,等.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12):944-946.
[5]俞文,孟永泰.2007-2010年陆良布鲁氏菌病人间血清学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0):626-627.
[6]常殊杰,金福芝,殷文武,等.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布鲁氏菌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2):133-135.
[7]王琼秋,李永斌,刘伯庶.云南红河州1990~2000年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3):78.
[8]赵永利,王大力,冮森林.2005-2006年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报告[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23(1):38-40.
[9]姜宗义,石杲,陈冬丽.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的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4,4(4):241-242.
(收稿日期:2014-04-07本文编辑:林利利)
endprint
表2 2009~2013年云南省弥勒市各乡镇布病监测情况[n(%)]
2.3 人群分布
在发现的14例血清学阳性病例中,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从事养殖12例、餐饮服务2例。从事养殖业血清阳性率最高为3.13%,其次餐饮服务为2.60%,屠宰未发现阳性患者。从事相关工作最长13年,最短1.5年,平均5.5年。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弥勒市布病平均血检阳性率明显低于2009年全国的24.93%[4]。弥勒市布病感染率逐年下降,说明弥勒市布病防治工作初步取得成效。云南省内邻近地区研究发现奶山羊是布病主要传染源[5],弥勒市在2009年后通过对部分重点养殖奶山羊地区建立养殖小区,加强奶山羊养殖的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和避免人员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减少人员感染的机会;同时在监测过程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对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患者及时书面告知结果,将其转诊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也是减少人员感染的重要手段。
从监测的人群情况看,养殖人员是弥勒市布病的主要感染人群,这一调查结论与其他地区基本一致[6]。在监测过程发现大部分养殖户卫生防病意识淡薄,动物饲养环境较差,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圈养山羊在家内,使养殖人员感染布病的危险增高;同时在餐饮服务人群发现布病感染情况,说明有部分不法餐厅工作加工病畜而导致感染。建议加强改善动物饲养环境,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使群众能自觉配合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和消灭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虽然弥勒市在多年前家畜的布病监测结果未发现阳性家畜[7],但是病羊和病牛是疫情较活跃监测点的主要传染源[8],而且畜间感染与人间的发病是同步的,提示要进一步消除畜间传染源[9]。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地牲畜交易频繁,导致人间布病流行危险因素仍然很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家畜布病的监测,认真落实“检、免、淘”等综合性动物防治措施,疾控机构要及时向兽医部门反馈布病监测情况,及时了解动物疫情,通过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源,达到控制和消灭布病在人间中的流行和传播。
综上所述,弥勒市重点人群中的布病流行情况初步得到控制,但是布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发生流行的根本原因并未消除,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区综合治理,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福兴.实用临床布鲁氏菌病[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白鹤鸣,杨幸,张青.1999-2003年云南省石林县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6,21(5):66-68.
[3]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S].
[4]满腾飞,王大力,崔步云,等.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12):944-946.
[5]俞文,孟永泰.2007-2010年陆良布鲁氏菌病人间血清学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0):626-627.
[6]常殊杰,金福芝,殷文武,等.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布鲁氏菌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2):133-135.
[7]王琼秋,李永斌,刘伯庶.云南红河州1990~2000年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3):78.
[8]赵永利,王大力,冮森林.2005-2006年布鲁氏菌病全国监测报告[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23(1):38-40.
[9]姜宗义,石杲,陈冬丽.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的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4,4(4):241-242.
(收稿日期:2014-04-07本文编辑:林利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