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14-09-12张昌伟
张昌伟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 部分恶性病变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且良、恶性病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方法不同。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较大的重叠性, 因而常不易诊断和鉴别诊断[1]。MSCT具有空间、密度分辨率高及扫描速度快等优势, 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病变的特点和组织的微小结构, 是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86例良、恶性甲状腺病变MS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以探讨MS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良性甲状腺肿45例,男19例, 女26例, 年龄25~62岁;甲状腺癌41例, 男15例,女26例, 年龄26~65岁。
1.2 方法 患者采用GE-Optima 660型64排螺旋CT仪进行检查, 取仰卧位, 扫描从颏骨下至锁骨。扫描参数:120 kV管电压, 250 mAs电流, 层厚5 mm, 矩阵512×512, 螺距1.375:1, 扫描时间5~8 s, 对比剂为碘普罗胺, 经外周静脉注射后扫描, 剂量为80 ml, 注射速度为4 ml/s。将数据输入EBW4.0工作站行薄层重建、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图像后处理, 检查图像均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分析、评价, 并将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观察两种病变CT形态、数量、边缘、钙化及晕环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病变MSCT特征比较 结节性甲状腺肿在钙化、晕环、病灶数量、形态、边界等方面与甲状腺癌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MSCT特征比较(n, %)
2.2 两种病变强化和平扫CT值比较 结节性甲状腺肿强化和平扫CT值分别为(97.43±16.26)Hu和(61.52±13.27)Hu, 甲状腺癌强化和平扫CT值分别为(95.26±17.14)Hu和(60.35±13.61)Hu, 两种病变强化、平扫CT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 由于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癌在体格检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叠性, 因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甲状腺组织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碘, MSCT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组织, 且对比剂注射后密度增强明显, 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对比度,因而MSCT扫描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2]。
结节性甲状腺肿CT成像主要表现为多发, 形态较规则并呈多样性, 病灶边缘清晰, 对周围组织结构呈压迫样改变,且无浸润;因结节内囊变、坏死及出血不同, MSCT平扫时可出现高密度或更低密度;在增强扫描中, 因甲状腺供血丰富, 患者病灶强化显著, 病灶边缘更加清晰, 在静脉期和延迟期, 病灶呈现等密度显影, 扫描曲线为渐进性强化改变,对有明显囊变的患者可出现低密度显影, 且可出现病灶包囊强化现象。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及未分化癌是甲状腺癌的常见病理类型, MSCT主要表现为等密度肿块, 病灶多为单发,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病灶内各部位密度分布不均, 对周围组织呈现浸润性改变, 在增强扫描中病灶呈现明显强化现象[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在41例甲状腺癌患者中, 病灶单发、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钙化、晕环、内部不均匀的比率均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显示两者在密度特征及病灶数量、形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表明MSCT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外,本文结果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CT平扫及强化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能与甲状腺供血丰富相关。
综上所述, MSCT可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病变特征的差异性, 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1]周绍斌, 赵小忠, 李鲁.MSCT灌注成像诊断甲状腺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4(5):870-872.
[2]陆艳艳, 邹新农, 李威.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征象的诊断与鉴别.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3):431-433.
[3]赵桐, 袁建军, 郝建勋, 等.多排螺旋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