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11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2014-09-12武晓敏张丽媛郭瑞娟李占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舒巴坦铜绿

武晓敏 张丽媛 郭瑞娟 李占霞

711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武晓敏 张丽媛 郭瑞娟 李占霞

目的 调查本院711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耐药情况,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VITEK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统计分析71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711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痰标本, 占89.59%。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ICU、神经外科、呼吸科、儿科等。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严重的耐药性, 其中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呋辛耐药率均达到95.00%以上。结论 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情况非常严峻, 需严密监测其耐药性, 指导合理用药。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是专性需氧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广泛的分布在水、空气、土壤以及正常人体皮肤、呼吸道与肠道黏膜中, 为条件致病菌。因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原因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起感染[1], 可引起烧伤创面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脑膜炎、菌血症等[2]。该细菌对于多种抗菌药物表现为天然或者获得性耐药, 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挑战。近年来,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使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 MDR)菌株的耐药情况愈加严重。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化, 对于其临床治疗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2011年8月~2013年9月期间, 濮阳市人民医院细菌室临床分离的711例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菌株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菌来源 收集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9月, 细菌室从各科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1.2 培养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进行, 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VITEK-2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鉴定用VITEK- 2GN卡检测。

1.3 药敏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检测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药敏分析进行, 药敏实验用ASTGN09卡检测。统计分析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唑啉、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替坦、头孢呋辛酯、美洛培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呋喃妥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2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分布 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痰标本, 占89.59%, 剩余来自分泌物、尿液、血等其它标本中。

2.2 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 医院中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ICU(42.47%)、神经外科(13.50%)、呼吸科(6.33%)、儿科(7.46%)、神经内科(4.79%)、胸外科(4.64%)、放疗科(4.50%)等病区。其中ICU检出率最高, 占总检出细菌数的42.47%。

2.3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 71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95.00%以上的为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呋辛, 对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达到50.00%以上, 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到30.00%以上, 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在30.00%以下。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 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 , 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 且能通过低通透性外膜屏障 、主动外排泵及产生多种水解抗生素酶等机制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进一步加重耐药情况[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往往导致严重的院内感染, 且可选的抗菌药物极有限, 因此, 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国内文献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占医院感染和ICU革兰阴性菌感染首位[4]。本调查显示,本院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来源于痰标本, 占89.59%, 剩余分布在分泌物等其他标本中, 这说明呼吸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性最高[5]。这与王晓红等[6]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 铜绿假单胞菌科室分布主要集中于ICU、神经外科、呼吸科、儿科等, 这些病区的患者主要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儿童、严重颅脑损伤、外伤和烧伤患者等,病情较长较重, 免疫力低下,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 造成菌群失调, 使铜绿假单胞菌转移到其他部位定植, 极易导致该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对2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71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呋辛耐药率均达到95.00%以上, 对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达到50.00%以上, 对左旋氧氟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到30.0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①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 如β2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 ②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 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 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s)、DNA 旋转酶等结构发生的改变; ③外膜通透性降低; ④生物膜形成; ⑤主动泵出系统等。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7]。

综上所述, 铜绿假单胞菌及多重耐药已经是临床较为突出的问题, 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医院环境, 各种医疗设备及无菌用品的消毒管理, 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观测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 了解细菌耐药特点,指导其合理用药,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 Walkty A, DeCorby M, Nichol K, et al.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s obtained from patients in Canadian intensive care units as a part of the Canadian National Intensive Care Unit study.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8(61): 217-221.

[2] 陈海荣, 陈一强, 温红侠, 等.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6):751-754.

[3] Zavascki A P, Carvalhaes C G, Picão R C, et al.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2010, 8(1):71-93.

[4] 杜斌, 陈德昌, 李辉, 等.危重病患者菌血症75 例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1998, 78(6):416-419.

[5] 王悦, 张鲁涛, 史利克, 等.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征和耐药性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2):645-645.

[6] 王晓红, 张晓丽, 王勇, 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2):2583-2585.[7] 刘春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1): 4634.

2014-03-20]

457000 濮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舒巴坦铜绿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分析
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