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对肠化型Barrett的诊断价值
2014-09-12崔振芹赵卫东
崔振芹 赵卫东
(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东营 257000)
近年来,Barrett食管(BE)发病率逐年升高,容易引发食管下段腺癌〔1,2〕。在BE患者中,癌变率最高的病理类型为含杯状细胞〔3〕的特殊肠化型BE,而临床上采用的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BE具有较大的局限性〔4〕,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5〕。本文拟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与FICE染色内镜联合CK7检查,旨在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有反流症状的患者,男115例,女65例,年龄61~79岁,平均(65.28±3.8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胃烧灼感以及胸骨后痛等临床表现。
1.2方法 采用配备有10波长组合的FICE系统的Fujinon EPX4400主机,先行常规模式观察病灶,调换至FICE模式,根据显示的黏膜图像调整波长,直至图像清晰。先后联合使用EpCAM抗体、CK7抗体,按照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对照采用PBS代替一抗,并于胃食管结合处取材进行组织切片病理学诊断,其中,食管下端栅状血管末梢的胃食管结合处近端出现橘红色的柱状上皮,代替淡粉色的鳞状上皮,鳞、柱上皮交界与胃食管结合处分离,齿状线向口侧移位。病理学诊断标准:活检取材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可见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若出现杯状细胞则为肠化生型BE。
1.3结果判定 阳性细胞<5%为-,5%~25%为+,26%~50%为,>51%为。此外,每批染色均设已知阳性作为对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种检测方法BE诊断结果对比 经病理诊断后,共有35例患者确诊为BE,其中,全周型Barrett 10例,岛型15例,舌型10例。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FICE染色内镜联合CK7检测的符合率分别为81.7%、72.8%,特异度为82.1%、73.2%,敏感度为94.3、71.4%,阳性预测值为94.3%、39.1%,阴性预测值为98.6%、91.4%。
2.2两种检测方法在肠化型和非肠化型BE中的表达对比 EpCAM在肠化型、非肠化型BE的阳性率表达差异显著(P<0.05),而CK7阳性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在肠化型和非肠化型BE中的表达(n)
3 讨 论
对BE采用胃镜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6〕。有研究〔7,8〕报道,内镜下对胃食管结合处进行取材的活检标本小,这将导致对杯状细胞的漏诊;此外,仅仅通过观察柱状上皮表现情况往往很难确定其具体来源,使得与贲门上皮之间的鉴别具有较大难度〔9〕。FICE染色内镜是一种具有全新诊断功能的内镜检查技术〔9,10〕,它利用不同,波长穿透不同深度的黏膜原理,显著提高了病灶图像的清晰度〔11〕。
EpCAM是一种Ca2+介导的同型细胞之间的黏附分子,与普通黏附分子不同,具有非依赖性,同时也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40 kD,通常在患者的单层上皮细胞以及鳞状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为阴性。实际上,国外已有研究〔12〕发现,在人类处于胚胎时期,就已经存在大量的EpCAM在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而对于年龄较大的人体而言,若有组织化生或肿瘤细胞形成,EpCAM的表达会重新建立,并且与肠化生的进展情况有关。赵晶京等〔13〕的研究证明,EpCAM在患者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以及非肠化型BE中均呈现阴性。而CK7是一种碱性角蛋白物质,分子量为54 kD,主要在腺上皮表达,在鳞状上皮中不表达,而人体内的肠化生组织具有表达CK7细胞的能力,其中CK7抗体染色可使BE表面上皮与黏膜深层的腺体出现较强的阳性反应,但是在贲门上皮往往呈现阴性反应,临床上使用CK7作为BE中柱状上皮来源的鉴别标志物。
本研究说明采用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的特异、敏感度,对B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有研究〔14〕提到CK7在非肠化型亦具有较强的染色性,对诊断肠化型BE效果不理想,而房殿春等〔15〕的研究中,采用BE放大内镜下碘染色进行诊断,肠化型与非肠化型B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与70%,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采用EpCAM检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BE诊断方法,有助于BE患者肠化型与非肠化型的鉴别。
综上,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BE,能显著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鉴别肠化型与非肠化型BE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于 凡,马洪喜,徐 红.光动力疗法在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103-7.
2Martowicz A,Spizzo G,Gastl G,etal.Phenotype-dependent effects of EpCAM expression on growth and invasion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J〕.BMC Cancer,2012;30(12):501.
3李艳霞,余世界,沈 磊,等.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12):689-92.
4余世界,沈 磊,罗和生,等.智能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9):502-5.
5李艳霞,沈 磊,罗和生,等.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12):684-7.
6刘锦涛,杜仙蓉,余细球,等.智能染色内镜诊断结肠病变腺管开口的临床价值及Ang-2表达、MVD值与腺管开口相关性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2):85-8.
7周建波,宋奇峰,杨倩倩,等.智能染色内镜对大肠新生物的诊治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5):282-3.
8何 辉,沈 磊,罗和生,等.内镜分光比色染色技术对老年人大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7):386-8.
9戈之铮,陆秋云,薛寒冰,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Barrett食管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1):14-8.
10苏 帅,王邦茂,方维丽,等.Barrett食管的内镜与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20-2.
11Zhu Y,Fearn T,Mackenzie G,etal.Elastic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for detection of cancer risk in Barrett’s esophagus: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alidation of error removal by orthogonal subtraction for increasing accuracy〔J〕.J Biomed Opt,2009;14(4):044022.
12Dunbar KB,Canto MI.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 in Barrett’s esophagus and endoscopically inapparent Barrett’s neoplasia: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double-blind,controlled,crossover trial〔J〕. Gastrointest Endosc,2010;72(3):668.
13赵晶京,房殿春,汪荣泉,等.Barrett食管粘蛋白表达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6):434-7.
14陈新皓,滕小军,刘 荣,等.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6):499-501.
15房殿春,赵晶京,徐承平,等.Barrett食管放大内镜下分型与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3):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