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体重及X线评分的影响

2014-09-12李鸿江董玉意李拾林吕国荣蔡思清颜建湘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诱导性胶原踝关节

李鸿江 董玉意 李拾林 吕国荣 蔡思清 刘 红 颜建湘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科,福建 泉州 36200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损害滑膜、软骨和骨为特征。目前RA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关节腔注射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慢性抗风湿药(DMARDs)、抗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新型生物制剂〔1~3〕,但疗效不显著,且常伴有胃肠道及血液系统等副作用。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能够使畸形蛋白质产生自我消灭的能力〔4,5〕,目前将其应用于RA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选择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对其关节腔内注射ATO,记录其对CIA大鼠体质量及X线评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Wistar大鼠,清洁级,雌雄均有,6~8周龄,体质量(200±20)g,由本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CXK(闽)2011-012。

1.2主要试剂 Ⅱ型胶原(Sigma公司)、弗氏不完全佐剂(IFA)(Sigma公司);ATO(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 mg,国药准字H20080665);磷酸盐缓冲液(PBS,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1 ml,国药准字S10850002)。

1.3主要仪器 彩超仪(美国GE公司,VOLUSON730型);Digital Diagnose X线摄片机(美国BENNETT公司,MF-150G型); 动物体重计(日本新光電子株式会社,ASN-DH-R12KU型)。

1.4分组 选择体质量无差异的动物,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对照组(n=12)和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对照组和治疗组制备CIA大鼠模型。

1.5制备模型 Ⅱ型胶原10 mg (2 mg/ml) 溶解于0.05 mol/L 冰醋酸中, 4℃保存24 h后与等量IFA混合,冰浴(-4℃)下充分乳化得乳化液(1 mg/ml)。初次免疫:每只动物尾根、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配制的乳化液0.3 ml(含胶原0.3 mg),15 d后给予免疫加强,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给予配制的乳化液0.2 ml(含胶原0.2 mg ),建立CIA大鼠模型。3 w后以大鼠陆续出现踝关节红肿为模型成功。

1.6方法 正常对照组给予踝关节腔内注射10% ATO溶液0.1 ml,对照组给予踝关节腔内注射PBS溶液0.1 ml,治疗组给予踝关节腔内注射10% ATO溶液0.1 ml,每3天 1次,共4次,末次注射3 d后取材。

1.7观察指标 记录造模前、注射药物前后大鼠体质量的变化情况;注射药物后的关节X线表现及治疗前后关节评分(SharpRA评分标准):(1)侵蚀:无骨侵蚀计0分;广泛骨侵蚀和丢失计5分;介于两者之间计2~4分。(2)关节腔变窄:无狭窄计0分;局部狭窄计1分;弥漫狭窄但面积<50%计2分;弥漫狭窄、面积>50%计3分;强直计4分。X线评分为两项之和。

2 结 果

2.1各组治疗前后动物造模情况及体质量变化 对照组、治疗组大鼠初次免疫3 d时,注射部位有小溃疡,20 d足部及踝关节肿胀,足垫增厚,表皮充血,皮肤变薄,部分呈急性炎症,活动有障碍,摄食、饮水有减少趋势,提示造模成功。组间比较,造模前三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相对于造模前体质量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组之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质量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动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

2.2各组注射药物后动物关节X线表现 正常对照组大鼠X线片无异常。对照组大鼠踝关节发现明显的软组织肿胀影及膨胀性破坏,部分关节间隙变窄、变小、模糊、不易分辨。治疗组软组织肿胀较对照组大鼠程度轻,关节间隙虽然存在模糊,但并不明显。见图1。

图1 各组动物注射药物后关节X线表现

2.3各组治疗前后关节X线评分 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治疗组X线评分更高(P<0.05),对照组、治疗组之间X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正常对照组、对照组X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X线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X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关节X线评分变化情况分)

3 讨 论

RA时活性T细胞浸润引起滑膜血管增殖而导致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30%可在发病1年内出现关节的侵蚀〔6~8〕,更有甚者丧失劳动力,可增加肺部肿瘤、心血管事件等的危险程度,病死率较高。

CIA是用于阐明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开发新型治疗药物较为经典的RA动物模型。本研究结果提示关节腔注射ATO治疗关节炎效果明显。由于RA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证实。

综上所述,关节腔注射ATO治疗关节炎,可降低RA动物体质量的增加值,改善X线表现,效果明显。

4 参考文献

1张玲玲,刘云洁,童 彤,等.DBA/1小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指标〔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8):1108-11.

2陈光星,童 娟,周伟生,等.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影像学特点〔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16(4):244-9,插1.

3王炎焱,赵 征,王莉莎,等.红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探讨〔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4):1217-21.

4杨茜岚,张 鹏,冯美江,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腔注射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11):736-8.

5刘 红,高锦团,李拾林,等.关节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治疗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的初步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1;45(2):93-6.

6周 刚,黄 颖,谢 婷,等.宣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2):26-9.

7杜金烽.白藜芦醇对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的抗炎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

8赵华明,茹晋丽,张少然,等.丙酮酸乙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1;5(4):278-82.

猜你喜欢

诱导性胶原踝关节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实现武术难度动作的诱导性练习和教学应用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化学诱导性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β-catenin表达的实验研究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诱导性询问规则在美国的实践发展及启示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