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教工健康体检上腹部B超主要结果分析

2014-09-12刘桂梅张荫娥崔立平马艳波冯晓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样变肾囊肿脂肪肝

刘桂梅 张荫娥 徐 勤 崔立平 马艳波 冯晓安

(清华大学医院,北京 10008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超声检查作为疾病早期发现的筛查手段已经普遍运用于体检当中。某大学医院2012年1~12月对40岁以上人员进行体检,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输尿管等脏器。本文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了解中老年知识分子上腹部脏器主要疾病种类及特点。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受检人员8 302人,男4 283人,女4 019人,年龄40~98岁,平均60.35岁。

1.2仪器设备及检查方法 超声仪使用飞利浦iu-22,探头C5-1频率1~5 MHz;飞利浦HDI-3500,探头C2-5频率2~5 MHz;西门子G-20,探头频率3.5 MHz。体检者前晚清淡饮食,当日晨空腹,左、右侧腹部及仰卧位检查肝、胆、胰、脾、肾、输尿管各切面。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17.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不同性别超声诊断疾病比较 8 302人中患脂肪肝2 401人(28.92%)、肝囊肿1 629人(19.62%)、肾囊肿1 221人(14.71%)、胆囊结石699人(8.42%)。胆囊息肉样变542人(6.53%)、胆囊切除319人(3.84%)、肝血管瘤201人(2.42%)、胃结石166人(2.00%)。男女体检前四位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胆囊结石发生顺序一致;而男性后四位依次分别是胆囊息肉样变、胆囊切除术、肾结石、肝血管瘤。女性后四位依次分别是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样变,肝血管瘤,肾结石。

男、女脂肪肝〔1 429人(33.36)vs 972人(24.19%)〕、肝囊肿〔960人(22.41%)vs 669人(16.65%)〕、肾囊肿〔861人(20.10%)vs 360人(8.96%)〕、胆囊息肉样变〔352人(8.22%)vs 190人(4.73%)〕、胆囊切除〔123人(2.87%)vs 196人(4.88%)〕及肾结石〔117人(2.73%)vs 49人(1.22%)〕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囊结石〔361人(8.43%)vs 338人(8.41%)〕及肝血管瘤〔100人(2.33%)vs 101人(2.51%)〕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

2.2不同年龄段超声诊断疾病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肝患病比例逐渐升高,到60岁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肾囊肿患病率逐渐增加,80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胆囊息肉样变在40~55岁比例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胆囊切除比例也增加,70岁达到高峰;肝血管瘤及肾结石与年龄变化不明显。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体检B超主要疾病患病情况〔n(%)〕

3 讨 论

本组B超体检结果,直接指导临床治疗的疾病首先是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超声显示胰腺局限性实性偏低回声,肿瘤标记物即使正常,也应进一步彩超、CT或核磁等多种影像检查明确实性肿瘤存在的可能性。由于胰腺癌属于恶性度极高,诊治困难、预后极差的疾病,所以,在无症状情况下体检发现的肿瘤往往属于早期,应积极手术,避免拖延〔1〕。

本组体检常见病第一位的是脂肪肝,正常肝脏含脂肪约5%,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2〕。典型均匀性脂肪肝超声容易诊断,而对肝内脂肪分布不均匀的,有的半肝显示为脂肪肝,而另一半则显示肝脏回声正常;还有的显示为局限性低回声,被认为脂肪肝内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肝组织回声,也有认为是脂肪堆积;有些与肝癌很难鉴别,需要随访复查或CT或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有研究显示脂肪肝患者常合并有肝细胞损害,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高〔3〕。由于知识分子为脑力劳动,体力活动少,年龄逐渐增加,忙于工作及应酬,尤其男性饮食不注意,导致脂肪肝尤为明显;有报道称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对症治疗,脂肪肝可以减轻或消失〔4,5〕。

本组体检常见病第二位是肝囊肿,第三位是肾囊肿,超声均显示单个或数个圆形、类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前后壁回声增强。囊肿大小不一,直径小的约0.5 cm,大的约12 cm,部分肾囊肿合并囊壁钙化。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肾囊肿的发生率随之增加。肝、肾囊肿,小的、无症状不必处理,但>6 cm,有腹胀、腹痛及腹部或腰部不适等症状可以采取腹腔镜或硬化剂介入治疗〔6〕。

本组第四位是胆囊结石,典型结石声像图亦诊断,而沙砾样或漂浮性的小结石及无明显声影隐匿于颈部的小结石极易漏诊。胆囊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或胆源性胰腺炎等发生时导致上腹痛,应及早到医院就诊。胆囊结石由于移动,反反复复摩擦胆囊壁,部分可发生癌变〔7〕。对于右上腹疼痛患者,除了观察到结石,更应检查胆囊壁的厚度,局限性胆囊壁增厚或瓷性胆囊更应重视,必要时结合CT等检查,排除诱发胆囊癌。

本组第五位的疾病是胆囊息肉样变占6.53%,男性多于女性。该类疾病包含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样息肉,炎性息肉,黏膜性息肉,单纯性腺瘤,乳头状腺瘤,胆囊癌,所占比例最大的还是胆固醇性息肉占72.5%〔8〕,真正有危险的是瘤样息肉,该部分基底宽的或大小在1 cm以上的可发生癌变,应手术切除。而基底窄的小息肉建议定期复查。

本组第六位的是胆囊切除术占3.84%,主要原因是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或患者胆囊息肉需要防止息肉癌变等采取的治疗手段。对于胆囊切除患者,胆总管会代偿性增宽,复查时注意有无胆总管的术后狭窄及扩张的胆总管有否并发结石等。

本组B超检出第七位的是肝血管瘤占2.42%,属于良性病变,大部分血管瘤B超可明确诊断并不需处理。极少部分既往体检未见异常,本次首发,要排除声像图相似的恶性肿瘤。

本组第八位是肾结石占2.00%。小的结石不用处理,平时多喝水,部分可以自行排出,大的有症状或影响身体功能则要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

总之,我院对中老年知识分子进行B超等项目的体检,除了常见病之外,每年都能发现新的患者无症状的特殊疾病,这些疾病由于早发现,得到早治疗;对常见病予以指导,部分教工通过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有些疾病得到控制或好转。因而腹部B超在健康体检中是非常受教职工重视及欢迎的检查项目,建议有条件的单位为职工推广该福利。

4 参考文献

1倪泉兴,虞先濬,刘 亮.中国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2):81-7.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5-6.

3冯慧艳,袁 敏,刘妙娥.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228-9.

4林长兰,陈书兰,袁士梵.健康教育对提高脂肪肝患者自护能力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4):7562-3.

5晋 娜,陈文鹤.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症患者脂肪肝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58-61.

6王舒滨,王岳芝,齐凤祥,等.老年人肝肾囊肿在彩超引导下硬化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4):252.

7樊大明.胆囊癌伴胆囊结石35例临床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3):248-9.

8王 玲,王 萍.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病案,2012;13(9):76-9.

猜你喜欢

样变肾囊肿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效果分析
彩超对于胆囊息肉样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