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9-12周建红陶琼英黄立新马修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空巢子女年龄

周建红 陶琼英 黄立新 马修强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824)

调查表明:那些有孤独感的老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要明显低于那些没有孤独感老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认为孤独感是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这种危险因素,可能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1〕。本文旨在了解影响社区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孤独状况的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4个社区空巢老人220例,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212例老人年龄60~95〔平均(70.30±8.04)〕岁。纳入标准:年龄≥60岁;有子女但不在家居住,或无子女,子女探望平均间隔时间≥1 w;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语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重症和终末疾病者。

1.2研究工具

1.2.1孤独量表 采用的是Russell等〔2〕研制的UCLA孤独量表(UCLA-LS) ,它用于评价个体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主观孤独感,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四级频度评分1:从不;2:很少;3:有时;4:一直。它含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总的分值范围为20~80分,分值越高表明孤独水平越高。

1.2.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本研究引用的社会支持量表是由肖水源在参考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于1986年设计,并于1990年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修订后的量表。该量表已在国内二十多项研究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含有十个条目,包含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量表中各条目相加即得总分,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度越好。

1.2.3自编个人资料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体育锻炼状况等。

1.2.4测查程序 对社区空巢老人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预约上门,然后当场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填写通过以自评和访谈方式完成,填写完毕当场对不合格问卷进行纠正。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双人双份录入Epidata3.1录入,统计采用SAS9.2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

2 结 果

2.1社区空巢老人孤独状况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见表1。社区老人人口学因素中性别、有无子女、经济收入与孤独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有无配偶、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体育活动频率、一年内是否住过院、自我健康评价与孤独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大者、无配偶者、文化程度低者、独居者、从不参加体育活动者、一年内住过院者、自我健康评价差者其孤独评分较高。

2.2社区空巢老人孤独状况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社区老人孤独分值为因变量,其他人口学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础上,按入选标准为0.05,排除标准为0.10,进一步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共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年龄、有无配偶、有无子女、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其中与年龄、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呈正相关,与有无配偶、有无子女、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呈负相关。见表2。

表1 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2 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影响因素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3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养老院老人的孤独水平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见表3。

表3 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国外研究指出〔4,5〕,老年人的孤独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但这不单纯是年龄的原因,而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躯体和社会功能逐渐下降引起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年老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差,较少出门,也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故此高龄老人情绪低落、孤独感较强。有研究〔6〕指出,夫妻同住老人在生理职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维度的评分高于独居老人,这与夫妻同住老人虽然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夫妻间生活上的相互照应和精神上的相互支撑,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本研究中,无配偶、独居老人其精神生活极为贫乏,心理非常脆弱,孤独感较强,而有配偶者因夫妻间交流多,互相照顾支持,不易产生孤独。文化程度较高的空巢老人,通过阅读学习容易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加以运用,满足自己归属的需求,故在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方面优于低学历老年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活动,从而获得更高效益的社会网络资源,故较低学历老人不易孤独。

此外,随着老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增多,其孤独评分也均呈下降趋势。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7,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加与社会交往机会、增进躯体健康,有利于减轻孤独感。有文献报道〔9〕,老人的总体健康属于健康自我评价,它主要反映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主观体验,有些老年人虽然健康状况较好,但由于对身体状况过分担心,往往容易消极地对待生活,易产生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发现在一年中住过院的老人由于疾病原因身体和心理功能均下降,也较少出门易产生孤独感,对此社会与家庭应该多关注出院老人的身心健康,社区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出院访视,为出院老人提供康复服务。

国外Antonucci等〔10〕发现,当老年人面对严重的或慢性的身体疾病时,社会支持可以成为一种促使他们战胜疾病,接受治疗和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国内研究也指出,社区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11〕。本研究中,社区空巢老人的孤独评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负相关,其获得的社会支持越低其孤独评分越高。老人与社会、他人之间的来往关系相对减少,同时所保留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有一种脱离社会的倾向,这时社会支持对其负性情绪的缓解更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老人孤独情绪的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影响社区空巢孤独状况的因素众多。老年人孤独感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负向预测作用,孤独感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呈负相关〔12〕。作为老人子女与亲属应多看望他们,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整个社会都来关心这一部分老年群体,尤其是高龄、无配偶、没有子女、独居老人。

4 参考文献

1Jakobsson U,Hallberg IR.Loneliness,fear,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in Sweden:a gender perspective〔J〕.Aging Clin Exp Res,2005;17(6):494-500.

2Russell D,Peplau LA,Cutrona CE.The 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J〕.J Pers Soc Psychol,1980;39(3):472-80.

3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5Demura S,Sato S.Relationships between depression,life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community dwelling elderly:a comparison between gender and age groups〔J〕.J Physiol Anthropol Appl Human Sci,2003;22(3):159-66.

6赵华硕,许爱琴,金英良,等.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生存质量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8):1006-8.

7骆晓霞,朱燕波,王 琦,等.我国9省市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2):74-7.

8廖八根.体育活动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纵向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85-9.

9王惠珍,史 雷,高钰琳.广州市省级养老院内老年人抑郁情绪及生活满意度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2):5-7.

10Antonucci TC,Okorodudu C,Akiyama H.Well-being among older adults on different continents〔J〕.J Soc Iss,2002;58(4):617-26.

11谢 姣,高艳斌.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785-6.

12王希华,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4):676-7.

猜你喜欢

空巢子女年龄
变小的年龄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