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4-09-12陈霞
陈 霞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特别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COPD急性加重是造成老年COPD高死亡率的原因,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负担〔1,2〕。了解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发现,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慢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9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气胸、尿毒症、透析或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年龄60~89〔平均(71.2±5.9)〕岁,其中男51例,女45例;存活81例,死亡15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吸烟指数、住院时间)、肺功能〔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以及心脏超声〔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死亡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存活组(P<0.05),而两组性别、病程、吸烟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肺功能比较 死亡组VC、FEV1、FEV1/FVC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见表2。
2.3两组血气水平比较 死亡组PaO2水平(61.9±8.6)mmHg明显低于存活组〔(72.7±5.4)mmHg,P<0.05〕,PaCO2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68.5±7.1)mmHg vs (61.3±5.4)mmHg,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0.2)vs(7.4±0.2),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
2.4两组心脏超声结果比较 死亡组PASP明显高于存活组〔(63.1±12.7)mmHg,(41.7±9.6)mmHg〕,而两组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2±14.2)%,(67.8±15.6)%,P>0.05)〕。
2.5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多因素分析 以死亡为因变量,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年龄、住院时间、VC、FEV1、FEV1/FVC、PaO2、PaCO2、PASP)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FEV1/FVC、PASP是影响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COPD急性加重是指在COPD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痰加重,或呼吸困难超越了正常变化。对于COPD患者平均每年会出现1~3次急性加重,需要进行住院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4〕。近年来对COPD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逐渐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5,6〕。漆波等〔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FEV1%pred、PaO2、SaO2、pH值、Charlson并发症指数是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aO2和Charlson并发症指数是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李硕等〔8〕发现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有创通气率、无创通气率及血清尿素氮、清蛋白、乳酸、超敏C反应蛋白、肌酐、N末端钠尿肽前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本研究中年龄、住院时间OR值较大,说明老年患者年龄越大,COPD急性加重时造成的危害越大,恢复越慢,住院时间越长,容易发生死亡。另外,高的FEV1/FVC、PASP死亡风险也越高,肺血管阻力是造成COPD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并且部分患者还存在多发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又进一步加重了肺动脉高压,因此临床应积极改善通气,必要时使用抗凝剂、扩血管药物等,以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肺动脉压力〔9〕。
综上,年龄、住院时间、FEV1/FVC、PASP是影响我院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高风险患者做好防治工作,以减少死亡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张俊红,周庆伟,崔青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332-4.
2谭 伟,孙龙凤,代 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47-50.
3郭 伟,张新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38-41.
4汪海涛,凌 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6-9.
5曹建存,王 燕,张 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频度相关因素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3):347-9.
6王同生,毛毅敏,孙瑜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163-6.
7漆 波,张 鹤,李国智,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死亡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1):24-8.
8李 硕,郑亚安,刘桂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诊住院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163-6.
9方天舒,姚婉贞,常 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