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老师是我一生的幸福

2014-09-12孙大武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学校教师

孙大武

回顾自己将近30年的教学历程,我深深感到,一个人,无论命运把他抛到何处,无论身处多么黑暗和庸常的境地,都不要随随便便随波逐流,而最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于未来的梦想。

我最初工作的学校是个叫棒徐小学的村小,我那时刚刚20岁。现在看来,我在村小的两年似乎就是在一片混沌之中度过的,专业成长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但这两年也让我对农村教育的落后有了切实的认识,使得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探索上,能够坚守传统,把细节做好,讲求实效和不理想化。村小的两年也更加激发了我下决心离开它的强烈愿望,尽管当时我年纪轻轻就已经是这个学校的负责人。

我于1988年回到中心校本部。中心校的人文环境相对来讲比较好,年轻人比较多,教学和活动也充满了活力。像王桂书、焦良安、潘健等今天在我们兴化教育界较有名气的老师当时都是我的同事。我们搞了一个课题,叫作“构建自读积累迁移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向吴忠豪教授学习的。回想起来,20多年前我们就开始搞课题了,起步可真是早啊。我们搞这个非常稀罕的东西,其实也没搞出什么名堂,过程不规范,成果不显著,但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最起码,我们知道了要搞好教学就离不开有效的研究,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起了我们几个年轻教师最初级的教研思想,以至于20多年后的今天,潘健老师还津津乐道于我们当年的教学研究行动,评价说“影响甚为深远”。

2002年,我们这里组建了公办民营朱严学校,我担任了小学部的教导主任兼学校教科室主任。特别是在任教科室主任的几年里,我苦心经营着学校的内部刊物《朱严教谭》,语、数、英、物、化等主要学科都包含其中,外加少先队、共青团和班主任工作,十分庞杂。杂志的审稿、校阅、装订工作,全是我一个人做,先后印发了16期,发表教师论文近200篇。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浓厚,教学质量也就稳步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本人也在这样高强度的“教研”中得到了迅速提高,锻炼了思维,开阔了眼界。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历练,它极大地加速了我的专业成长。世上没有白吃的苦,我们所有年轻的教师都要牢记这一点。

我正式发表文章是在2006年。我当时写了一篇《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全管理》,本来是参加当年省里“教海探航”论文竞赛的,不料我们学校报送的9篇论文,获兴化市级奖的就有8篇,唯独我的没有获奖。我没有灰心,就把它投给了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没想到竟然就给发表出来了,还把题目印在了刊物封面的要目栏上。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重要事件,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实力,树立起了我的信心。后来,我把自己近几年来写的文章一个个找出来,重新润色后如天女散花一般撒播出去,陆陆续续地竟然就发表了3篇,再加上其他一些获奖论文,也有申报小中高的实力了。我觉得,我们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所以就有了“认识你自己”这样一个名言。写文章如此,上课也是这样。失败不可怕,怕的是失败以后一蹶不振。要勇敢地走出去,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磨炼自己。从那以后,我不仅顺利取得了中学高级职称,还被评为泰州市教学能手、泰州市学科带头人。再后来呢,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我实现了获得江苏省特级教师荣誉这一梦想。

我的专业成长真正有所进步是因为结识了兴化教研室的何伟俊主任。何主任是那种喜欢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人。每一次参加由他主持的活动,我们都会多多少少领回来一些作业。我们年轻人胆子比较小,不敢不做——其实我现在才知道,他的那些作业,很多都是能够不做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去一个个地检查。我记得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申报了一个市级课题,我到教研室交课题研究方案时,何主任问我:“你写这个方案的时候,有没有好好看一看课程标准?”我当时就惊出了一身汗,说老实话,对于课程标准,我还真的没有从头到尾认真看过。幸好何主任没有细问下去,我也就侥幸逃过一“劫”。但这件事给我敲了一个警钟,从此,我到何主任跟前做事和说话,再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但这也促使我加强了业务的研修。

我不算聪明人,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做事认真,喜欢及时把思考所得形成文字。我的《刍议校本化的口语交际》是在搞课题研究时收获的成果,后来获得了《小学语文教师》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我看到学校经常会陷于学生意外伤害的纠纷之中,就写了《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全管理》,后发表在《教学与管理》上。我的学生默写《咏鹅》时错字连篇,我就写了《“〈咏鹅〉现象”暴露的是什么》发表在《小学语文》上。我的文章基本都是一事一议式的,有了一点感触就开始酝酿,等发酵到一定的程度再一挥而就,接着再反复努力让它趋于完美。读书、思考和写作,这是任何一个渴望进步的教师的必由路径,它是艰苦的,但也是快乐的。

我一直相信行动的力量。你可能会说,这谁不知道啊。但是,知易行难。有太多的人不缺少智慧,也不缺少能力、时间、机会,而独独缺少行动。2008年,我不顾家人的阻挠,千里迢迢赶赴山东寿光参加《小学语文教师》组织的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决赛,获得了一等奖。2009年,我更是带着人们的不解,不懈努力了几个月,考取了高中语文教师资格。——正是这件事情,让我结识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正耀,能得到他的嘉许和指点,是我人生路途中的又一重要事件。2011年,45岁的我携家带口南迁苏州,成为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的一员,并加入到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共同体,结识了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薄俊生、管建刚、张学青、许红琴、刘寿华,还有我们学校的李志清校长,平台不一样了,压力、动力、机遇并存。我在2012年被评为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2013年又增补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同时也是有意义的。说它平凡,是因为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惊天动地,琐碎、平淡,那是常态。说它有意义,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最富于创造性,需要你的激情投入。我看到有不少教师,在岗位上生龙活虎,似乎永远不老。我也看到不少教师,似乎有了职业的倦怠,没有理想,没有激情。对我来说,我发自内心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喜欢我的学生,关爱我的学生,我愿意为学生的成长奉献我的智慧和热情。

我为学生做的一件我最为得意的事情就是编印班级作文报。我从2007年开始,一直做到现在,从江北做到江南,从农村做到城市,前前后后编印了二百多期,累计50多万字。我还把这些作文报请专业文印人员装订起来,美其名曰《童年传奇》。我申报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时都用到了它。更加让我高兴和“摆谱”的是,我们班学生的作文纷纷在省、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参加国家级作文大赛多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我自己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我所教的班级曾经连续5期在《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上发表作品,被苏州市教科院表彰为书香班级,真是特别有成就感!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似乎有一种工作总结的味道,它既是对自己过去将近30年专业成长的一个回顾,也是站在特级教师这一高度的一次回顾,尽管真正的高度还不够这样。此时,我的内心涌动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感激,我感到自己并没有做出多少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但社会已经给予我太多的荣誉,我深深地觉得,做教师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学校教师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一切皆有可能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