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9-12何崇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会阴成形术先天性

何崇伟

[摘要] 目的 分析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肛门闭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结肠造瘘术,观察组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整体疗效。 结果 对照组中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中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中有6例(直肠回缩和肛门狭窄各1例,切口感染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结肠造瘘术;肛门闭锁;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7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c)-0049-03

Application effect observation of 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in anal atresia

HE Chong-wei

Department of Surgery,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Maom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in anal atresia.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anal atresi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olostom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hospital stay,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and the tot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25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9 cases were effective,1 was invalid,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14% in the control group, 22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12 cases were effective,1 patient, was invalid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14%.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fe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1 case of incision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was 2.86%,i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6 cases (rectal retraction and anal stenosis in 1 case reapectively,incision infection in 4 cases) of complicat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was 17.14%,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has a good application in anal atresia,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Colostomy;Anal atresia;Application effect

先天性肛门闭锁属于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对患儿的正常排便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各种治疗肛门闭锁的技术也不断增多,并各具优势[1]。比如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该手术方式创伤小、操作简单、并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等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2]。为了进一步分析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收集本院诊治的70例肛门闭锁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70例肛门闭锁患者,所有患儿均因排便困难入诊,经会阴B超检查、X线倒立检查、经瘘管碘油造影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21±0.67)个月(2 d~1岁),有31例为低位肛门闭锁,4例中位肛门闭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12±0.36)个月(2 d~1岁),有30例为低位肛门闭锁,5例中位肛门闭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闭锁类型等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结肠造瘘术,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瘘管扩张,作“X”型切口,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同时主要确保肛门成形分离肌层的时候确保其完整性,术后常规给予抗炎治疗。观察组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具体手术过程为:采取尿管留置,患儿取仰卧,将手术视野暴露。依据电刺激仪确定正常肛门位置为横纹肌复合体中心,然后沿着瘘管至肛门后缘开正中切口,切口长度为2.0 cm。将瘘口实施缝合并将其进行分离。依据电刺激仪,将肛门外括约肌皮下环以及中环依次切开,然后进行标记并依次切开,一直到直肠盲端,然后将直肠后壁以及两侧壁实施分离,在对直肠阴道间隔进行分离时,确保直肠到肛门位置时不存在张力,在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放置直肠,并对直肠进行包围,然后重建会阴体。随后在肛门周围皮肤对直肠开口实施肛门成形术,要求术后1个食指能通过肛门,最后对会阴进行修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整体疗效。

根据肛肠疾病临床诊断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肛门锁闭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与严重感染状况出现;有效:肛门锁闭症状有所缓解,但出现局部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效:治疗后无改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7.1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对于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视野小,容易出现直肠分离不彻底的情况,从而引起直肠张力发生,患儿在手术治疗后就可能发生直肠回缩等并发症[3-4]。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各种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方法(如直肠造瘘术、肛门后切术、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等)也多种多样,并各具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肛门后切术操作简单易行,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其无法确保直肠在括约肌的中心位置,因此容易引起术后会阴外观不佳,也会导致会阴反复感染[5-6];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由于治疗方式的特点往往无法在直视下把直肠放置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且这种手术方式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创伤,很容易引起术后肛门失禁等并发症,这种方式在临床上应用较少[7]。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逐渐在肛门闭锁治疗中被广泛应用[8]。通过对肛门闭锁的病理研究发现,当人体正常排便时,肛门直肠部的平滑肌及横纹肌必须参与其中,这一过程也是排便的控制系统,而肛门闭锁患者大多数为幼儿,其肛周肌肉还处于成长阶段,不够成熟[9],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发育不全的肛周肌肉,使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10];另外,因为肛门外括约肌在胚胎发育时是单独发育,对肛门直肠畸形并没有较大的影响,直肠已经被耻骨直肠肌围绕,耻骨直肠肌已与外括约肌部分肌肉纤维相连,存在联合纵肌和肛提肌结构,大部分的内括约肌已经发育成熟,肠管与瘘管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1],这些条件为通过肛门外阴区域一期完成肛门成形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7.14%,而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本次实验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对中、低位的肛门闭锁,使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手术方法对中、低位患者的肛门闭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2]。手术中在直视状态下将直肠和直肠括约肌复合体游离,且不会损伤耻骨直肠肌,有效地保持了患者的排便控制功能;通过瘘管矢状切开分离后肛门成形,瘘管作为肛门形成后的一部分,因此手术效果好,患者的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轲,李树根,阎大益,等.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6):4537-4539.

[2]张杰,徐小群,耿其明,等.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29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6):874-876.

[3]杨军.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30-31.

[4]郑练,刘国华,陈伦家.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1):661-662.

[5]赵成鹏,王雅,杨军,等.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重建术(ASARP)在无肛直肠前庭瘘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9, 22(8):1537-1538.

[6]刘传荣,蒋国庆,刘辉,等.“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J].广东医学,2009,30(9):1277-1279.

[7]朱继红.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3,26(5):956-958.

[8]梁郑斌.女婴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会阴瘘手术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2):97.

[9]江布先,张昙,姜忠.微创、分次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12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7,47(33):38.

[10]张永东,吴玉刚,陈隆盛.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32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02-903.

[11]周晓波.婴幼儿先天性肛门闭锁舟状窝瘘30例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90-191.

[12]黄恒良.硅胶管疗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12例临床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4):275-276.

(收稿日期:2014-04-22本文编辑:许俊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整体疗效。

根据肛肠疾病临床诊断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肛门锁闭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与严重感染状况出现;有效:肛门锁闭症状有所缓解,但出现局部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效:治疗后无改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7.1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对于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视野小,容易出现直肠分离不彻底的情况,从而引起直肠张力发生,患儿在手术治疗后就可能发生直肠回缩等并发症[3-4]。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各种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方法(如直肠造瘘术、肛门后切术、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等)也多种多样,并各具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肛门后切术操作简单易行,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其无法确保直肠在括约肌的中心位置,因此容易引起术后会阴外观不佳,也会导致会阴反复感染[5-6];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由于治疗方式的特点往往无法在直视下把直肠放置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且这种手术方式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创伤,很容易引起术后肛门失禁等并发症,这种方式在临床上应用较少[7]。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逐渐在肛门闭锁治疗中被广泛应用[8]。通过对肛门闭锁的病理研究发现,当人体正常排便时,肛门直肠部的平滑肌及横纹肌必须参与其中,这一过程也是排便的控制系统,而肛门闭锁患者大多数为幼儿,其肛周肌肉还处于成长阶段,不够成熟[9],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发育不全的肛周肌肉,使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10];另外,因为肛门外括约肌在胚胎发育时是单独发育,对肛门直肠畸形并没有较大的影响,直肠已经被耻骨直肠肌围绕,耻骨直肠肌已与外括约肌部分肌肉纤维相连,存在联合纵肌和肛提肌结构,大部分的内括约肌已经发育成熟,肠管与瘘管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1],这些条件为通过肛门外阴区域一期完成肛门成形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7.14%,而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本次实验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对中、低位的肛门闭锁,使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手术方法对中、低位患者的肛门闭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2]。手术中在直视状态下将直肠和直肠括约肌复合体游离,且不会损伤耻骨直肠肌,有效地保持了患者的排便控制功能;通过瘘管矢状切开分离后肛门成形,瘘管作为肛门形成后的一部分,因此手术效果好,患者的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轲,李树根,阎大益,等.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6):4537-4539.

[2]张杰,徐小群,耿其明,等.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29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6):874-876.

[3]杨军.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30-31.

[4]郑练,刘国华,陈伦家.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1):661-662.

[5]赵成鹏,王雅,杨军,等.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重建术(ASARP)在无肛直肠前庭瘘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9, 22(8):1537-1538.

[6]刘传荣,蒋国庆,刘辉,等.“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J].广东医学,2009,30(9):1277-1279.

[7]朱继红.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3,26(5):956-958.

[8]梁郑斌.女婴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会阴瘘手术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2):97.

[9]江布先,张昙,姜忠.微创、分次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12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7,47(33):38.

[10]张永东,吴玉刚,陈隆盛.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32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02-903.

[11]周晓波.婴幼儿先天性肛门闭锁舟状窝瘘30例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90-191.

[12]黄恒良.硅胶管疗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12例临床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4):275-276.

(收稿日期:2014-04-22本文编辑:许俊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整体疗效。

根据肛肠疾病临床诊断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肛门锁闭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与严重感染状况出现;有效:肛门锁闭症状有所缓解,但出现局部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效:治疗后无改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7.1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对于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传统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视野小,容易出现直肠分离不彻底的情况,从而引起直肠张力发生,患儿在手术治疗后就可能发生直肠回缩等并发症[3-4]。随着科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各种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手术方法(如直肠造瘘术、肛门后切术、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等)也多种多样,并各具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肛门后切术操作简单易行,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其无法确保直肠在括约肌的中心位置,因此容易引起术后会阴外观不佳,也会导致会阴反复感染[5-6];腹会阴肛门成形术由于治疗方式的特点往往无法在直视下把直肠放置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且这种手术方式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创伤,很容易引起术后肛门失禁等并发症,这种方式在临床上应用较少[7]。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逐渐在肛门闭锁治疗中被广泛应用[8]。通过对肛门闭锁的病理研究发现,当人体正常排便时,肛门直肠部的平滑肌及横纹肌必须参与其中,这一过程也是排便的控制系统,而肛门闭锁患者大多数为幼儿,其肛周肌肉还处于成长阶段,不够成熟[9],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发育不全的肛周肌肉,使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10];另外,因为肛门外括约肌在胚胎发育时是单独发育,对肛门直肠畸形并没有较大的影响,直肠已经被耻骨直肠肌围绕,耻骨直肠肌已与外括约肌部分肌肉纤维相连,存在联合纵肌和肛提肌结构,大部分的内括约肌已经发育成熟,肠管与瘘管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1],这些条件为通过肛门外阴区域一期完成肛门成形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97.14%,而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本次实验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对中、低位的肛门闭锁,使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手术方法对中、低位患者的肛门闭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2]。手术中在直视状态下将直肠和直肠括约肌复合体游离,且不会损伤耻骨直肠肌,有效地保持了患者的排便控制功能;通过瘘管矢状切开分离后肛门成形,瘘管作为肛门形成后的一部分,因此手术效果好,患者的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轲,李树根,阎大益,等.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6):4537-4539.

[2]张杰,徐小群,耿其明,等.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29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6):874-876.

[3]杨军.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30-31.

[4]郑练,刘国华,陈伦家.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1):661-662.

[5]赵成鹏,王雅,杨军,等.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重建术(ASARP)在无肛直肠前庭瘘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9, 22(8):1537-1538.

[6]刘传荣,蒋国庆,刘辉,等.“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J].广东医学,2009,30(9):1277-1279.

[7]朱继红.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3,26(5):956-958.

[8]梁郑斌.女婴先天性肛门闭锁并会阴瘘手术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1,30(2):97.

[9]江布先,张昙,姜忠.微创、分次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12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7,47(33):38.

[10]张永东,吴玉刚,陈隆盛.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32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02-903.

[11]周晓波.婴幼儿先天性肛门闭锁舟状窝瘘30例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90-191.

[12]黄恒良.硅胶管疗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12例临床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4):275-276.

(收稿日期:2014-04-22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会阴成形术先天性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会阴侧切术后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分析
如何预防和治疗会阴裂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