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2014-09-12赵玉明唐晶戴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疗效

赵玉明++++++唐晶++++++戴勇++++++张春城++++++赵爱兵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的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按照自由选择方式将4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单侧组(23例)及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双侧组给予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预后情况。 结果 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swestry评价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及预后,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1.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c)-0044-03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f lumbar posterior asymmetrical fix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ZHAO Yu-ming TANG Jing DAI Yong ZHANG Chun-cheng ZHAO Ai-bi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Taixi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Taixing 22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asi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lumbar posterior asymmetrical fix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patients′ will,48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he unilateral group (n=23)and the bilateral group (n=25).The unilateral fixation group was given 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peration,while the bilateral group was given bilateral 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peration.The operation situation,curative effect,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 the unilateral group was obviously than that in the bilateral group,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unilateral group was obviously than that in the bilateral group,the cost of treatment in the unilater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bilateral group (P<0.05).The score of VAS and Oswestry evaluation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P<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above-mention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of fusion rate and incidence rateof complication i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Lumbar posterior asymmetrical fix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reating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effect and prognosis,and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oper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and ease patients′ economic burden.

[Key words] Asymmetrical fixation;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Curative effect

退行性病变是骨科常见腰部疾病,目前常应用手术治疗,且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主要实施手术治疗此类疾病。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4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分别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探讨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的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49~87岁,平均(64.32±2.19)岁,骨密度检测结果(DEXA):骨质缺乏13例、骨质疏松35例,疾病类型:腰椎间盘脱出11例、腰椎退行性不稳23例、腰椎管狭窄症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将患者分为单侧组(23例)及双侧组(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骨密度、疾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腰椎退行性病变诊断标准;排除外伤性退变及医源性退变情况;排除其他脊柱疾病;无心、肝、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的严重器质性病变;无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且对本次手术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无手术禁忌证;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手术方法

按照自由选择方式将48例患者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单侧组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双侧组给予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常规麻醉后,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腹部(以软垫支持膝、髂骨嵴、肩、胸等部位)减少术中出血,在手术折叠床转轴安置截骨处(利于进行矫正时藉此调整折叠床至V型位置闭合截骨处),由后正中入路将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关节暴露,骨膜下剥离至横突,根据解剖标志进行双侧或单侧椎弓根钉置入,患侧行椎板部分切除减压,将突出的髓核摘除,将责任间隙椎间盘及上下软骨终板逐一刮除(绞刀)直至骨性终板,将咬碎的椎板骨块由责任椎间隙植入并打压至椎间隙前方,使用单枚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填塞其余部分,对上下神经根进行有效保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PEEK椎间融合器规格,之后将其斜行置入椎间隙(双侧或双节段重复上述操作),经医学影像检查确定椎弓根螺钉及PEEK融合器位置准确后加压抱紧固定椎弓根螺钉,生理盐水冲洗后常规负压引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治疗效果、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效果判断标准

1.4.1 Oswestry评价应用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掌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0表示功能正常,100%表示严重功能障碍。

1.4.2 VSA评分应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4.3 融合率经医学影像检查掌握患者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由Simmons法可知术后6个月检查结果,Cage周围出现透亮区,且过屈-过伸位拍片显示融合节段角度变化≥5°则判断为不融合。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x±s)

与双侧组比较,*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swestry评价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并发症包括术后伤口感染、椎弓根螺钉断裂等,经对症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分析[n(%)]

与双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若未获得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往保守治疗方法疗效并不理想,内固定、减压、融合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基本原则。有研究显示[3],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双侧椎弓根固定,其理论依据为单侧椎弓根固定强度仅为双侧的57%,属于非坚强固定,无法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治疗效果无法保障。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王建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自体骨行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疾病与双侧患者获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非对称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提供了准确的依据[5-7]。本研究结果显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实施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治疗后(单侧组),其疼痛及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与后路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治疗患者(双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种手术方法的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所需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提示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在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前提下,可显著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治疗费用,与董健文等[8-10]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及预后,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值得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蔚,张桦,何海龙,等.腰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 34(3):405-408.

[2]Kobayashi T,Atsuta Y,Matsuno RT,et a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ngruent sagittal spinal alignment in an adult cohort[J].Spine,2004,29(6):671-676.

[3]杨惠林,Yuan HA,陆俭,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4):406.

[4]王建,周跃,初同伟,等.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6(19):1445-1448.

[5]Glassman SD,Berven S,Bridwell K,et al.Correlation of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adult scoliosis[J].Spine,2005,30(6):682-688.

[6]沈建雄,张智海,邱贵兴.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脊柱外科杂志,2012,3(1):23-25.

[7]黄停.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16-117.

[8]董健文,冯丰,赵卫东,等.双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 43-45.

[9]曾岩,陈仲强,郭昭庆,等.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0):753-756.

[10]郝定均,贺宝荣,刘团江,等.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4):320-324.

(收稿日期:2014-04-14本文编辑:许俊琴)

1.3 手术方法

按照自由选择方式将48例患者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单侧组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双侧组给予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常规麻醉后,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腹部(以软垫支持膝、髂骨嵴、肩、胸等部位)减少术中出血,在手术折叠床转轴安置截骨处(利于进行矫正时藉此调整折叠床至V型位置闭合截骨处),由后正中入路将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关节暴露,骨膜下剥离至横突,根据解剖标志进行双侧或单侧椎弓根钉置入,患侧行椎板部分切除减压,将突出的髓核摘除,将责任间隙椎间盘及上下软骨终板逐一刮除(绞刀)直至骨性终板,将咬碎的椎板骨块由责任椎间隙植入并打压至椎间隙前方,使用单枚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填塞其余部分,对上下神经根进行有效保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PEEK椎间融合器规格,之后将其斜行置入椎间隙(双侧或双节段重复上述操作),经医学影像检查确定椎弓根螺钉及PEEK融合器位置准确后加压抱紧固定椎弓根螺钉,生理盐水冲洗后常规负压引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治疗效果、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效果判断标准

1.4.1 Oswestry评价应用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掌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0表示功能正常,100%表示严重功能障碍。

1.4.2 VSA评分应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4.3 融合率经医学影像检查掌握患者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由Simmons法可知术后6个月检查结果,Cage周围出现透亮区,且过屈-过伸位拍片显示融合节段角度变化≥5°则判断为不融合。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x±s)

与双侧组比较,*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swestry评价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并发症包括术后伤口感染、椎弓根螺钉断裂等,经对症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分析[n(%)]

与双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若未获得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往保守治疗方法疗效并不理想,内固定、减压、融合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基本原则。有研究显示[3],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双侧椎弓根固定,其理论依据为单侧椎弓根固定强度仅为双侧的57%,属于非坚强固定,无法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治疗效果无法保障。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王建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自体骨行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疾病与双侧患者获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非对称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提供了准确的依据[5-7]。本研究结果显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实施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治疗后(单侧组),其疼痛及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与后路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治疗患者(双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种手术方法的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所需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提示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在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前提下,可显著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治疗费用,与董健文等[8-10]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及预后,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值得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蔚,张桦,何海龙,等.腰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 34(3):405-408.

[2]Kobayashi T,Atsuta Y,Matsuno RT,et a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ngruent sagittal spinal alignment in an adult cohort[J].Spine,2004,29(6):671-676.

[3]杨惠林,Yuan HA,陆俭,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4):406.

[4]王建,周跃,初同伟,等.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6(19):1445-1448.

[5]Glassman SD,Berven S,Bridwell K,et al.Correlation of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adult scoliosis[J].Spine,2005,30(6):682-688.

[6]沈建雄,张智海,邱贵兴.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脊柱外科杂志,2012,3(1):23-25.

[7]黄停.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16-117.

[8]董健文,冯丰,赵卫东,等.双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 43-45.

[9]曾岩,陈仲强,郭昭庆,等.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0):753-756.

[10]郝定均,贺宝荣,刘团江,等.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4):320-324.

(收稿日期:2014-04-14本文编辑:许俊琴)

1.3 手术方法

按照自由选择方式将48例患者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单侧组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双侧组给予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常规麻醉后,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腹部(以软垫支持膝、髂骨嵴、肩、胸等部位)减少术中出血,在手术折叠床转轴安置截骨处(利于进行矫正时藉此调整折叠床至V型位置闭合截骨处),由后正中入路将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关节暴露,骨膜下剥离至横突,根据解剖标志进行双侧或单侧椎弓根钉置入,患侧行椎板部分切除减压,将突出的髓核摘除,将责任间隙椎间盘及上下软骨终板逐一刮除(绞刀)直至骨性终板,将咬碎的椎板骨块由责任椎间隙植入并打压至椎间隙前方,使用单枚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填塞其余部分,对上下神经根进行有效保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PEEK椎间融合器规格,之后将其斜行置入椎间隙(双侧或双节段重复上述操作),经医学影像检查确定椎弓根螺钉及PEEK融合器位置准确后加压抱紧固定椎弓根螺钉,生理盐水冲洗后常规负压引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治疗效果、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效果判断标准

1.4.1 Oswestry评价应用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掌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0表示功能正常,100%表示严重功能障碍。

1.4.2 VSA评分应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4.3 融合率经医学影像检查掌握患者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由Simmons法可知术后6个月检查结果,Cage周围出现透亮区,且过屈-过伸位拍片显示融合节段角度变化≥5°则判断为不融合。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x±s)

与双侧组比较,*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swestry评价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并发症包括术后伤口感染、椎弓根螺钉断裂等,经对症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分析[n(%)]

与双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2],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若未获得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往保守治疗方法疗效并不理想,内固定、减压、融合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基本原则。有研究显示[3],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双侧椎弓根固定,其理论依据为单侧椎弓根固定强度仅为双侧的57%,属于非坚强固定,无法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治疗效果无法保障。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王建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自体骨行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疾病与双侧患者获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非对称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提供了准确的依据[5-7]。本研究结果显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实施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治疗后(单侧组),其疼痛及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与后路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治疗患者(双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种手术方法的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所需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提示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在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前提下,可显著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治疗费用,与董健文等[8-10]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及预后,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值得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蔚,张桦,何海龙,等.腰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 34(3):405-408.

[2]Kobayashi T,Atsuta Y,Matsuno RT,et a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ngruent sagittal spinal alignment in an adult cohort[J].Spine,2004,29(6):671-676.

[3]杨惠林,Yuan HA,陆俭,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4):406.

[4]王建,周跃,初同伟,等.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6(19):1445-1448.

[5]Glassman SD,Berven S,Bridwell K,et al.Correlation of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adult scoliosis[J].Spine,2005,30(6):682-688.

[6]沈建雄,张智海,邱贵兴.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J].脊柱外科杂志,2012,3(1):23-25.

[7]黄停.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16-117.

[8]董健文,冯丰,赵卫东,等.双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 43-45.

[9]曾岩,陈仲强,郭昭庆,等.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0):753-756.

[10]郝定均,贺宝荣,刘团江,等.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4):320-324.

(收稿日期:2014-04-14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