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内容设置

2014-09-11陈瑞霞

甘肃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生成性

陈瑞霞

〔关键词〕 拓展性阅读; 预设性; 生成性;

经典; 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7—0053—01

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对课外读物的选取缺乏一定的判断和认识能力,因此,教师恰当适时科学地引导便尤为重要。对阅读材料的选取应立足学生的阅读水平,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因此,拓展阅读的内容可包括如下方面。

一、预设性拓展

(一)名著阅读。阅读名著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兴趣。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必读的名著作品主要有:《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等。确定内容的同时应注意通过课堂学习、影视作品、图片展示、故事片断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从名著中获得知识和营养,提高语文能力。

(二)课文文本知识的延伸。以课本的文本作为出发点,并由此拓展开来,由精读一篇文章带动阅读许多其他相关作品,有效地扩大自己的涉猎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1. 课前搜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资料,如作家介绍及轶闻趣事、体裁资料,总体了解感知课文。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鲁迅先生的奇闻轶事,从这些故事中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让学生更完整更充分地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这有助于课堂上对鲁迅作品内容的理解。

2. 同题材、同作者作品的比较性拓展阅读。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是引导学生会读书。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学会课本知识以外,还要充分掌握阅读方法,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既是对课堂阅读内容的拓展,又是对阅读方法的巩固。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可推荐阅读《药》《〈呐喊〉序言》借此了解作品中麻木的看客形象;学习《孔乙己》时可拓展阅读《祝福》《范进中举》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笔下的受侮辱受损害的人物形象,同时学习作者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再如学习《出师表》时可拓展阅读《隆中对》及《三国演义》,让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诸葛亮的形象及智慧;还可以介绍阅读《陈情表》,两篇千古名表,一忠一孝,学生可以充分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忠孝观,也可以深入体会“表”这种文体的特点。

3. 课堂内拓展阅读资料展示。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背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学习《旅鼠之谜》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课堂上引用了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所写的一组关于人口快速增长的数据,数据中人口总数量与地球质量的比较,触目惊心地揭示了人口增长对地球的危害。课文主旨顿然显现。

(三)健康读物自由阅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读自己喜爱的读物。可由教师或同学之间推荐相关读物。这方面我主要推荐《读者》杂志,《读者》作品篇幅短小却又意味隽永,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及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互相推荐的作品也不乏优秀之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明朝那些事儿》等作品,激发了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生成性拓展

1. 学生解答。对于课堂中生成性问题,可先向学生询问,那些阅读水平较高,知识丰富的学生,如果能当堂回答这些问题,不仅解决了其他同学的疑问,也可成为拓展阅读的榜样和示范,激励其他同学多读多思。

2. 教师解答。如果学生的提问在教师的回答范围之内,教师可当场解答。当然,在解答中教师不可知无不言,可提供资料、介绍书籍,点到为止,而应该省去结论性、个人观点性的内容,引发学生自主多元地思考探究。

3. 师生共同研读资料,合作探究。面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师生都不能当场解答或争执不下的问题,师生可商议一定的研究专题或方向,课后各自查阅资料得出自己的观点,并交流探讨。如在学习《出师表》时,有学生提出,面对这样的表文,刘禅会怎样对待和处理,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多种多样,而且有许多新的见解。对此,很多同学在课后经广泛阅读探究之后得出独特的观点,最为突出的是一同学结合史料和自己的思考写出了一篇题为《何不思蜀》的文章,令人异常惊喜。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性阅读生成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