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2014-09-11
“替父道歉”的
逆向教育令人欣慰
由一个座位引发冲突,从语言到肢体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当事双方都受了轻伤。而事件的结束则是因为当事人的女儿站出来,通过“替父道歉”给双方都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双方才回归理性,化解了这场风波。
大人本是孩子的榜样和导师,结果却行为失控,反在道德问题上被孩子“逆向教育”。女孩的表现说明,即便在功利而浮躁的当下,孩子还依然保有最基本的道德感,有明确的是非观,和一定的担当。这证明日常的价值教育发挥了作用,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是非评判产生了关键性影响。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对孩子进行文明、和谐、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也能对成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与别人分享教育秘籍时,也多次提倡“孩子纠正父母缺点”的逆向教育。“小手牵大手”的逆向式教育给予人最大的启示,或许不在于个案的表现,而更多在于如何通过道德价值教育,塑造孩子的人格与素养,进而影响到成人乃至整个社会。(唐 伟)
实事求是体察细节比收集数据更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1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后,“中国无校进百强”成为网络热议的关键词。希望中国高校在世界舞台上日新日进是美好愿望,希望通过各种评价来明晰自己的发展方位和努力方向也是积极的事,但若是仅盯着“百强”不放,是不是功利心太重,眼界太窄呢?
事实上,这份排名集结的,仅仅是一些世所公认的成果型指标。这些数据能解决榜单本身的权威性问题,却体现不了任何一个年度、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学术事业中获得的任何实质性进展。换言之,在这些“权威统计结果”面前,一个学校的个性和特长、在各个细分领域的成长状况、一线学者的个体努力都被“一锅炖”了。
如此粗放的方式,就像一张没有生气的考勤表,关心的只是出席率,不能全面地体现一个学校的价值。在这个评价清单里,只读得到过去,看不清未来。对于我国的大学来说,能通过公正透明的数据分析,来明晰自己在世界学术事业中的地位和方位是非常必要的。但比收集这些数据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要实事求是地去体察细节,给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展多做一些细致入微的体检。
(柳 森)
5元独生子女费是一道民生考题
每月5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曾经成为整整一代人的家庭记忆。但是,从1982年起实行的这一奖励政策,32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5~1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在目前物价水平下,几乎可以忽略。
关于5元独生子女费30多年来几无变化或变化不大的争议,作为焦点新闻被媒体关注和引起热议早就不是第一次。时代在变,很多政策也都与时俱进。反回来再看独生子女费,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能够办很多事,的确起到鼓励少生和补偿少生的意味。但随着物价水平变化,5元钱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32年未变,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有关方面对民生不够重视甚至漠视。
5元独生子女费里有民意,更包含着民生。我们需要这样的民生温暖政策,能够像社会抚养费征收一样,能够有一个固定的调整模式和制度,与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的调整形成联动机制。甚至,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的调整,要以独生子女费的调整为前提,否则不能调整。(余明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