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闲暇生活的调查分析
2014-09-11罗沙
罗沙
〔关键词〕 高中生;闲暇生活;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26—01
所谓高中生闲暇生活是指在闲暇时间内各种活动及其状态的总和。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办学行为的逐步规范,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增加,几乎占到了高中生全部生活时间的近一半。高中生闲暇生活的质量,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解高中生闲暇时间安排和闲暇活动状况以及学生对闲暇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我们开展了高中生闲暇生活的相关调查,探析高中学生闲暇生活的特征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以某中学为例,选定高一和高二年级各3个班作为调查单位,对3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据统计,男生172人,占53.8%,女生148人,占46.2%;走读生239人,占74.7%,住校生81人,占25.3%;城镇学生261人,占81.6%,农村学生59人,占18.4%;理科生215人,占67.2%,文科生105人,占32.8%。
二、高中生闲暇生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 高中生在闲暇时间中学习仍然排在第一位,高中生学习的时间最长,闲暇时间最少。
2.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闲暇生活单调,闲暇活动主要是为了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3. 部分学生自控力不强,不能合理安排闲暇时间。
4. 高中学校因受时间、场所、人员、经费及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较少。
5.学生对发展型闲暇活动的渴望还得不到满足。
三、高中生闲暇生活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高中生闲暇时间被挤占。其次,家长期望过高导致家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限制孩子的闲暇时间,高中生闲暇时间被剥夺。最后,整体教育理念落后,闲暇教育缺失。
四、对策与建议
1. 学校层面。(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总抓手,加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统筹考虑和安排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与教学进度,创新作业布置,逐步改变时间加汗水的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走减负增效之路。(2)在中学开展闲暇教育势在必行。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与闲暇时间密不可分,学校要努力承担起闲暇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实施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切实的保障。(3)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密切家校合作,帮助家长科学指导管理孩子,切实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2. 教师层面。(1)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当把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当怎么做,向优质高效课堂要质量。(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计划地开设学法指导课,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规划,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与习惯,学会有效利用自主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不断加强分层次教学的研究,科学调节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有效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能力结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每位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3. 学生层面。(1)高中生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为增加升学机会,必须利用闲暇时间来提高竞争力。高中生在周末和寒暑假,每天要坚持至少5小时的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进行自主学习。(2)要分清主次,提高闲暇时间利用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发展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对自己有帮助、有意义的事,争取每天都有实质性的收获。(3)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制定体育锻炼计划,每周留出足够时间进行锻炼;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保证读书时间;要合理使用电脑,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要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学有所得。
4. 家长层面。(1)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家长要认识到学生负担过重的危害和减轻负担的重要意义,突出闲暇时间教育的地位,尊重孩子合理的闲暇生活的时间和权利,让他们为未来的闲暇生活做准备。(2)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家长要放下身段,多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打开心扉,倾诉心声,减缓压力。要讲究沟通技巧,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高中生对考试成绩的波动非常敏感,家长要保持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与心态变化,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应让孩子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3)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时间,是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重要因素,要帮助孩子改掉拖拉和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家长要耐心、细心,爱要有度,严要有格。注意汲取别人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与孩子一起成长。
5. 社会层面。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的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完成,三位一体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加强各类校外青少年教育阵地的建设,积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和日常监管,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