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

2014-09-11余春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3期
关键词:毕业生研究生学生

余春梅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河南 中牟 451464)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

余春梅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河南 中牟 451464)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据教育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699万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对于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降低,导致了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高等教育的问题,二是市场的问题。因此,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改革。

高校;就业难;新思考

一、高等教育自身体制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1.我国教育政策存在明显的短视倾向。政策的短视最好的体现就是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据教育部统计,我国2012年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17200人,博士生67216人。而在200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总数还仅为26万多人,十年间翻了一番。研究生扩招的政策使就业压力在短期内得到了缓解,然而这只是暂时将就业压力向后推移而已,对于长期则不利。现如今研究生扩招的弊端已经显现,史上最难就业年随之而来。更加严重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德曼在一篇博文中提到,根据他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以上的学历,随着学历的升高,学历的附加值也越来越低甚至到达零增长。如果克鲁德曼的结论是正确的话,以后的研究生会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一点值得警惕。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相关部门并没有做到提前预测,只是针对当前年度的问题制定政策,最终导致了火山喷发式的2013年的世上最难就业年。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制定的各种政策应该考虑长远效应,对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提前预测,尽早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时期内保证就业市场的供需均衡,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2.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问题。首先,现今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而随着用人单位招聘的理性程度提高,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对学生的全方面的能力要求就越来越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而现今的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并未接受过此类培训和教育,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进入企业之后仍然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和适应,这就导致了用人单位偏好有工作经验的跳槽者,而不愿意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其次,各高校争相建设科研型高校,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培养。在这一方面,高校混淆了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建设科研型高校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培养学生的手段,旨在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出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一部分高校把建设科研型高校当作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把手段当作目的。比如,一些水平较高的资深教授往往不在本科阶段授课,将重心放在科研上,大学生接触的大部分为刚刚进入教学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和资深教授在理论功底、教学经验、授课技巧、人生历练等各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学生无法接受最好的教育。高校需要将最优资源配置到学生的培养中,科研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最后,师资队伍的发展滞后于办学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为师生比例过高,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人发展。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特长,兼顾个体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需要调整教育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企业要求的是人才的即用性和创新能力,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迎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同时理论教育不能放松,加强对学生全方面的管理,尤其是课堂出勤率的提高和各种考核难度的增加。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严进宽出,高校应该严把出口,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掘自身潜力。

二、我国市场以及市场和高校教育脱节导致就业难

1.总量失业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总量失业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市场吸纳能力滞后于毕业人数的增长所导致的。由于我国经济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面临困境,增速放缓,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主体——民营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国企则普遍效率低下,吸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也略显不足。第三产业仍然发展缓慢,第二产业由于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原因,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的能力无法跟上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再加上前面提到过的若干年前研究生扩招政策导致的毕业生人数近些年来大幅增加,就产生了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失业。

2.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产生。结构性失业是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的。高等教育专业必须反映经济结构对人才的需求,而我国现存的教育体系僵化,主要表现为在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既有结构的约束下,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脱节乃至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越来越难以预测,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变化缓慢,远远跟不上经济环境变化的速度,政府对专业的开设和调整并没有长远地规划和高效快速的决策,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提出的“6+1”产业链理论中指出:产业链分为7个环节,其中的“6”是指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1”是指产品制造。而我国只是掌握了7个环节中利润最低的产品制造,其他环节大部分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而在这7个环节中,真正需要高素质人才也就是高校毕业生的是前6个环节。产品制造环节需要的只是廉价劳动力,也就是说,我国的产业结构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高校毕业生,只需要像富士康一样的人员结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整合整条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由于前面提到过的原因,我国市场并不需要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那么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提高相关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附加值。把握住真正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产业链的前六个环节,整合整条产业链,抛弃简单、落后的生产方式,在企业中引进科学管理和科学生产,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才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大力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区域性的调节,使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将高校毕业生引导至西部,这样就能提供大量的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3.科技的高速发展产生的异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自动化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对于劳动力和人才的需求。举例来说,富士康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生产;美国道琼斯指数中的联合技术公司,雇佣人数21万,7年来产值增长35%,但是雇佣人数下降了3%。以医生为例,美国放射科医生所需的平均培训时间为13年,年薪30~50万美元,但是美国近年研发出了一款模拟识别系统软件,可以代替医生的工作,成本只有以前的1%。再以律师为例,以往,一起大型的官司需要10个以上的律师来调阅大量文件,搜集各种资料。根据2011年纽约时报报道,一款名为blackstone discovery的软件可以取代律师搜集资料的工作,只需一位律师操作这款软件就可以取代10位律师搜集资料的工作,而且准确率要比人工高出一倍。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软件和机器替代人工的潮流,但是确实值得警惕,相关部门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再一次就业难问题的“火山喷发”。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市场、高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协同共进,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积极展开合作,紧密配合,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G646

A

1674-9324(2014)13-0241-02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2012-FDY-134)。

余春梅(1981-),女,硕士研究生,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毕业生研究生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生写话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