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联酸加砂压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①

2014-09-11车明光王永辉袁学芳彭建新朱绕云马滨林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酸蚀反应速度支撑剂

车明光 王永辉 袁学芳 彭建新 朱绕云 马滨林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中国石油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

(3.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4.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巴州塔里木测试分公司)

天然裂缝和孔洞是塔里木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物探解释裂缝、孔洞发育的串珠和片状强反射区域占30%左右,这类储层通过酸压改造,多数井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而裂缝和孔洞不发育的杂乱反射区域占70%左右,这类储层酸压成功率低,除了储层物性差,酸压措施的不足也是影响效果的主要原因,如:岩石蠕变导致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降低,酸蚀裂缝有效期短;闭合应力高,酸蚀裂缝内没有支撑剂充填,裂缝闭合;酸蚀裂缝距离短等[1]。水力压裂由于支撑剂的支撑作用,高闭合应力条件下可以保持较高的导流能力,但常规压裂液为非反应性流体,不与碳酸盐岩反应,无法很好地沟通储层中的微裂缝[2]。提出交联酸携砂压裂技术,集成了酸压和加砂压裂工艺技术的优点,具有较为全面的功能[3-4],能够形成更长的高导流酸蚀-支撑复合裂缝,提高措施改造的有效率[5]。

1 交联酸携砂压裂技术

1.1 交联酸基本组成和特点

交联酸酸液体系主要由稠化剂和交联剂组成,同时添加有助排剂、缓蚀剂、破乳剂、铁离子稳定剂、破胶剂等,共同形成优化的交联酸液体系,针对不同盐酸需要添加调理剂。交联酸的基础配方为:

基液:10%~28%(w)盐酸+0.8%(w)稠化剂+2%(w)缓蚀剂+1%(w)助排剂+1%(w)铁离子稳定剂+1%(w)破乳剂+0~1%(w)调理剂

交联剂 交联剂A∶交联剂B=1∶1

交联比 100∶(0.5~1.0)

w(破胶剂) 0.10%~0.15%

交联酸的基液黏度一般为30~36 mPa·s,交联酸与交联剂在地面按比例混合,交联时间可以控制在15~200 s,交联酸冻胶在120 ℃、170 s-1剪切60 min后,黏度保持在200 mPa·s左右,能够满足携砂施工要求,如图1所示。交联酸破胶使用胶囊破胶剂,胶囊在地层闭合压力作用下破碎并释放出破胶剂,促使交联酸破胶,破胶液黏度<5 mPa·s。

1.2 酸岩反应速度实验

酸岩反应速度决定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影响裂缝表面的刻蚀形态,从而影响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和导流能力。通过交联酸的酸岩反应速度实验,优选携砂的交联酸含量。使用旋转岩盘仪装置进行140 ℃条件下不同质量分数交联酸的反应速度测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酸的质量分数为8%~16%时,酸岩反应速度在(5.6~10.7)×10-6mol/(cm2·s)之间,酸的质量分数大于16%时,酸岩反应速度明显加快。酸携砂施工过程中,高含量支撑剂阶段酸的质量分数选择10%~15%,利用酸液的黏性携砂,同时需要保持一定的酸液含量,在人工主裂缝延伸方向不能沟通的储层,利用酸液侧向滤失形成不均匀刻蚀,提高导流能力,形成带有酸蚀和支撑的复杂人工裂缝。

1.3 w(酸)为20%的交联酸携砂性能

在90 ℃实验条件下,支撑剂在交联酸中的沉降速度为0.015 mm/s,满足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支撑剂沉降速率要求。图3为90 ℃水浴条件下,在含有320 kg/m3砂的交联酸中加入大理石反应,酸岩反应30 min后,交联酸仍具有良好携砂性能。实验说明交联酸的酸岩反应速度慢,在酸岩反应过程中能够保持足够的黏度携砂。

1.4 导流能力实验

使用FATSC导流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对比酸蚀裂缝和酸蚀岩心板上铺支撑剂两种条件下的导流能力,根据API.RP6推荐的公式[6],计算酸蚀裂缝和酸携砂裂缝导流能力:

(1)

式中,WKf为裂缝导流能力,μm2·cm;Q为体积注入排量,mL/min;Δp为压差,MPa;μ为液体黏度,mPa·s。

图4是在带有酸液刻蚀沟槽的岩心板上铺置质量浓度为2.5 kg/m3的支撑剂后进行导流能力测试。实验前后结果见图5,有效闭合压力>30 MPa后,由于支撑剂的支撑作用,铺置支撑剂后测试的导流能力变化相对平缓。通过填砂,能有效提高酸蚀缝的导流能力,尤其是酸蚀缝的前缘,由于酸浓度降低,刻蚀导流能力值很低并失效,添加支撑剂有利于获得长的有效裂缝,是补偿酸蚀裂缝短的有效手段。

1.5 交联酸携砂压裂模拟

模拟研究交联酸携砂压裂工艺,实现交联酸携砂压裂的优点,模拟结果见图6。在酸携砂前注入压裂液造缝降温,为交联酸提供更有利的携砂条件。为了降低酸蚀作用对支撑剂导流的影响,在高砂比阶段降低酸液含量。交联酸携砂压裂的工艺思路为:低砂含量加砂采用质量分数为20%的交联酸,以酸液刻蚀和侧向沟通为主,高砂含量阶段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交联酸,以支撑剂的支撑作用为主。

2 现场应用

表1 交联酸携砂压裂井施工参数和效果

交联酸携砂压裂技术在塔里木油田现场试验8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有效6井次。施工井的基本情况和施工主要参数见表1。施工井深最深

6 708 m,温度160 ℃,纯酸液加砂量最多40 m3,最高加砂质量浓度622 kg/m3。交联酸携砂压裂技术应用的储层条件普遍较差,多数井酸压后无效,或是裂缝、孔洞不发育,属低品位碳酸盐岩储层,在储层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交联酸加砂压裂获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说明该工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 结论和认识

(1) 交联酸的基液黏度为30~36 mPa·s,交联时间可以控制在15~200 s,交联酸冻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在120 ℃、170 s-1剪切60 min后,黏度在200 mPa·s左右。

(2) 通过酸岩反应速度、导流能力实验及交联酸携砂压裂模拟,提出了新型的交联酸携砂压裂工艺技术,前置液造缝降温,质量分数20%的酸携低砂含量支撑剂,质量分数10%的酸携高砂含量支撑剂,更有利形成高导流的酸蚀-支撑复合人工裂缝。

(3) 交联酸携砂压裂技术作为新的储层改造工艺,在裂缝和孔洞不发育的低品位碳酸盐岩储层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伊向艺,卢渊,李沁,等.碳酸盐岩储层交联酸携砂酸压改造新技术[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5(11):837-839.

[2] 白建文,胡子见,侯东红,等.交联酸携砂压裂工艺在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9,31(5):116-118.

[3] 吴月先,徐健康,钟水清,等.技术创新思维模式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2009,28(2):48-49.

[4] 吴月先,马发明,赵业荣,等.酸化与加砂压裂协同作业技术及其优势[J].石油钻探技术,2009,37(1):69-72.

[5] 罗云,刘爱华,王俊明,等.交联酸加砂酸化压裂技术在复杂岩性油藏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8,29(2):266-269.

[6] 蒋卫东,汪绪刚,蒋建方,等.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模拟实验研究[J].钻采工艺,1998,21(6):33-36.

猜你喜欢

酸蚀反应速度支撑剂
水平井多簇支撑剂分布数值模拟
粉煤灰陶粒石油压裂支撑剂的制备与表征
为什么鸟群飞行时不会彼此碰撞?
影响瓷贴面粘结因素的研究进展
动物也秒懂
动物也秒懂
前牙酸蚀症的临床治疗体会
油气压裂支撑剂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
热酸溶液蚀刻对氧化锆粘接强度的影响
支撑剂返排控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