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治疗45例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比较研究
2014-09-11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1
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治疗45例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比较研究
董甜甜1曹敏1冯园园1胡心月1郑渝凡1王园1唐懿1于晓华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1
目的通过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以指导临床的优化选择。方法将45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视觉类比量表观察三种方法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艾灸组及耳豆组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总有效率均达100%;从治愈率来看,艾灸组优于针刺组和耳豆组(P<0.05)。结论针刺组、艾灸组及耳豆组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均有效;根据优化原则,艾灸法最佳。
针刺;艾灸;耳穴压豆;气滞血瘀型痛经
痛经是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是青年女性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56.06%[2]。有的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气滞血瘀型痛经为痛经中多发的证型,其临床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乳房胀痛、恶心呕吐、舌暗及脉弦等症状,针灸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对45位痛经患者的治疗,将对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不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招入45名志愿者,本着自愿原则本人亲自签署志愿书。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分为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3组,每组15人。所有病例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年龄在18~23岁之间的青年女性。各组在年龄、病程、治疗前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3](6版)制定的痛经诊断标准拟定: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1]制定气滞血瘀型痛经诊断标准拟定: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或有烂肉样物排出,块下则痛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1.3 纳入标准 符合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诊断标准;年龄18到25岁;接受本疗法前1个月月经周期未接受其他治疗,且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任何有关痛经的药物。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已随机分组但未按规定治疗者;有紧急情况被迫退出者;不能耐受针刺、艾灸或耳压刺激者。
1.5 治疗方法 针刺组操作方法:取穴:太冲、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地机、血海、水道、合谷;操作:用75%的乙醇常规消毒,选用0.32mm×40mm毫针,直刺25~40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均匀提插捻转。留针30min,隔日一次,留针期间间隔10min行针一次。艾灸组操作方法:取穴:气海、神阙、中极、水道、太冲,行隔姜灸,三阴交、血海,艾条温和灸,每穴30min,隔日一次。耳穴压豆组操作方法:取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肾、脾,两耳交替,3日一换。三组均自月经来潮前两周左右开始治疗,至月经结束为止;连续治疗3m,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并记录。
1.6 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常用的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法[4]评定痛经疼痛程度。将疼痛程度分为0-10级,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选择能符合自己疼痛的数值。
1.7 疗效标准 设治疗前的VAS评分为A,治疗后的VAS评分为B,则VAS的加权值=(A-B)/A×100%,治愈 VAS 的加权值≥75%;显效 VAS 的加权值为50%~74%;有效 VAS 的加权值为25%~49%;无效 VAS 的加权值<25%。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资料或成组资料的t检验(方差齐时)或t′检验(方差不齐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说明三种疗法均有效;从治愈率来看,艾灸组的优于针刺组和耳豆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三组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比较
注:与针灸组和耳豆组比较,P<0.05。
3 讨论
痛经的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胞宫失养。而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情志因素和感受寒邪所致。情志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经气涩滞不畅,不通而痛;寒客胞宫,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5]。而《黄帝内经》所载“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则是疼痛的最主要病机,故针刺通过调节经络以调理气机,气畅则血行,进而胞宫得以濡养,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针刺可通经活络,气血运行通畅则其痛即止。三阴交穴具疏肝健脾益肾之效,为女科之要穴;《类经图翼》称关元“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气海穴可补益元气,神阙具理血调经之功,故关元穴、气海穴和神阙以充养胞宫;太冲穴为肝经输原穴,可疏肝理气,调通气机。足三里与血海穴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经为主,配地机穴、水道穴以健脾利水、疏调气血。合谷穴为镇痛要穴,与太冲配伍为四关穴,能疏调气机,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诸穴或针或灸,均能有效。
耳穴压豆有节省时间、即时按压的优势,根据病变部位选取耳穴子宫、卵巢以取直达病所之效,耳穴内分泌以调理内分泌,平衡阴阳;耳穴肝、脾、肾可疏调肝气、健脾养血、填精益髓,以调理冲任气血,使经络通、胞宫荣而不痛。
灸法为温阳祛寒的常用方法,《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采用艾灸,以其温运之力达瘀滞之处,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达到祛邪扶正的双重疗效。从治愈率而言,艾灸组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从随访结果看,艾灸因其避免针刺之惧、独享温热之感和温经散寒的持久功效而受到了志愿者的好评,并以其简便易学而受志愿者的青睐而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
[1] 罗颂平.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4.
[2]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15(4) : 219.
[3]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
[4]Jensen MP,Carolyn P,Braver S.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 pain intensity:a comparison of six methods[J].Pain.1986,27:117-126.
[5]李刚,栾利莉.针刺加艾灸治疗痛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5):47.
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24。
董甜甜(1991-),女,山东济南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0级本科1班,E-mail:14838597@qq.com
于晓华(1977-),女,山东中医药大学讲师,E-mail:yxh20041977@163.com。
R271.11+3
A
1007-8517(2014)17-0030-02
201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