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盐的暴利轨迹
2014-09-10胡志毅
胡志毅
2013年10月17日,为了厘清盐业暴利的来龙去脉,记者来到湖北省的主要产盐之地——云梦县。在为期近一周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一粒盐从矿山到盐厂,再到盐业公司,最后摆上超市货架的全部过程。
调查发现,在这个因为垄断而封闭的过程中,盐的身价在每一个节点上都在成倍地暴涨,而在暴利之下,盐产业链外表却掩饰着一层衰败景象。
作为云梦主要产盐基地的中盐宏博有限公司(下称中盐宏博),使用的仍然是20年前的落后设备和陈旧厂房,但这却并不妨碍其在产盐过程中牟取暴利。
作为食盐监管企业的当地盐业公司,办公所在地只是一座三层小楼,工作人员不足20人,却因为盐业的垄断专营而积累着大量的财富。
财富的去向令人关注,与外表的没落和渺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盐宏博在云梦投资的楼盘却光鲜大气,销售火热,而各地盐业公司也纷纷进军房地产业,大肆圈地扩张。
盐矿到盐厂
成本200块/吨
湖北省云梦县,乃古代云梦泽所在,岩盐资源丰富,素有“盐海膏都”之称。如今,云梦县岩盐矿床主要集中在隔蒲镇,当地人称之为“采卤区”。
10月17日正午,隔蒲镇盐矿,采盐的工人三三两两蹲在食堂外的屋檐下扒着午饭,远处矿洞外的抽水机震耳欲聋,略带咸味的盐矿粉尘四散。饭菜两荤两素,据工人们讲,这样的伙食在当地其他企业来说“算不错的了”。这些工人大多来自当地,每个月工资1600元,“工资不高,但工作轻松”。
隔蒲盐矿的开采类似于采石油,通常都是成对地打深井。从一端把清水注入到地底几百米处,将含盐的矿物化开形成卤水,再将卤水由塑料管运送到十几里之外的盐厂。这一流程和几百年前没什么区别,只是用电力代替了人力。
卤水需要被热电厂产生的蒸汽浓缩成20%左右的盐晶体,然后经过洗盐、离心、干燥等步骤制成盐产品。
一般来说,一吨盐需要消耗4立方米的卤水,而消耗一吨煤能制成4吨盐。从盐矿到盐厂的过程中,“加上人工、煤等成本,一吨盐的成本大概在200元。”一位在盐矿工作多年的工人说道。
盐厂到盐业公司
出厂价500元/吨
卤水从盐矿被输往盐厂然后制成盐成品,而位于云梦县城南一隅的中盐宏博就是当地主要产盐企业之一。
10月20日,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中盐宏博厂区,从外表看,盐厂显得破败不堪而又颇显神秘,大门旁没有明显的公司标识。
厂区右侧是制盐车间,两根灰色烟囱冒出淡淡的黑烟。走入其中,巨大的轰鸣声不断传来,运输管道旁的水池内可以清晰看到流出的深绿色液体。厂区内有包括热电、制盐、分装在内的多个生产部门,厂房均显破旧。
事实上,由于制盐技术没有提升,中盐宏博自1989年建厂至今,厂区设备再没有进行过任何更新,下午两点半上班时间,工人三三两两地走进厂区。这里的一切实在很难让人将其与垄断和暴利挂钩。
生产调度中心经理汤镇环在盐厂已工作了28年。据其透露,盐厂的产能每年能达到120多万吨。除掉5万吨食用碘盐的销售由湖北盐业公司统一配给外,其余部分都是由公司自行销售。
而中盐宏博销售部门王经理证实,5万吨食盐的出厂价平均在500元/吨。
盐业公司到商户
售价1050元/吨
云梦县盐业公司所在地只是一栋三层小楼,工作人员也只有20人左右,但在云梦县盐产业链中,盐业公司却权力颇大。
“盐厂和我们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云梦县盐业公司二楼盐政科室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据其介绍,各地盐务管理局和盐业公司是同一套办公人员,盐务管理局局长兼任盐业公司总经理,颇有些政企合一的意味。
湖北盐业系统分为省、市、县三级管理。云梦县盐业公司由孝感市盐业公司管理,而孝感市盐业公司属湖北省盐业公司管理。
即便国家早在1995年就已经放开了工业盐的经营许可,但至今全国多地的盐务管理条例仍与上位法冲突,规定工业盐必须由各地盐业专营公司批发销售。
事实上,云梦盐业公司不仅负责当地食用盐的配给和管理,同时仍保留对工业盐市场的监管。而这样的监管也往往意味着工业盐市场的不完全开放。
上述负责人称,食盐的销售商必须取得当地盐业公司颁发的食盐专营许可证。盐业公司从盐厂采购食盐,按照份额配送至各家商户。“我们对商户采取免费配送制。一吨食盐价格是1050元,货车运到各个商户处,由其按需购买。”
从盐厂到盐业公司,盐的价格翻了一倍多。而据了解,盐业公司给中盐宏博每年食盐的配额是5万吨,每吨以50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以此计算,单单盐业公司从中盐宏博产量中获得的差价就超过2500万元。
商户到消费者
售价约3000元/吨
目前,超市普通包装的精盐一般是每袋500克,其最低售价大概是每袋1.2元,有些食盐每袋要卖到1.5元,甚至更高。照此计算,消费者买到手中的食盐,每吨售价在3000元左右。对于其中利润的去向,云梦县盐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仅表示售价由物价局制定,盐业公司有专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
房地产成暴利出口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因为垄断专营,食盐产业完全是一个封闭的利益链条,暴利在链条中成倍增长,其去向却不为人知,而正是这种封闭成为滋生腐败和混乱的温床。
事实上,作为生产方的中盐宏博并没有给员工带来如外界想象般垄断行业应有的优厚待遇。据了解,厂里每月人均工资算进加班费也仅仅1600元左右。
中盐宏博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厂里有1200多人。由于工资太低,不少工人都已离开盐厂。现在正常上班的最多不过几百人。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处于垄断的盐厂近几年实际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每年亏损额高达2000多万元。
对此,中盐宏博办公室主任黄汉彪向记者坦承盐厂近年来确实处于亏损状态。“采卤区去年塌方,因而导致盐厂效益下降。”黄汉彪解释道。
“这个厂只有垮!”中盐宏博的一位车间工人提到盐厂时显得极为愤慨。据其透露,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盐厂负债累累。而另一位中盐宏博内部人士对此进行了证实,据其介绍,中盐宏博外债高达4亿多元。
盐厂的没落有很大原因在于封闭的管理系统、利润稳定所带来的管理混乱和不思进取。上述知情人称,厂区内一直存在资产被偷盗现象。施工机械、器材等时常被人运到厂区外变卖。
而更值得玩味的是,表面亏损连连的中盐宏博,却利用自身在当地的影响力频频涉足房地产业。
就在离中盐宏博厂房仅数百米的位置,宏博花园2期项目正在建设中。据工地施工人员介绍,正在施工的包括两栋楼,而投资项目的湖北博海置业正是中盐宏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资料显示,宏博花园1期1号楼共16层,144套商品房于2009年开始预售,售价每平方米3200元左右,目前,宏博花园1期已经售完。
事实上,相比制盐企业的中盐宏博,作为暴利最大获益者的各地盐业公司早已迈入房地产行业。
2010年8月,安徽盐业总公司在芜湖当地政府进行的一次土地拍卖中战胜其他两家开发商,如今正在开发一处被称为“白金湾”的高档楼盘。
在贵州、湖南等地,盐业公司也都纷纷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正成为盐业暴利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