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尚的源泉:共情思维

2014-09-10首心

方圆 2014年18期
关键词:套娃心理学家共情

首心

反社会人格的人通常会无情地利用他人,丝毫体恤不到他人的痛苦,他们能够洞察别人的想法和策略,但在感情层面上无法感受到别人的情绪。 即便如此,共情心仍然是人类善行不可或缺的一环

换位思考”也好,“感同身受”也罢,“设身处地”也好,其实都可以用另一个词来替换,这个词就是《共情时代》这本书的主题——共情心。

本书作者弗朗斯·德瓦尔是荷兰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学家和生态学家。2007年,德瓦尔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他是目前在世的全球最伟大的十几个科学家之一,同时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主要有《黑猩猩的政治》、《类人猿与寿司大师》、《灵长类动物如何谋求和平》以及《人类的猿性》等。

作为一名研究动物行为的专家,德瓦尔发现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人,不仅只是呈现出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一面——自利、好斗,即充满了“动物性”的一面,我们也有着温存的一面。温存和互助,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共情时代》的诞生,即试图为共情心“正名”,让人们关注人类这另一面。

历数人类社会出现过的种种占主导性的思潮,它们对人性的定义似乎都与“共情心”截然相反: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充满竞争的,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的出现,更是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这个带有误导性的书名。德国古典哲学,则一直推崇理性至上,即便存在道德和善,也是由理性导出的,共情等感性现象只是不重要的一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则假设一群自由自在、无所羁绊的个体为避免纷争,才组成了社会,丝毫没有看到人类具有互相依赖的社会性的一面。人类的共情心一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阻碍重重。

最先提出“共情”一词的是德国心理学家李普斯。德语中有个词,意思是“感受进去”,很好地体现出了意境,而且能够使人联想到一个动词——Involved,卷入。后来英美心理学家将德语“感受进去”这个词借用过来,变成了Empathy,即共情(或同理心)。德瓦尔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实验和案例,充分证明了共情心在动物界广泛存在。

完整的共情心包含许多层次,用德瓦尔的话讲,“就好像俄罗斯套娃”,由内到外,一层套一层。最内部的,是“情绪感染”,这是一种最初级的共情心,比如小孩子看到大人们吵闹,自己也会哇哇大哭;恒河猴看到同伴受伤了,会跑过去围住并在旁边乱跳乱叫。情绪感染是无意识的,是可以瞬间触发而不经过思考的。类似的“传染”还有笑和打哈欠,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同步效应。

“俄罗斯套娃”的次一层则是“感同身受”或“为他人着想”,这一环节是共情的核心部分。瑞典心理学家丁伯格认为这一环节也是无意识且瞬间发生的,另一个个体的感情会激起我们自身的感情。但比情绪感染更进一步的是,我们在心里会重现他人的状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即“身体先进入角色,大脑才慢慢领会”。 套娃的第三层是同情和关心,对他人提供“定向帮助”的行为。德瓦尔区别了共情与同情。与共情不同,同情牵涉人类理智和思维,是有意识的。共情心强的人不代表同情心也强,前者需要你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后者则需要你提供帮助,认真思考并付出行动。

尽管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共情心的“触发”其实也是有条件的。那些与我们关系越亲密的人,越是受到我们认同的人,就越容易引发我们的共情心。所以,看到亲人痛苦地卧在病床上时,我们会潸然泪下。

另外,越是具象的事物,也越容易引起共情心。因此,当摄像机镜头对准一个伤者,尤其是再来个面部特写的时候,我们立马就会为之动容。马戏团走钢丝的表演者会让在场的每个观众都屏气凝神,捏一把汗,甚至,即使明知道表演者会故意失足一下,营造险些掉下来的假象,观众也会不自觉地惊声尖叫起来。而那些远在异国他乡因战争或自然灾害而死亡的人,即使数量再多,对我们来讲也不过是一个统计数字。当然,人类也有很多手法可以屏蔽共情心,好收起自己柔软的一面。比如,转过头去,不去看街边那些可怜的行乞者,或者在得知敌人受到惩罚的时候,我们的共情心便会荡然无存。

前面说过,共情是一个中性词语,也不全都是正面含义。古代那些花样百出的酷刑,实际上都是以“换位思考”为前提的。某些有人格障碍的人,比如反社会人格等,其共情心是残缺不全的,缺失了“俄罗斯套娃”最内部的一层。用德瓦尔的话说,这样的人“就像来自另一星球,明明可以从他人视角想问题,却没有本该随之产生的感情,不能形成真正的共情”。反社会人格的人通常会无情地利用他人,丝毫体恤不到他人的痛苦,他们能够洞察别人的想法和策略,但在感情层面上无法感受到别人的情绪。 即便如此,共情心仍然是人类善行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对他人感受的觉察,对他人处境的洞悉和卷入,是所有高尚行为的前提。人之初,在婴儿的眼中,这是一个物我浑然的世界,他们认不出镜子里的那个小生命就是自己;而后我們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学会了区分出自我与他人;随着生命日渐成熟,共情心再度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万物联结成一体。人性,也就在这正反合的过程中逐渐升华。

猜你喜欢

套娃心理学家共情
Package Deal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有趣的套娃
人生什么最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俄罗斯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