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富二代:用倔强与爱构筑“智障儿”人间天堂

2014-09-10夕遥

妇女生活 2014年4期
关键词:脑瘫智障康复

夕遥

痴心“傻女”,

义无反顾放弃董事长“宝座”

现年34岁的周晓丽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市。她的父母是当地第一批先富起来的能人。到20世纪90年代初,周晓丽的父亲周华龙靠经商办厂已打拼成千万富翁。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周晓丽每天的日子都是灿烂的。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弟弟周锦康是个脑瘫儿,到了6岁还不会走路,连坐都坐不稳,周晓丽常常为弟弟的命运叹息。父母带周锦康去过不少大医院,但治疗效果甚微。高中毕业后,周晓丽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在父母焦灼的期待中带着弟弟继续走南闯北,苦寻名医。2001年上半年,在河北石家庄,周晓丽遇到了脑瘫专家马飞,通过几个疗程的治疗与训练,弟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周晓丽激动得热泪盈眶。

周晓丽为弟弟的付出深深感动了马飞,两人互相产生了好感,擦出了爱情火花。此后马飞随周晓丽一起来到了义乌。

周晓丽偷偷跟马飞商量,在义乌开办一家脑瘫康复部,她要和马飞一起干。开始,马飞劝说周晓丽:“训练脑瘫、智障孩子是一件很烦很累的事,你都看到了,我已学了这个专业,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你就别掺和了。再说,你爸还等着你去接班,经商才是正事,你不去,你爸会放过你?”

“经商是事业,开脑瘫康复部也是事业,我会说服我爸的!”周晓丽反驳。“我不忍心你长期干这种苦差事,晓丽,你会后悔的!”马飞一脸诚恳地说。“我有思想准备,马飞,脑瘫、智障儿也是人啊!可他们……”周晓丽说着两眼闪出泪花。马飞见周晓丽动了真情,陷入了沉思。

2002年5月1日,周晓丽与马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结婚后周晓丽向父母提出:创办一家脑瘫康复部。女儿这一令人吃惊的决定,让父母猝不及防,他们一下子愣住了。“原先不是说得好好的,待你弟弟身体好转,你就来公司上班,过两年接我的班当董事长,怎么变卦了?”父亲不解地望着女儿。母亲也在一旁苦苦相劝:“晓丽,放着好好的事不干,却要跟智障孩子打交道,没有钱赚不说,更要吃苦受累,你这是何苦呢?”

周晓丽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父亲毕竟年岁大了,公司让她接班顺理成章,她作为长女,也有这个责任,但每当回想起自己背着弟弟苦苦寻找脑瘫名医的辛酸往事,回想起这些年来遇到的一个个脑瘫儿那流着口水、歪着脑袋的样子,以及脑瘫儿家长那一双双充满悲哀和祈盼的眼神,她全身的神经就被深深地刺痛。周晓丽深知,一个脑瘫儿会拖累整个家庭。一想到这些,她就更加坚定了要在家乡办一家训练治疗脑瘫智障孩子的康复机构的决心,来帮助那些特殊的孩子和他们的家人。

“我已经决定了,爸,妈,你们甭再劝我。”周晓丽的声音很轻,语气却很坚定。“不行,我辛辛苦苦创下的公司不能没人接班,这个摊子只能由你来守!”父亲拼命地吸着烟,屋里的空气很沉闷,父女俩僵持着。

“爸!难道你忘了弟弟康复前的凄惨样?想想弟弟的人生有多艰辛!”“这……你……”周华龙脸上一阵抽搐。显然,周晓丽捅到了父亲的伤疤。他想说服女儿,但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语言,只是一个劲地抽着闷烟。

“周老板的女儿与父亲吵翻了,要办残疾人康复部啦!”这个消息在义乌城炸开了锅,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众人都向周晓丽投来惊讶的目光,说她这个人太傻了,放着董事长的宝座不要,却去搞脑瘫残疾儿童训练,简直不可思议。几个高中同学甚至不客气地说:“晓丽,你吃错了什么药!”

2002年12月的一天,寒风凛冽,周晓丽在一片反对声中,义无反顾地创办了义乌市第一家脑瘫康复部。她坚信,自己选择的路没有错!

感天大爱,

好妈妈人性温暖智障儿

脑瘫康复部创立初始,周晓丽已有孕在身,当时有7名脑瘫孩子前来治疗、训练,大的十来岁,小的四五岁,像一只只染上瘟疫的小猫软瘫在那里,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大小便经常会拉在裤子上。脑瘫儿大小便的异味,加重了周晓丽的妊娠反应,她经常剧烈呕吐,一次又一次将胆汁吐在地上。

每天,她忙着给孩子们换洗衣裤,一个孩子还没收拾完,另一个孩子又拉了,周晓丽累得筋疲力尽。“孩子们等不得,我一边吐一边给他们收拾。那一刻,我才感到了脑瘫儿护理训练的艰辛……还有过放弃的念头。”周晓丽事后对工作人员说。

然而,要强的周晓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选定的目标。过了几个月,脑瘫儿又增加了五六个……大热天,周晓丽挺着个大肚子,趴在地上双手扶着不能行走的脑瘫儿,一个一个地帮他们做强化行走训练,一个小时下来,累得她大汗淋漓。“人家怀孕要卧床养胎保胎,而晓丽整天为脑瘫、智障孩子劳累,她苦啊!”马飞心疼地对旁人说。每当看着妻子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他的心头都会涌上一股难以名状的痛楚。

一次,马飞实在看不下去了,对妻子大声吼道:“晓丽,你再这样,康复部索性关门算了!”“马飞,你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你的同情心到哪里去了?”马飞顿时哑口无言。

2003年8月,周晓丽的女儿降临人世,刚出满月,她就把女儿交给奶妈,自己又扑在脑瘫孩子的训练和照料上了。女儿这么小,离不开妈妈,一天到晚在奶妈那里哭。一次她抽空去看女儿,刚抱起女儿,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孩子们要下楼去找你,闹翻天了!”周晓丽想尽快赶回去,女儿的小手却拽着她不放,情急之下她掰开女儿的手,狠下心把女儿交给了奶妈。待周晓丽赶到时,有几个弱智孩子泪眼模糊地要扑向她,吞吞吐吐但又很用力地喊她“妈妈”。周晓丽动情地把孩子们揽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渐渐地,智障孩子越来越多,场地不够用了,周晓丽不忍心让远道而来的家长们失望而归,便与丈夫商量,将自己家的客厅、卧室腾出来做训练场地,他们和女儿则睡在地下车库里。地下车库阴暗潮湿,夏天,成群的蚊子嗡嗡作响,女儿身上被咬得到处都是红包,周晓丽只得忍痛把女儿寄宿在奶妈那里……

11岁男孩小陶,刚到周晓丽那里时连话都说不清楚,多动症明显,还伴有情绪狂躁,有时会打人、吐唾沫,吓得其他孩子都不敢接近他。面对这样一个智力残疾并伴有精神障碍的重残者,周晓丽单独为小陶开小灶,反复为他进行语言发声异常与节律矫治训练。不料第三天小陶的狂躁症发作,竟打了周晓丽一个耳光。周晓丽捂着火辣辣的脸,一股莫名的委屈涌上心头。

过了几天,周晓丽尝试用唱歌的方法调教小陶,她每天给小陶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想到这一招还真见效,小陶静静地听着,不时发出笑声,乖了许多。一段时间下来,小陶多动狂躁的现象明显减少,语言矫治训练也有了效果,学会了跟人简单交流。事后小陶的母亲得知儿子打了周老师,跪下来向周晓丽“赔罪”,被周晓丽一把扶起。

一个来自台州市椒江区的7岁脑瘫女孩小婉,坐不稳,吃饭要人喂,不会说话,员工们都感到棘手,周晓丽便亲自辅导她。下班了,周晓丽还在为小婉训练,她将小婉抱起来坐在自己的腿上,把她的双膝拉直,一只手扶着她的胸部,另一只手托住她的腰部,为她强化坐姿训练……周晓丽的腿发麻了,脊背酸痛难忍,但她仍然坚持着。经过6个月的精心训练与治疗,小婉不仅学会了走路,还能自己穿衣吃饭,并第一次开口叫了“爸爸妈妈”!小婉的父母含着热泪死活要将一个2000元的红包塞给周晓丽,被她婉言谢绝了。

如何把经过治疗与训练后基本康复的脑瘫、智障儿纳入育智教学,帮助他们学习生活常识与最简单的文化,周晓丽在酝酿着一个惊人的举措。一天晚上,周晓丽终于将打算创办义乌市残疾人育智学校的方案向丈夫和盘托出。马飞惊愕而欣喜地望着妻子说:“晓丽,这太好了!”夫妻两人一拍即合。

2005年6月,周晓丽硬是从父亲那里“磨”出了几间房子,成立了义乌市残疾人育智教育中心,招募了3名教师,周晓丽出任中心主任。在丈夫那边康复到一定程度的孩子,转到周晓丽这边,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简单的生活常识和文化教育。很多智障儿的家长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一个个拉住周晓丽的手说:“周老师,您真是我们孩子的救星和恩人哪!”

心系残障,

一定要让智障孩子活出精彩

然而,育智教育并不像周晓丽想象的那样简单!

“我当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虽然都是脑瘫或弱智,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不仅他们的康复方法不同,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光有耐心和爱心是不够的。”周晓丽说。

在育智教育中心的课程表上,“洗脸”、“穿衣服”、“系鞋带”、“辨别男女厕所”等都是一门功课,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有些孩子一个学期只能学会两样。更受打击的还是上文化课,周晓丽教了一个星期,那些孩子终于记住了1+1=2,可是周末一过,回头再问他们,又都一脸茫然了。再教,再忘记,再教……无数次失败之后,周晓丽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她哭着对丈夫说:“我能做什么?我帮不了他们……”她在矛盾中痛苦挣扎。

马飞劝慰妻子:“智障孩子的育智教育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程,急不得,一定要有超常的耐力和信心,还要掌握和运用特殊教育的技巧。”丈夫像一座铁塔立在周晓丽的身后,给她勇气与力量。

2005年底,周晓丽来到全国最先进的广东省残疾人特殊学校实习两个月。白天,她与智障孩子们密切接触;晚上,她翻资料、啃书本,还不时到专家老师那里讨教育智教育的方法技巧,常常熬到深夜一两点钟。专家们无不为之动容,一位分管教育的副校长感叹:“中国多出几位像周晓丽这样心系残疾人的人,智障儿就有希望啦!”

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了周晓丽莫大的信心。“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站起来走第一步路,第一次在黑板上写字……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周晓丽说。

育智学校在不断地扩大,但教育场地十分拥挤,房子成了周晓丽最大的困扰。求,也要求父亲再让出一部分厂房来!周晓丽做好了“啃”父亲这块硬骨头的准备。而就在这时,父亲的思想发生了剧变。

看着女儿如此痴心智障孩子的特教事业,深爱着女儿的周华龙被感动了。2006年3月,周华龙回绝了业务订单,毅然卖掉机器设备,腾空所有厂房,将3幢6层共300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部交给了女儿。一些客户目瞪口呆,纷纷指责和戏谑周华龙:“周总,你女儿疯了,难道你也跟着一道疯啦!”父亲的惊人抉择,使周晓丽倍感温暖。“爸,你真的要停掉工厂给我办育智学校?”周晓丽欣喜的目光里含着一丝疑惑。“这几年过来,你和马飞挺不容易的,爸服你了!”“爸,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周晓丽眼眶里早已蓄满了激动的泪水。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周晓丽设计出了一套“千万遍教育法”流程,使智障儿的教育效果大大提高。她还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省、国家特殊学校培训进修,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周晓丽的育智学校开始腾飞了。

2008年9月,学校的智障学生已达到215名,他们来自全国13个省(市),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22岁。根据孩子们不同的智力水平,周晓丽把他们分成学前班和一至三年级,开设了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五门课程。周晓丽指导每位老师为孩子单独制订课程表,每个孩子每天学什么,学得怎么样,都做到课前设计,课后评估。周晓丽摸索出来的这套教学方法非常管用。

2010年的一天,一位家长突然懊恼地对周晓丽说:“孩子虽然学会了加减计算,但给他钱让他买东西照样不行。”周晓丽听了触动很大。是啊,让孩子们学习不就是为了让他们生活能够自理吗?周晓丽决定办个模拟超市,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会计算。

周晓丽买来很多日用品,专门腾出一间房子,布置成一个小超市。超市里每个商品的标价都是10元以内的整数。每周有三节课,周晓丽都要扮成营业员,先将储钱罐里的10元纸币或10个1元硬币分发给孩子们,然后坐在“收银桌”前等待孩子们来“交易”。每个孩子在交钱前,要先报出手中物品的价格,然后再算出应该找回多少零钱。这个“游戏”孩子们特别喜欢,不久,上百名智障孩子都学会用钱买东西了。

无数网友赞美周晓丽为“中国最美富二代”、“智障孩子最美妈妈”,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转眼间到了2013年暑假。连续几个晚上,周晓丽都辗转难眠。马飞推推身边的妻子问:“晓丽,你又在想什么?”周晓丽沉默着。“晓丽你有什么心事快说呀。”马飞急了,拧亮台灯。橘黄的灯光下,马飞看到妻子眼角处竟挂着泪痕。“晓丽,怎么啦?”马飞有点慌乱。周晓丽这才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纸让马飞看。

借着橘黄色的灯光,马飞看到纸上写着:已从义乌育智学校走出校门的智障儿童有500多人,在读的还有238人,还有社会上……能不能让智障人在学会简单常识、实现生活自理后,让他们从事简易的劳动,体现其人生价值呢?

“好啊!”马飞一拍脑袋叫道。周晓丽紧紧抓住丈夫的手激动地说:“马飞,我们办一家庇护工厂吧,让智障人能自食其力……”周晓丽跟父亲一商量,周华龙当即决定再次出山,帮助女儿筹建庇护工厂。

2013年11月,周晓丽骑着自行车几次来到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过仔细考察,她觉得串珠花、贴商标、插塑料花等简单的手工活儿比较适宜智障残疾人做。随后,她又跑遍了义乌市所有的福利企业,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她心里却热乎乎的。“让育智学校毕业的孩子在这里得到庇护性就业,赚取一定的报酬,这样他们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为社会做一份贡献,一定要让智障人士也活出精彩!”周晓丽说得神采飞扬……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脑瘫智障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