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尔蒙很忧伤

2014-09-10曾念群

新民周刊 2014年42期
关键词:心花宁浩徐峥

曾念群

徐峥负责走肾,黄渤负责走心,徐峥的表演一如离心力,试图将看官们甩入荷尔蒙构成的斑斓宇宙。

这一次,宁浩以一个三俗的猎艳之旅的躯壳,包装了一颗追求艺术的良心,用不羁的浪子情怀,来研磨关于情感的始与终,用近乎癫狂的姿态,来结构喜剧的忧伤。

《心花路放》看似一个一路向西的猎艳之旅,其实是导演关于始终、关于放下的情感表达。郝义(徐峥)的放纵也好,耿浩(黄渤)的执念也罢,均是“你我皆凡人”的三俗存在,一面对放纵自由满是憧憬,一面对贞洁爱情难以释怀。耿浩刚刚结束了一段婚姻,却终因“小三”的存在或说生活的惯性难以放下,所以他的猎艳之旅无从开始,结果也是一路充满煞笔。郝义看似信手拈来,一路生命不息艳遇不止,最后却又无心插柳修成正果。对耿浩来说,故事的开始即是故事的结束,对郝义来说,故事的结束却是故事的开始,只有回到故事的开始,他才能放下,才能重新开始。

女性向来不是宁浩电影的宠儿,《心花路放》却是彻头彻尾的“艳色当道”。除了与猎艳之旅平行推进的文艺女汉子康小雨(袁泉)一条线,导演还为耿浩和郝义一路准备了“阿凡达”、“杀马特”、“高冷女神”和“失足妇女”四款女子。如果你仅只看到了一路波光潋滟,那就太小看宁浩了。其实四款女子并非表象上的情色猎物,而是各有各的出场使命——“阿凡达”让耿浩照见自己的无趣,看到自己的爱无能;“杀马特”让耿浩无意间当了一回“小三”,原来“小三”眼里的原配如此不堪;“女神”一度给他以新开始的幻觉,而事实证明急于用这种方式走出困境是一厢情愿的妄想;“失足妇女”的使命则是让他清醒,走心的爱情不论花多少钱都买不到。

自《疯狂的石头》以来,宁浩的电影,包括《无人区》在内,均有山寨巧借之嫌,《心花路放》则是他个人标签的一次蜕变,影片文本构思巧妙,剧本圆熟无迹。以爱情的结束为开端,最后回到爱开始的地方终了,为主人公嫁接了一个宿命的圆环。康小雨一条线开始深藏不露,给人以终将与男主邂逅于艳遇之旅的错觉,其实导演在此打了一个时间差,并用一堵白墙勾连起现在与过往。

《疯狂的石头》走俏之后,宁浩曾试图自我复制,于是有了《疯狂的赛车》,但他很快意识到透支审美等于自掘坟墓,于是转向了更加黑色的《无人区》,后又由于《无人区》深锁闺阁迟迟不得上市,不无谄媚地炮制了作文类型的《黄金大劫案》。这一次,《心花路放》延续了宁浩在喜剧路上求新求变的良好势态,并在叙事和影像风格上彻底甩脱了别人的影子,故事看似粗放、神经、大条,却是处处罗布着经得起时间解构的文学构思。同样是今年炙手可热的公路喜剧,相比韩寒的金句电影,宁浩更懂得如何用画面去讲故事,总算为职业导演扳回了一程。

《无人区》中,黄渤不过是徐峥的帮衬,到了《心花路放》,则是平行男主的设计。人物功能上,徐峥负责走肾,黄渤负责走心,徐峥的表演一如离心力,试图将看官们甩入荷尔蒙构成的斑斓宇宙,而黄渤的表演则是向心力,悄悄地抓住了看官们差一点就放浪形骸的心。情感聚合的使命大都落到了黄渤的肩上,与徐峥一张一弛,配合天衣无缝。《疯狂的石头》之后,黄渤在任何一个导演手中都是块“疯狂的石头”,而他这次重回到宁浩的手中,却成为一块雕琢完美的白玉。正是黄渤自然而富有代入感的表演,成就了宁浩这次“喜剧的忧伤”。

猜你喜欢

心花宁浩徐峥
心花为你开
谁最怕过新年?
无数心花发桃李
宁浩,累了!
徐峥 从“猪八戒”到“药神”
徐峥:理财不““囧”
巧克力的苦与甜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新媒体环境下电影宣传模式创新探索——以《心花路放》为例
著名导演宁浩的成功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