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硬普京遭遇窘境

2014-09-10朱宇伦

新民周刊 2014年43期
关键词:制裁普京乌克兰

朱宇伦

如果算得精确一些,广袤的东欧平原上,乌克兰的乱局,已经持续了近一年之久。这场缘起于欧盟东扩的肥皂剧,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发酵,人们的注意力,似乎早已不在于乌克兰国内的局势如何如何。隐藏在乌克兰乱局背后的,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几乎无处不在的美国人的阴影,才是如今最吸引世界各方关注的焦点。

普京大帝遭遇窘境

今年3月,当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同意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文件之时,有没有预料到事态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俄罗斯,这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如今正面临窘境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首先面对的是政治上的孤立,在年初的索契冬奥会上,西方各国的首脑们,罕见地集体缺席了开幕式,这无疑是在给普京一个“下马威”。

还是和索契有关,今年6月份的“八国集团”峰会因为其余七国的抵制,将主办地点由俄罗斯的索契改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俄罗斯无缘参会,这也就意味着,在实质上,俄罗斯被踢出了所谓的G8。

这还不算完,9月初在威尔士举行的北约峰会,更是实打实地成为了欧美各国联合“围剿”俄罗斯的大本营。在会上,亲欧洲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似乎忘记了刚刚和普京达成的临时停战协定,毫不客气地指责俄罗斯的军事侵略行动改变了战地局势——“一个邻国对乌克兰发起了直接的、毫不掩饰的侵略。”

政治上的动作,对于本就和欧洲关系不温不火、并且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政治体制的俄罗斯来说,或许还算不上多大问题——俄国外长拉夫罗夫就曾说,退出八国集团“没什么大不了的”。真正扼住俄罗斯庞大身躯脖颈的,恐怕是来自欧美各国轮番的经济制裁。乌克兰局势的一再恶化,使得经济来往原本较为密切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一再降温。

随之而来的,是欧洲资本对于俄罗斯国内市场的望而却步,大量的国外资本选择逃离俄罗斯市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僵局增加了俄罗斯经济的下行压力,西方制裁和潜在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资本斗争,也扼杀了国内的投资活动,俄罗斯的众多企业和银行,就此被割裂于世界资本体系之外。

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17日报道,针对欧盟制裁俄罗斯一些大企业,莫斯科方面正把欧盟告上法庭。这一迹象表明,把这些企业挡在全球资本市场门外,正给俄罗斯经济带来极大痛苦。俄罗斯经济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受西方制裁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速在今年9月份陷入停滞,而在今年的1月到8月,俄罗斯经济增速也仅仅为0.8%。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俄罗斯经济增速将可能创出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著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则随即发表声明,重申了对俄罗斯BBB-,也就是高于垃圾级一个级距的主权信用评价,并同时维持对这个评级的负面展望。而在此之前一周,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刚刚降低了对俄罗斯主权信用的评级,并在之后不久调降了一组俄罗斯银行和大企业的信用评级。“穆迪投资者服务”对俄罗斯的主权信用评级是投资级别中倒数第二的位置。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的大幅度制裁,已然导致了俄罗斯货币卢布的大幅度贬值——在过去短短的3个月之间,卢布对于美元贬值就达到了15%。卢布贬值,进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为了维持卢布的汇率水平,俄罗斯不得不减少外汇的持有量,这也就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今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外汇储备已经大幅减少550亿美元,其中約400亿美元用来扶持卢布汇率。目前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仅剩4520亿美元。

诸多不利因素之下,本就难称繁荣的俄罗斯经济恐怕更是难有喘息之机。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俄罗斯经济的一大“命门”——以石油、天然气出口为代表的能源经济。俄罗斯广袤的国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储备,从苏联时期开始,对于能源出口的依赖,就已经深深根植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中。西方各国或许认准了这就是普京的“阿喀琉斯之踵”,多种手段齐出,让国际油价一再下跌。据新华社消息,国际油价较今年6月高点已跌去25%以上,并且创下了两年多以来的油价新低。而由于当前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未来一段时间油价或将继续低迷。对于能源出口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半以上的俄罗斯来说,如果油价继续维持当前下跌势头,无疑将加速把俄罗斯推向经济衰退的深渊。

油价下跌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是俄罗斯政府财政预算的减少,进而削弱俄罗斯政府维持收支平衡和支付国家养老金及公务员工资的能力,国内社会的稳定势必会遭到影响。“普京的支持率还算高。可是,作为一个采取高风险政策的人,他必须懂得,人民、企业和政界精英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普京要好好想个办法,怎样既维持自己的支持率,又不丢面子。”俄罗斯的一位社会学专家这样说。

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制裁,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普京或许正在面临着十余年总统生涯中最大的危机。

欧盟摇摆不定

说完俄罗斯,我们就难免会把目光投向这场博弈的另一方——欧洲联盟,还有在其背后不遗余力的美国。

乌克兰危机爆发伊始,意欲东扩的欧盟,就此站到了俄罗斯的对立面。为亲西方的乌克兰当权者提供物资援助、在各大会议上联合声讨俄罗斯、在经济方面严厉制裁俄罗斯……欧盟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试图打击俄罗斯。但和足以在大洋彼岸隔岸观火、运筹帷幄的美国相比,欧盟显然做不到那么淡定。一个团结的欧盟,似乎无比强大。但是,自古以来就未曾有过大一统局面的欧洲,此时更是称不上铁板一块——欧盟内部发展状况和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在面对俄罗斯问题时,更加凸显出来。

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欧盟和俄罗斯不仅仅直接接壤,而且在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2013年为例,欧盟与俄罗斯的直接贸易额达到了3700亿美元。而和俄罗斯关系的一再恶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本年度俄欧贸易额的大幅缩水。这是欧盟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和俄罗斯经济贸易来往极为密切的德国等国家。

于是,制裁与否,不免让欧洲人进退两难。

能源问题也是欧洲人不得不顾及的一大问题——俄罗斯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带来的财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欧洲人同样依赖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欧盟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进口地区,约三成所需天然气由俄罗斯提供,而俄罗斯输欧天然气的一半要从乌克兰过境。历史上,俄乌“斗气”曾导致俄罗斯对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多次遭遇中断的威胁。今年6月份,俄罗斯干脆直接关闭了通向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

没有了来自俄罗斯的优质天然气,欧洲人的冬天,恐怕不会那么好过。

而针对欧盟的制裁,俄罗斯也发起了相应的反制裁的措施,从8月份起,俄罗斯就宣布禁运欧盟农产品,欧盟已拨款数亿欧元以补偿欧洲农业的经济损失。此外,莫斯科还在探索能代替Visa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的国内支付系统。西方的航空公司可能被禁止飞越西伯利亚,迫使飞往亚洲的航班绕一大圈。欧美的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可能被禁止在俄罗斯运营。

俄罗斯和欧盟的这一番博弈,至少在目前看来,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这显然也在欧洲各国智库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欧盟上下当前摇摆不定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证明。法国国民议会副议长、法俄对话协会联合主席提耶里·马里亚尼就表示,欧洲应放弃针对俄罗斯的恶意制裁政策,应冷静对待俄罗斯,不要感情用事。马里亚尼还说:“危机会过去,俄罗斯不会消失。它会记住曾经无端制裁过它的国家。”为此,马里亚尼敦促欧盟尽快回归到与俄罗斯的对话当中,不要自掘坟墓。

而在欧盟与俄罗斯这一番乒乓作响的交锋之外,美国人的态度,却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10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说,美国将加大对俄罗斯金融、能源和国防等行业的制裁力度,以回应其在乌克兰的“非法行动”。这似乎符合美国人对于俄罗斯的一贯态度。但是,事隔几天,10月1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描述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天在巴黎的“成功会晤”——“克里和拉夫罗夫先是在美国驻法国大使官邸外的草地上漫步,然后坐在木凳上随意交谈,半个小时后,他们愉快地走进室内,开始两个半小时的正式会谈。”克里在会后宣布,美俄将在打击ISIS领域互换情报。

这是美俄关系因乌克兰问题恶化半年来,首次出现解冻信号。这与先前奥巴马所宣称的想要“削弱并孤立俄罗斯”的说法,显然大相径庭。如此前后不一致的态度,多少彰显出奥巴马政府在当前并不明朗的国际反恐形势之下的几分无奈。ISIS的肆虐,宣告先前美国人中东战略的全面失败,奥巴马不得不从乌克兰局势中抽出一部分力量,用以对付越发无法无天的“伊斯兰国”。

而在打击ISIS的过程中,困难与阻力重重,美国人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意欲借助俄罗斯的力量,走出反恐困局。俄罗斯一直自视为在中东颇有影响力,不可能对ISIS的发展毫不关心,如今美国有求于自己,既避免在中东局势中被“边缘化”,又能缓解制裁带来的伤害,何乐而不为?普京或许真要“感谢”ISIS的首领巴格达迪了,当然,这也只是一句玩笑罢了。

风从东方来?

在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出现解冻趋势的同时,欧盟也不失时机地向俄罗斯释放出善意的信号。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15日报道,欧盟驻俄罗斯大使维乌萨科卡斯日前透露,如果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能够平静下来,欧盟将考虑在本月晚些时候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欧盟显然已经意识到,对俄罗斯不断实施和加深制裁是一把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而不得不找个借口收手。

10月23日开幕的本年度的欧盟峰会,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前提在于——烏克兰东部局势稳定,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降低的条件,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条件。先前,各方曾就乌克兰停火等问题在意大利米兰进行了一轮谈判,不过并没有任何突破,德国总理默克尔还对和平方案的实施提出了批评。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也表示,在近期内期望欧盟取消对俄罗斯制裁是不现实的。

俄罗斯《生意人报》引述俄政治学家斯维亚坚科的分析认为,没有必要严肃对待欧盟方面关于取消对俄制裁的声明。他认为,要取消对俄制裁,欧盟会要求俄放弃对顿巴斯地区的支持,甚至会要求放弃克里米亚,俄罗斯显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此外,尽管就当前形势看,制裁对欧盟已经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作为欧盟的主要盟友,美国,也是不会允许欧盟迈出这一步的。

于是,俄罗斯与西方之间,陷入一种十分微妙的境地。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普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东方,隔着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来自远东的“老朋友”——中国。其实,不止中国,日本、韩国还有东盟,诸多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体,给俄罗斯提供了更多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又是重中之重。数据最能体现俄罗斯贸易向东倾斜的程度——据俄罗斯RT新闻网报道,中俄2014上半年的贸易额达到5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13亿元),创历史新高。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俄罗斯与欧盟28国贸易额下降3.2%,但与中国贸易额增加了3.4%。

在先前李克强总理的访俄之旅中,双方也在贸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李克强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带来了经贸投资、能源、金融、高科技和人文等领域近40项商业大单。双方还将推动中俄双边贸易,到2015年的目标是100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欧亚经济带上重要角色的俄罗斯,同意了双方合作建设投资高达200多亿美元的从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铁。这意味着欧亚大陆的连接密切程度大幅度提高,一条崭新的长达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仿佛就在眼前。两国民间的合作也大有井喷之势,不久之前的“广交会”就吸引了大量俄罗斯民间企业前来参会。

可以这样说,正是乌克兰局势的不稳定,以及欧美等国的联合制裁 ,促使俄罗斯加快了经济转型,也加快了莫斯科和北京的联合。

在世界局势面临再度“冷战化”的当口,两个大国的联合,会带来什么?

恐怕不仅仅是1+1=2那么简单。11月初,北京将举行本年度的APEC峰会,中美俄等国领导人将悉数到访,这或许多少会给我们一些答案。

显而易见的是,俄罗斯不会放弃与欧洲的合作,俄罗斯联邦的风向,至少在目前,还未曾有一个定数。

究竟是风从东方来,抑或是西风东渐,摆在普京面前的,恐怕并不是一道单选题那么简单。

猜你喜欢

制裁普京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制裁与反制:西方与俄罗斯之大博弈
失控的乌克兰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