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语文”之初高中语文接轨

2014-09-10李小珍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语文语文课程新课标

李小珍

初中语文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却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即是指在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要求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及作用的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在初中与高中的协调运动中实现语文教学和谐连续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如下几点差异:

1.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造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而高中则偏重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2.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

3.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透过表面现象理解由此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

4.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5.从表达能力上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并“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高,这个变化过程,同样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衔接和心理衔接。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每一方面都应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从而更大层面上避免学生产生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缺乏信心的现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衔接

1.语文教师要有整体观念。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应对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整体认识。由此,我们语文教学只有将这三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2.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往往充满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的由于过去成绩不理想产生了迷茫、恐惧;有的由于以往战绩辉煌而仍沾沾自喜;有的由于接受不正确的外界暗示产生了敷衍应付的心态等等。所以,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首先体现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动力和情感的衔接,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一项全国范围的抽样问卷表明,初三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占 52%。另一项调查更进一步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学习兴趣水平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所以,抓住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聚焦点,做好动力、情感上的衔接,应是高中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第一策略。

其次,便是注意教材本身的关联,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高中的“语基”已由识记辨认语修知识、文学常识,变为联系具体语境的语言操作;现代文阅读已由教师指导下的浅易材料的初步理解,变为艰深文本的批判性阅读;文言阅读已由初步接触,变为全面展开深入学习。中到高中做准,就是衔接和过渡。比如初三学习的词《沁园春雪》,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教学要求不一样,但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的诗词中引入。初中学习的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样可以作为《致橡树》的引入教学,这些都是一种很好的过渡与衔接。在阅读时,不局限于同一篇作品中,要在一个大范围内比较阅读:同一作品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与茅盾的《子夜》等。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结合不同时期“景”与“物”的特点和关系来学习,给学生创设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同时着实拓展、延伸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积累。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

这里,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

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

总之,初三,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和谐统一”。通过弥合从初中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脱节”现象,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语文语文课程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