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与如何走向市场
2014-09-10阎涛
阎涛
摘 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看法,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社会现状与市场需求;存在问题方面;方法分析
一、当前社会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及现状
随着数码、网络的普及,社会中对视频处理、网页编辑、设计、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但是中职计算机毕业学生却出现难就业,薪资低的情况,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式出现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已经饱和,而是中职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术不过硬,主要领域知识不突出,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的情况,进入单位后,对于工作环境适应期需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不能适应其单位的变化,使学生在工作者慢慢的失去信心。
随着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大众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仅仅凭借一些浅显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由于形式紧迫,培养针对性专业型计算机人才迫在眉睫。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技术与市场脱节
很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都会说“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工作实践中很少用到,一些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识和技术,学校都并没有教,导致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中困难重重”,这一现象值得学校进行反思。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需要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在学校学不到真正实用的技术,学生就会放弃选择这一专业,导致学校招生困难。
2.发展“空间”小
经调查发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空间小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差,中职生就业后,不能够独挡一面,多数毕业生只参加基础性的工作,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生对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失去希望。
3.学生实操能力差
当学生们兴冲冲的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谁会中企业对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进入工作时会发现公司所研制、使用的一些软件,在校期间并没有接触过,一些操作水平高和自学能强的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和掌握新软件的使用操作,但是在这方面较差学生便会很难适应。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认真考虑市场的变化,对学进行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培养和学无所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决措施
1.针对需求,针对性培训
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必须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学校应针对与企业的计算机岗位要求进行分析,调整课程,避免盲目、笼统的学习,对于专业知识必须精益求精,避免博而不精的现象再出现。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并没有什么基础,太过专业的知识我没办法进行学习的,因此学校要循序渐进,在改革课程的同时,考虑实际状况,面向基层岗位,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练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再就业后,能夠成为初、中级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3年,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 比如“网络广告设计”这一专业,还可包含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这些多技能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入门学习阶段是非常枯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可增加实践操作课程,调查表明,学生更乐于动手操作,学校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可以使学生身心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这过程中的记忆效果也会显著增加。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可以采取自由选择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以及未来从业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教师留课后“作业”,要求每位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晚自修时间或双休日有计划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
四、结语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每一个人才的背后必定有着许多人的付出和自己不断的努力,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加扎实的计算机知识,不仅要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和心理加以正确的领导、指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更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胜利.计算机教学与“高原现象”[J].河南教育,2007(3)
[2]潘静,祁利平.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11).
[3]朱萍.高职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 J] .职教论坛.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