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园区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14-09-10琼,安,张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物流园物流园区江苏省

洪 琼,安 宇 ,张 浩

(1.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2.淮阴工学院 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0 引言

物流园区是物流企业在空间集聚的结果,是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物流园区建成以后,园区所享有的政策倾斜和区位优势已基本固定,升值空间已很有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园区的供应、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合理分配和调度相关物流资源成为了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

从我国目前的园区发展总体情况看,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部分物流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管理软件,但从供应链的层次看,园区各节点企业还是孤立运作,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差,如何加强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引导园区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根据中物联调查统计,2012年我国各级各类物流园区数量达754个,对比2008年的475个,增长58.7%[1],发展势头迅猛,具体情况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园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对比2008年数量总体上升较快,只有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及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园区数量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从园区的地理分布和数量规模可以看出,物流园区地理分布的变化既受外在经济环境的影响,又与园区自身调整、政府规划等诸多因素有关。

表1 不同经济区2008年及2012年物流园发展总体情况

在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据中物联及全国第三次物流园(基地)信息化方面调查显示:(1)从物流园区信息化投入现状来看,投入超过500万元的物流园区占50%,超过1000万元的比例占33%,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需求迫切;(2)从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来看,采用委托定制方式的比例达56%,显示物流园区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大多能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和服务特点;(3)从物流园区发展未来重点工作来看,提高信息化水平选项在所有园区重点工作统计中排在第一位,可见信息化在物流园区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3]。

随着物流园区的不断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将是物流园区发展的大趋势。虽然我国的物流园区总体数量增长迅速,但在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却相对滞后,不同地区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水平差异巨大,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各级物流园区企业孤立运作,信息共享及协同缺乏,还远没有上升到物流节点的信息协同和业务流程优化及区域物流资源整合的层面上。

2 江苏省物流园区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 江苏省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累计达431783.6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5%,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江苏与长三角地区及其他主要经济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全面深化,这将推动物流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融合,推进物流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目前,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初步形成,全省已有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物流保税园区1个,国家海关总署批准设立的B型保税物流中心3个,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2家,形成依托港口、交通枢纽道口、依托开发区、依托专业市场形成的四依托物流集聚区,重点园区,示范作用逐步增强,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体现。例如,苏州物流中心、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无锡西站物流园等一批综合服务功能全、资源整合能力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物流园区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专业物流园区发展加快,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依托钢铁、木材、医药、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张家港玖隆物流园、江苏万林木业物流中心、江苏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江苏凌家塘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专业物流园区,集整个产业链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苏州飞力达物流公司创新建立一个集分销、采购执行、物流、仓储、供应链信息系统租赁、供应链金融、行业资讯、B2C/C2C为一体的电子行业采购、物流及库存管理平台。

2.2 江苏省重点物流园区的调查分析

以江苏省31家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园(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的详细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分布情况、物流园规模、物流园类型、物流园信息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2.2.1物流园的分布

根据调查结果,全省物流园区数量分布情况,其中以苏南地区无锡、苏州两市的物流园数量较多,各占近20%的比例,其次是南通、常州、镇江、泰州、连云港等,各占近7%的比重,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地域分布特征并结合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物流园的发展受经济的影响较大,其次受港口、交通的便利性、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影响。

2.2.2物流园的规模

江苏省物流园注册资金1000万到5000万之间的占36%,注册资金在1亿以上的占26%,如图2所示。从物流园的投资额度和占地规模可以发现,目前江苏省物流园的规模总体处在中小型的水平,但总体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大型物流园的建设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图1 江苏省物流园区的分布情况

图2 江苏省物流园规模分析

2.2.3物流园的类型

依据物流园的主要功能,从生产服务型、商贸型、交通枢纽型、综合型四个方面对物流园进行分类,如图3所示,综合型的物流园占大多数,主要服务于城市配送与区域运输,物流服务业态多样化;其次是商贸型物流园,占33%,其位于供应链的后半部,是最终消费品聚集的地方;交通枢纽型物流园紧靠港口、机场、铁路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等物流设施的附近,或者位于公路主枢纽城市的周边而建,江苏省临海,京杭大运河纵贯全省,空运、陆运线发达,故而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占11%。

图3 江苏省物流园类型分析

2.2.4物流园信息化建设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江苏省物流园的信息化正在不断地发展,各个物流园区以及大型物流企业也正在积极地进行着物流园信息化的建设,物流园内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运用基本得到普及,物流条码技术、POS系统等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物流园区内部节点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协同发展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还较少,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江苏省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江苏省物流园区的详细调研情况,总结和归纳得出目前江苏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绝大多数物流园区的建设、对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作用、目的不明确,同时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运营的思维限制了信息化的发展。小物流企业由于存在着足以使企业生存的物流需求,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和压力,规模稍大的物流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软件,但和园区其他企业之间依然信息孤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及协调运作机制,也有一些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公共信息平台,但真正运作起来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很少。

第二,园区信息化建设无标可依,各行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也不一样,各平台之间互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孤岛严重。不同行业的物流信息化要求各不相同,制造业通常是以ERP为基础,扩展到物流环节,相比之下,连锁分销业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得到更多的重视。正是由于各行业的要求不一致,使得物流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难以统一到一个信息化模式下。

第三,园区物流基础设施总体不够完善,泛在环境下物流信息网络有待完善。由于没有一定的标准准则约束,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项目和众多不同的标准,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同时,泛在环境下各种信息网络并存,如何有效利用并提高利用效率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物流园区建成以后,重规划轻管理,园区管理者与园区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多头管理,责任不明,园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同时也存在信任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激励及评价问题等相关机制体系问题,如何协调发展,相关的组织层面的机制体系也有待完善。

3 物流园区发展及信息化建设应对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物流园区信息化发展规划机制

政府应主导物流园区的统一规划和系统建设,规范物流管理部门,建立权威的物流园区工作协调机制,并制定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推进,组成物流园区工作协调组织,为物流园区协调发展营造适宜的体制和政策环境[4-6]。以“资源整合、一站式服务”为指导思想,重点培育A级物流企业成为园区供应链核心企业,建设园区信息协同平台,实现业务交互和资源整合作用,全面推进物流园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3.2 完善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实施保障与政策扶持

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跨行业、跨地区、多功能、多层次的属性,需由政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组织制定区域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整合企业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实现物流园区的规模效益、集聚效应,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要有效防止同类型物流园区在同一地区的有效辐射半径内的重复建设。同时,很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初期得到较多重视,但中后期却没有实施有效的运营与管理,甚至很多物流园区建设中途搁滞,不了了之,没能很好地发挥物流园区的建设效益。因此,必须要统筹考虑园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和水平,协调好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保障等各种要素,从园区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保障的各要素出发,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3.3 建立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

以某类代表性物流园(例如商贸类物流园)为例,建立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建立物流园区供应链信息公共平台,平台应该是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建立在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之上,分级管理,分级维护,整合程度高。要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GIS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于物流园的具体业务, 进行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传输、处理、反馈,从一体化供应链的角度进行信息化建设和集成,发挥物流园的资源整合、信息集成效应,推动园区向智能物流园、智慧物流园发展[7-8]。

3.4 完善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加快园区信息网络建设

物流信息网络和综合运输网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平台,在完善物流通信枢纽的同时,借助已有骨干传输环网,建成通达各区域中心城市的高速传输网。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网络资源,推进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各电信运营公司通信网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网络通信速度,为客户提供移动化、综合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网络增值服务。积极发展具有开放的分布式架构,支持话音、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推进物流园区企业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以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智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查询自动化、资金结算电子化,全面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节选)[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8):60-65.

[2] 韩锡琴. 供应链信息的协调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

[3] 刘颜.供应链节点间企业组织协同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 Wenzheng Wu. Logistics Enterprises Dynamic Coope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gistics Parks Collaberation Operation Mode[C].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1,6,414-420.

[5] Li Ji,XiaoDong Wang,XuShu Yang,et al.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improved by conjugate gradient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in QSAR study on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1):33-39.

[6] Dejonckheere J,Disney SM,Lambrecht MR,Towill DR.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enrichment on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 a control engineering perspective[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3(4):48-57.

[7] 隋艳辉.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8] 蔡冰.海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物流园物流园区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价格(2018-08-25)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价格(2018-06-26)
远程计量系统在公司矿石物流园的应用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一张图带你读懂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 看看全国物流园区都有哪些“新”变化
空置的物流园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