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仁读书
2014-09-10
高长明先生
主编约我写读水泥技术书籍的笔记,要期期供稿,起初就感觉这是一件难事,一是认为自己静不下心来,二是限制读水泥科技书籍,现在看来的确如此,几乎想放弃了。如果换成社科类书籍,当然包括小说,只需要克服浮躁的心,就显得容易得多。如果是春秋季节,泡一壶茶,坐在花园里,捧一本小说,哪怕是读过的《三国演义》,也会如痴如醉,轻松愉快;如果是冷冷的冬夜,窝在被子里读一篇散文,会有享受双层温暖的感觉。
毕竟自己是吃水泥技术这碗饭的,怎能在工作不到20年的时间就变得这样厌学了?这应该是自己内心的惰性与浮躁在作怪。面对装满书籍的书架,我不知所措,便抽出《预分解窑水泥生产技术及进展》随便翻翻。
这本书是高长明先生2005年编著的,里面精选了高老上世纪九十年代及新世纪之初撰写的文章。该书涉及五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生料均化链及其装备,全面阐述了生料均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各种堆取料机和充气搅拌装置的特点与选型;二是先进的粉磨技术及装备,重点论述了辊压机和立式辊磨的优点及其粉磨系统的优化配置;三是熟料煅烧的预分解窑系统,对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篦冷机和燃烧器等主要烧成装备的设计操作参数做了实用详细的介绍;四是全方位、多视角对国际国内水泥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了述评与展望;五是论述了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践,着重论证了“四零一负”战略及其成效和预测,并论及了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等课题。也就是说,这本书不仅包括了水泥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的研究,还对我国水泥工业的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真知和远见,饱含着作者对我国水泥工业的热爱。
这些文章内容翔实丰富、视野开阔,我大多数已拜读。但这次翻阅,却实实地令我的心为之一震。高老1955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工作在水泥技术战线上,到出版这本书时,刚好50年。50年,半个世纪呀!而我为水泥工业工作还不到20年,就有些对专业厌学了。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高老出版这本书之后,并没有休息,还依然工作在水泥战线上,不仅时刻关注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还随时涉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水泥工业的发展信息和动向,并花大量时间比对分析,撰写可资行业借鉴的报告,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就拿2013年来说,他先后在《新世纪水泥导报》、《水泥工程》、《水泥技术》等媒体上发表了《政策驱动是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的关键》、《再论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2012年度世界六大水泥跨国公司榜单发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等论著,使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使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使我们对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明确。
《政策驱动是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的关键》发表在《新世纪水泥导报》2013年第一期。这篇文章是高老看到行业内外一些媒体对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污泥)成果的评价偏高而写的。高老在文章中写道:“因为我国水泥工业在处置可燃废料,用作替代燃料方面远未达到如此‘美好’,实在是承担不起这般称赞,深感愧疚和汗颜!”
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是怎样一个水平呢?作者指出,迄今为止,我国广大公众或者甚至有些政府部门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虽然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污泥在许多媒体上被捧得很“成功”,但实际推广应用却是寥寥无几,举步维艰。除了越堡、北京、铜陵三家以外,再加上华新秭归和武穴,中材溧阳、上海金山、广州珠江、四川广元及其它等,满打满算,全国水泥窑烧垃圾的总量每年还不到100万吨,只占全国城市垃圾总产出量的0.3%;全国水泥窑烧各种废料对水泥工业煤耗总量的替代率还不到0.1%;全国1600余台投产的新型干法窑中采用兼烧废料的大约只有15台左右,仅占0.9%。很显然,这种刚刚勉强突破零的微小占比,没有丝毫规模效应,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水泥行业是微不足道的,毫无经济意义可言,最多也只不过是具有一点公关宣传上的象征意义而已。随即,作者把视角看向全球:2011年若干发达国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废弃物对全国水泥工业耗煤总量的替代率为:荷兰95%,德国73%,法国42%,日本31%,美国26%。而我国现今0.1%还不到。如此悬殊的差距,我们又有何颜面面对媒体的喝彩?
在文中,作者在呼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指明了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技术发展的方向:建议企业和科研单位继续创新,研发在线式的烧废系统,其热能利用率理论上可达100%,将会显著提高对煤的替代率,节煤量成倍增加,扭转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改进现有烧废系统的缺陷,为其推广应用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媒体的喝彩是媒体人的不懂,这也告诫媒体人不能随意评论技术,要么加强学习,要么虚心请教,不可以错误的言论扰乱视听,迷惑政府和百姓。
《再论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一文发表在2013年《水泥工程》第五期。之所以以《再论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为题,是因为高老曾在2007年《水泥工程》第六期发表了《论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论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一文论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水泥行业在结构调整、深度利废及利用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方面应进行和注意的工作,介绍了国际水泥界正在进行的生物质燃料开发与应用的课题内容。而《再论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在分析研究国内外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的基础上,再次探讨水泥工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以及水泥工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等课题。
笔者认为,高老的这两次论述,不仅是站在全球水泥工业发展态势高度上给我国水泥工业发展指明方向,也是对其提出的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四零一负”目标的验证。早在1996年,高老就提出了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四零一负”目标,即水泥企业对其周围生态环境完全实现零污染;对外界电能的零消耗;对废料、废渣、废水的零排放;对天然矿物燃料的零消耗;对全社会废弃物的负增长做出应有贡献。在《再论生态文明与水泥工业》一文中,高老指出,到2012年,“四零一负”的完成率,德国已达63%,日、美、中分别为59%,46%和36%。目前,我国是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中大国,年用水泥超过20亿t的境况可能还要延续近10年,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历程中,水泥工业坚持“四零一负”是必选方向。同时,高老指出,“四零一负”是水泥行业较完善的顶层设计,并呼吁政府政策支持,强调环境执法,展望水泥工业终将成为生态文明的履约者和维护者。这使我们倍受鼓舞。
《2012年度世界六大水泥跨国公司榜单发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发表在《水泥技术》2013年第六期。高老关注世界水泥评级已经多年,早在2002年,就有《世界水泥十强浅析》的论著,这可以在《预分解窑水泥生产技术及进展》查阅到。高老关注世界水泥评级,难能可贵的是不是当看客,而是结合我国水泥企业的状况,剖析我们的差距,给我国水泥工业跻身水泥强国指明发展方向。
高老在文中写道,在2012年度的6强中虽然没有中国的水泥公司上榜,但是却在发布消息的文中首先提到了按水泥产能和产量来看,中国建材(CNBM)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最多;中国海螺(Conch)的产能已达2.09亿吨,产量为1.84亿吨,而且仍在继续扩张之中。之后还提到了中国华新的产能为7000万吨以上。说明国际机构已经充分注意到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崛起,但是因各种综合性先决条件的缺失,单凭水泥产量之多,是不能上榜世界顶级水泥公司之列的。
那我们缺失哪些综合性先决条件呢?高老指出,我国水泥公司应按时在互联网上向全世界公众提交的三大年度报告,即生产经营报告、环境与能耗报告、生产安全与员工身心健康报告。很遗憾,虽然高老为此已呼吁了将近10年,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家水泥公司能提交这三大报告;只有中建材、中材国际、华新等几家近两年才提交了一份包罗万象和数据零散不齐或不大准确(公信力有待提高)的所谓社会责任报告。显然距离国际正规的三大报告的基本要求尚相差较远,我们必须加紧努力。
高老在文中还指出了我国水泥公司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一是国际化程度很小,海外生产经营比例太少,缺乏跨国公司的实质;二是人均创利水平较低,承受国内外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较差,以致年度人均创利值的波动较大,与那些老牌跨国水泥公司相比还有差距。
掐指一算,高老在水泥战线上工作快六十年了,毫无惰性与浮躁。不论是这里重点提到的三篇论著,还是高老以前的论述,我们都能看出高老学贯中西,思维敏捷,都能品出他具有的真知和远见,都能看到他的对我国水泥工业的心愿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