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中国高职教育后示范建设之路

2014-09-10罗明松

四川水泥 2014年1期
关键词:绵阳学院院校

文 | 罗明松

绵职院-鸟瞰校园

2013年11月,全国水泥行业化学分析与物理检测技能竞赛决赛在四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在36支决赛队伍中,最终决出了全国十佳化验室和本届竞赛的前三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决赛的承办方,为决赛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比赛期间,水泥商情网专访了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礼果教授。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正在探索一条中国职业教育的“后示范”建设之路。

何礼果教授认为,所谓“后示范”建设问题,指的是高职院校在被列为“国家示范”之后,如何继续发展,也就是如何继续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做好示范的问题。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后示范”建设包括内涵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

水泥商情网: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有着悠久的办校历史,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职业人才,现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定位是怎样的,学校的办校特色是什么?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礼果教授

何礼果教授:

我们现在的办学定位,也就是办学特色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传承建材行业优势,服务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政校企研四方联动共育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政校企研四方联动”,就是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联动。因为我们绵阳是国防和科研力量比较雄厚的城市,在我们学院旁边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8研究所,绵阳还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我们之间合作得都比较好。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验收过程中,我们这一特色得到了全国高职领域和国家专家的高度肯定。

我们的特色和定位,其实主要有两个层面。

第一,要发挥我们学院作为建材行业高职高专龙头学校的优势,必须要把这一传统优势传承下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校80年来,为全国建材行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全国建材行业尤其是水泥行业里面,从我们学校出来的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很多,传统优势非常明显。今年举行80周年校庆的时候,回母校参加校庆的校友里,有很多国内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这样的行业精英与技术、管理骨干。

与此同时,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绵阳地区的高职院校龙头,绵阳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把这一优势充分发挥。绵阳是国家科技城,同时也是一个建材企业汇聚的城市,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要做到“一个专业带动一个产业”,当然这里的“一个专业”指的是一个“专业群”,建材这个专业群,包含水泥、玻璃、陶瓷、混凝土、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通过这样一个建材类专业群,带动绵阳市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层面的定位是,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要融入、服务绵阳国家科技城,其实也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绵阳是我们国家唯一授牌认可的工业科技城,是国务院命名的,这契合了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那么,我们职业教育在科技城发展中起怎样的作用呢?绵阳是一个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作为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虽然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就是一个三线城市,但是,这里有14所高校,在三线城市里拥有这么多高校的还不太多。而且,这14所高校类型齐全,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教育各个层次,有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普通高校中学科型院校、职业院校两种类型齐全,有公办院校也有私立高校……,因为这里学校的种类齐全,所以四川省教育厅在绵阳成立了全省唯一的高校联盟,来探讨如何在这么多高校的情况下,建立高校联盟这个机制,以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设备资源共享、科研平台等等的共享。

2013年,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省率先开展职业教育本科试点,题目叫“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全省有6个高职院校参加,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之一。这个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以三方联合培养职教本科生的模式进行,一方是普通本科院校,一方是高职院校,另一方是企业。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和四川峨胜水泥集团紧密合作,三方都是举办的主体,和以前以协办方式进行的合作不同,共同来培养职业教育本科生。2013年,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联合 办了两个本科专业,其中一个就是水泥(按:专业名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另外还有一个机械制造专业。所以,在这一层次上,我们学校无论是对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还是为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在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绵职院-国家示范高职院校

水泥商情网

目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哪些专业,其中最具优势的专业有哪些?现在很多高校培养学生也在与市场对接,我们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对于学生培养的目标是怎样的?另外,我们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何区别?

何礼果教授:

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特色这方面,特别是为绵阳国家科技城服务这一方面,我还要着重介绍一下。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2013年又新批了两个专业,截至目前,一共就有51个专业了。这51个专业的设置,是一定要跟地方经济产业对接的。

第一,我们学院办校的“五个对接”,指的是“专业设置要跟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要跟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跟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要跟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要跟终身学习对接”。我们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能拿到双证书:毕业证和1~8个职业资格证。

第二,高职院校如何设置专业?我认为必须根据国家行业发展、产业发展需要来进行设置、调整专业。因为我们学校是绵阳市举办的,我们必须在四川省、绵阳市的范围之内,根据四川的“7+3”、绵阳的“2+4”优势产业来进行设置、调整专业。绵阳这个“2+4”中,“2”指的是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4”指的是食品医药、化工环保、冶金机械和新材料,现在我们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必须跟绵阳、四川的产业对接。2013年我们新批了两个汽车专业,以前我们有一个汽车专业,新申报的两个专业很快也批了。到目前为止,我们51个专业中,与绵阳主要产业的对接率达到了80%。

第三,教学内容如何跟职业岗位的内容对接。这是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课题,时代在进步,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职业教育是有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另外一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特色,也体现在与岗位内容的对接上。我们学校大量的专业课,都是老师们自己编写的教材。老师们通过了解分析,某个行业对岗位有哪些要求,这些岗位又对知识有哪些要求,反推过来,就能知道我们的教材内容是什么,然后编出教材,再给学生上课。

第四,生产过程跟教学过程的对接。这在高职院校叫“理实一体”,一边教学,一边可以现场操作,或者模拟操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实际生产线上操作,这也是校企合作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提的“校中厂”和“厂中校”两个方面,正是让学生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校中厂”指的是在学校里面有企业,现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中厂”方面做得比较深入。与企业对接的专业很多,例如数控专业,现在在学校里可以直接生产汽车配件,这个项目是从银河集团引进过来的,一年产值大概4000万元。学生在里面实习,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管理制度、质量控制等。信息系还建设有电子产品生产车间,这是跟九州电子、长虹集团配套的。在校外,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设立“厂中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130多家企业有相互合作,包括九院、58所等单位,学校机电系与九院、58所合作,每天参加实训的学生,像上班一样,九院派公共汽车来接学生,学生轮班在那里生产产品,还可以赚到工资。

通过在这种“校中厂”和“厂中校”的实际操作,我们的学生毕业时非常抢手。2014年毕业的学生,预计2013年12月份就将被抢光。截至11月中旬,材料系毕业生已经全部被企业聘用了。所以,我们这儿根本不存在什么“就业难”的问题,2013全国699万毕业生,很多找不到工作,而我们2013年毕业的3100多名学生,还没毕业全部就被企业抢光了。

水泥商情网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对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作为院长,您是怎么勾划蓝图的,目前正在做哪些工作,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何礼果教授:

2011年之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一共7000多人,每年招生也就2000多人。2011年招生人数超过3100人,2012年招生3400多人,2013年招生3800人,我们想把招生人数控制在4000左右这个比较优化的水平,在校学生总量控制在12000人左右。

关于就业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一些。另外,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统计,在绵阳建筑行业一些知名企业,技术员以上的岗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占了55%以上的比重;在全四川水泥行业,我们的毕业生,只统计在管理层的,有的单位占到了80%左右。

关于学院的发展,作为院长,我想谈一谈对高职教育的一些认识。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竞争也是比较厉害的,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里面,国家重点建设的是100所示范院校、100所骨干院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100所示范院校之一。100所示范院校是第一层次,100所骨干院校是第二层次,四川省现在搞了省示范高职院校是第三层次。在四川,现在有53所高职院校,其中有6所国家示范院校、5所国家骨干院校,我们就是6所国家示范院校之一。

这几年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作为院长,我经常在瞄准一个目标,那就是“在四川,我们学校不能落后”。你这个国家示范院校虽然评下来了,牌子我们也拿到了,但是稍不注意,就可能退位了。别人骨干院校上升得挺快,还有些非骨干院校,它们的发展也很迅速。

那么,作为示范院校,我们该探讨什么问题呢?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有一句行话,叫做“后示范建设该干什么”?这个问题是我们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院校领导在一起时,经常探讨的问题,其实,到现在谁都没找到“标准”答案,都还在探索。

我们学校现在做什么事情呢?我们现在做的几件事情是:

第一,内涵建设。一个高校的办学质量的体现就是内涵建设。在内涵建设方面,我们推出了一个“8138”质量工程,这个系统的工程在其它的高校是没有的。我们准备用5年的时间,每年拿出两三百万来搞内涵建设。

“8138”是干什么的呢?第一个“8”,指的是建8个特色专业。在现有的5个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2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之外,我们要再建8个特色专业。

2013年9月学院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

2012年1月绵阳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

“1”指的是,100门院级以上(院级、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比以前我们的精品课程要求还高,以前我们的精品课程不要求全部录像,现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求全部录像,在网上共享。这个是教育部规划的项目,院级课程做得好的,我们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做得好的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我们计划一门课给2~3万来做,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更多的学生共享。

省级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团队

“3”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用5年时间培养30名院级以上教学名师。现在已经评选了两届,评出了13位院级名师。我们学校目前省级教学名师只有1个,但是如果院级名师都没有,那怎么推省级教学名师,怎么推国家级教学名师呢? “3”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建设30个院级以上的优秀教学团队。现在国家在搞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那么院级教学团队的基础都没有,怎么去做呢?所以我们从院级开始做,先培育院级、省级,以后再成国家级。每一个优秀教学团队给5万块钱培育,一般以系部、专业为单位,也鼓励跨专业培育教学团队。我们现在省级教学团队已经有两个了。第三个“3”,是还要建成有300名稳定兼职教师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因为高职院校所需要的教师不仅仅要有博士、硕士等学历学位,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我们现在的老师应该有双证,除了教师资格证以外,还需要工程师、建造师、会计师、造价师等等。拿我来说,我除了有教授职称以外,还有两个专业的司法鉴定资格证。但是还不够,我们还必须从企业里面聘用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为我们的学生作实训指导等。

最后一个“8”,我们要建8个开放性的实训基地。刚刚我们讲的“校中厂”,就可以建成开放性的实训基地,除了校内以外,校外我们也要建一些开放性的实训基地。这其实是校企合作的非常深入的一个层次。我经常与学校的老师讨论,校企合作,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我们以前的那种模式,领着学生到企业去看一看,走一走,观摩一下,学校与企业签个实习协议,这就校企合作了,当企业要用人了,就到学校来选一选。这就是第一层次,这种比较常见。第二个校企合作的形式是订单班,我们这里搞了很多订单班,跟长虹、九州等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它在我们学校选这个专业或者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组成长虹班、九州班,给这个班灌输企业文化,甚至于设立奖学金,给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减免学费等。企业跟学校联合建实验室,培养其班上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到企业去实习,毕业之后到企业去工作。第三个层次,校企深度合作,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共同来建设“校中厂”或者“厂中校”,前者学校提供场地,后者企业提供场地,最关键的是企业出项目、派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师傅,学校出师生,企业和学校一起搞设计、搞生产、开拓市场,最终把学生的作品变成企业的产品,最后成为市场的商品。现在我们艺术系、机电系就做了一些这样的事情,也有了一些成效。这个层次的合作做好了,就是校企深度融合共育人才,还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甚至打造名牌,形成产业。

绵职院首届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试点班学生参观校内机加实训车间

绵职院 韩国东国大学校签订合作协议

另外,我们还设立了教学成果奖、教材建设奖,近几年要争取培育出一批有影响的教学成果,和校本教材、校企合作的特色教材,等等。

“8138”这个工程,我觉得是在后示范建设中,最系统的一个模式。

我们在做的第二个事情就是科学研究。目前,全国整个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还很弱。我们学校转型成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才十一年,以前学校在科研这方面很弱,2011年开始,我们制定了一些科学研究方面的管理办法,之后的两年,我们学校科学研究的项目申报,以300%的速度增长,今年我们获得的省部级项目达到了35项。

第三个我们目前在做的事情就是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一方面也是国内的高职院校比较薄弱的环节。绵阳地区现实的状况是在四川的地缘上慢慢被边缘化了,四川天府新区的规划没有绵阳,成渝经济区也没有绵阳,以前绵阳是一个交通枢纽,现在交通枢纽变成南充了。另外在绵阳的本科院校很多,绵阳师院、西南科技大学等,虽然绵职院是高职院校的龙头,但是压力还是很大。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位置虽然在城里,但是离市中心还是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学校的发展要走出去,走出绵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学校在国际合作这一块儿必须加强,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走出去,让外面的学生能够进来。今年我们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刚成立,就给韩国东国大学输送了十几个留学生。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学生上升通道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是一个专科学校,但是我们的家长让孩子升学的意愿非常强,我们不能让学生来读个专科就完了,把学生上升的通道打通。国家规定专科学校5%的学生可以升本科,我们是升到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和四川理工学院,今年又增加了西科大的城市学院。我们的学生现在还能套读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这个途径,30%以上的学生在专科毕业的同时,能够拿到本科毕业证。以后,我们再到国外去“专升本”、“专升硕”。今年我们跟韩国、台湾有两所合作的学校了,还将有欧美、澳洲的合作学校,这样再有5%的升本几率,我们学生总共就有40~50%的考专科进来,毕业时能拿到本科学历了。国内、国外,自考、升学、留学的各种上升通道都打通了,学生就向往了。

第四个我们还在做的事情,也是教育部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那就是整个职业教育以后如何发展,提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们的职业教育现在有中职,有高职,没有职教本科,没有专业学士,往上我们还要有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现在这条线就差专业学士,差职教本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差职教本科这一个环节。这是教育部也在作为一个重大项目在做的事情。

那么,高职院校在做什么呢?全国100所示范高职院校,都想要升为职教本科。一方面教育部知道我们国家应用型人才很缺,另一方面全国1112所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很难。针对这个问题,教育部其实想做两个事情,一个是把普通本科院校拿100所来做高职教本科,让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近期青年报报道,有4所学校已经完成转型。另外就是把100所示范高职院校、100所骨干高职院校,这200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职院校里面,拿100所来升格为职教本科。但现在国务院和教育部暂时不让升,各省教育部门现在就都在各地搞职业教育本科试点。

2013全国水泥行业化学分析与物理检验技能竞赛决赛 比赛场景

省优秀教学团队-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往上,前面说过的,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厅的批准,我们开始搞职教本科试点;往下,我们与中职学校搞中高职协调发展,我们跟北川“七一”职中,搞中高职协调发展,我们把中专部放在他们那里去了,派了一个副校长,5个学术带头人过去。然后从人才培养方案开始修订,同一个专业,中职干什么,高职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界限。我们还在跟绵阳财经学校、大邑职中等等在谈,跟广元职业高中已经签了协议,搞“3+2”五年制高职班,中职、高职院校分段培养,等等。

在职业教育这一块儿,向上我们培养职教本科,向下我们与中职学校做中高职协调发展,可以说做得有声有色,这对中职、高职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说的后示范建设的几件事情,关于学校内部改革的事情我就不再多说了。总之,这个学校,按照我们现在的思路去发展,包括我们提出的5年发展目标,5个“基地”的建设等,今后,在高职院校领域,我们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不会败下阵来,至少在四川我们将处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绵阳学院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四川绵阳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四川绵阳卷
学院掠影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