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系统探索舆情工作机制建设的创新之作
2014-09-10王来华
王来华
叶国平博士所著《舆情制度建设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一书,立足于我国舆情基础研究和舆情工作实践的新情况和新形势,从舆情制度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相结合的视角,在国内学界首次对舆情制度建设问题作了专题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研究框架的设计上,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于舆情制度建设这一课题,学界现有成果多是从舆情工作的某个角度、某个层面进行研究,而本书的特色在于紧密结合舆情的内在规律和我国舆情工作的实践发展,坚持逻辑性与历史性、整体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从总体上提出和系统阐述了舆情制度这一概念,认为舆情制度主要包括舆情表达、舆情汇集分析、舆情回应、舆论监督和舆情引导等机制或制度,共同构成舆情工作的制度体系,并从舆情制度建设的思想渊源、内涵特征、结构要素、实践基础、发展现状、与政治民主化的内在关系,以及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舆情制度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在研究中既注重探讨历史发展脉络走向,又注重现实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有宏观上的总体把握,又有微观上的深度剖析;既对舆情制度研究相关概念范畴作出必要阐释,又对舆情制度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规律性的探讨。
第二,在研究思路的确立上,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该书不是简单、孤立地探讨舆情制度建设问题,而是抓住了舆情制度建设与政治民主化之间所具有的紧密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作为全书的一条主线展开研究。该书认为,舆情制度建设是伴随我国民主制度建设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并且深深融入在我国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各个方面,已成为我国民主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舆情表达机制是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是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舆情回应机制是增强民众政治参与的强大动力,舆论监督机制是促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支撑,舆情引导机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保障。该书正是立足于舆情制度建设与我国民主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既揭示出舆情制度中各项具体机制之间的相互关联,又反映出这些机制建设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既体现理论分析的严密性,又体现与客观现实发展的一致性,从而使全书展开研究的逻辑性更加清晰,科学性和实践性更强。
第三,在研究内容的把握上,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该书紧密联系舆情理论研究和我国舆情工作发展的实际,着眼舆情制度建设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反映当前舆情发展的新趋势,增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其主要内容由以下八个部分构成:一是阐述了舆情内涵发展演变的过程与特点;二是对舆情制度各项具体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三是探讨了舆情制度建设的思想溯源;四是论述了舆情制度建设的实践基础;五是阐述了当代中国舆情制度建设的基本状况;六是分析了网络问政的兴起对舆情制度建设的新推动;七是阐明了网络民主的发展对舆情制度建设的新要求;八是探讨了网络时代中国舆隋制度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中既注重理论挖掘,又紧密联系现实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体现理论为现实服务的目的。
第四,在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上,提出很多富有创见性的观点。例如,在探讨舆情内涵发展演变问题上,指出“民意”、“舆论”和“舆情”这三个概念的产生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分别与不同的民主思想相适应,包含着不同的民主蕴涵;在阐述舆情制度各项具体机制的关系上,指出舆情表达机制是前提,舆情汇集分析机制是基础,舆情回应机制是动力,舆论监督机制是重心,舆情引导机制是保障,这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舆情制度的统一整体;在论述网络民主发展对舆情制度建设的影响上,认为过度化的网络表达给政府有效舆情应对带来考验,飞速发展的网络社交平台大大增加了网络舆情掌控的难度,海量的网络虚假信息给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严峻挑战;在探讨当前舆情制度建设的发展路径上,指出在网络参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健全舆情表达制度渠道,畅通网络互动通道,创新网络监督机制,强化舆情引导制度保障。
当然,该书在概念的界定、理论的梳理、观点的凝练、结构的完善等方面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一些问题的把握上如舆情制度体系结构的科学分类、舆情制度建设与政治民主化不同层面、不同环节的关系研究、舆情制度建设如何有效应对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新媒体条件下舆情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本文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