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民主法治

2014-09-10郭阿男

关键词:北美宪法民主

郭阿男

美国独立战争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重要一幕,历来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视,有关教学佳作迭出不穷。在已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多以“民主”为立意,遵循“寻求民主”“取得民主”和“巩固民主”的思路串联教学设计,其教学立意已臻于完美,若想创新,唯有另辟蹊径。笔者以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以及1787年《合众国宪法》的制定更多体现的是对“自由”的向往。例如,“五月花号”上的“始祖移民”——英国清教徒,远赴北美的目的就是觅得“信仰自由”。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7年的美国《合众国宪法》在序文中特别指明:“保证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永享自由的幸福,特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综上,对独立战争而言,自由才是精神引领,民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形式对自由加以体现和保障。

基于对本课的如上理解,笔者尝试以自由的精神作为引领课堂的教学立意,以民主的形式、法治的保障为两条辅线穿插其中,引导学生探究北美人民如何在自由的感召下进行民族独立战争,以民主的形式保障自由的本质。

一、导入自由女神:引出立意

笔者选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导入。在简单陈述了自由火炬、《独立宣言》和打碎的手铐、脚镣等细节之后,笔者先引出材料一。

材料一:欢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了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我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美国诗人埃玛·娜莎罗琪撰写的雕刻在自由女神塑像基座上的铭文

设问一:

(1)法国送给美国建国100周年的礼物为何如此地强调“自由”?

(2)在埃玛·娜莎罗琪看来,“自由”对于美国人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段导入虽然并不出奇,但有两处恰到好处。其一,单刀直入,体现教学立意。自由女神像有两个基本的象征意义:①美国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②美国人民的自由是通过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获得的。选择自由女神像,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立意和教学导入的对接。其二,开启学生的愤悱之心。学生对自由女神并不陌生,但是对自由女神的细节、象征意义及其与独立战争的关系却一知半解。利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认知现状恰好能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思考的火花。

二、阐述历史渊源:点明立意

趁设问一构造的悬念引起学生愤悱之机,笔者选择了英国早期移民诸多事件中的典型代表“五月花号事件”作为突破口,从源头上对美国人民何以如此看重“自由”的缘由做了剖析。据林剑鸣先生所著《奠基时代》相关陈述,1620年9月4日,在英国的普利茅斯,104位英国人因为不堪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尤其是迫害清教徒的宗教政策,乘坐“五月花号”驶往北美。经过66天的苦熬,他们带着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抵达了北美科德角。

对那片全新的土地,这104位移民会如何治理呢?

材料二: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组成一个实行公民治理的政治团体。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并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宪章与公职,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引自《五月花号公约》

设问二:

(1)这批清教徒远赴北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他们意欲通过何种方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带有什么色彩?

(3)他们以何种形式确保赴美的主要目的和管理方式得到落实?

本环节的设计直指美国的自由传统,从根源上探究了自由对美国的深远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早期英国移民,特别是清教徒移居北美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免受宗教迫害,获得信仰自由。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描述的那样:“到新英格兰诸州落户的英国人多是受过良好教育,讲道德守秩序的清教徒,经济状况差别不大,基本平等的自由人。”为了防止英国的专制政策再度降临新大陆,他们在彼此磋商之后,通过签订契约和恪守契约的方式,达成了自愿的社区自治协议,即“公民治理的政治团体”这样一种带有直接民主制色彩的管理方式实施管理。同时,社区自治协议的产生途径是彼此磋商,订立契约,通过对契约的恪守来保障权利的自由和社区的自治。

从此,北美以自由为核心,以民主为自由的形式,以法治为自由的保障的政治架构开始搭建,自成特色。但如林剑鸣在《奠基时代》中提到的,此时英国移民心目中的“自由”“自治”和“契约”更多的是英国原有思想和做法的延续,带有较强的传统色彩,并非有意进行政治制度革新。所以,应平和地估量“五月花号事件”和《五月花号公约》的历史意义,切忌夸大,以免让人误以为英国移民在远赴北美之时已经建立了民主制度。

三、国家意志,凸现立意

上承北美地区悠远的自由传统,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北美新英格兰地区民众的政治和社会现象,如民众参与,启蒙思想,地方自治,议会下院的崛起,等等,引导学生对北美的17、18世纪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有所认识,并以1766年3月埃德蒙·伯克的一次演讲点破北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意识中的“自由”精神,顺利过渡到独立战争教学。

材料三:在美利坚人的这种性格中,热爱自由乃是一个突出的特征,它是他们全体的标志,使他们卓尔不群;……一旦他们觉察到任何用武力夺走或用诡计骗取的微小企图,他们就会变得忧心忡忡、桀骜不驯和难以驾驭。

——引自《奠基时代》

埃德蒙·伯克的语意恰好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自由为精神为纽带,促成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同时,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使得北美人更加注重自由,一旦自由受到侵害,就会不惜代价加以捍卫。这为英国的殖民政策和北美殖民地自由传统的尖锐冲突埋下了伏笔,如北美民众对《糖税法》的反应。

材料四:当《糖税法》尚在酝酿之际,北美的请愿活动就已展开;待到法令公布,抵抗之声更是响彻各地。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格、纽约、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和南北卡莱罗纳的议会下院均通过了正式的抗议书。

——引自《奠基时代》

设问三:

(1)英国政府是如何看待北美殖民地及其移民的?

(2)英国政府的强制实施《糖税法》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由于英国只是视北美殖民地为自身的利益生产地,而不给予其类似于英国本土的对等权利和地位,当财政或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北美殖民地往往成为英国转嫁祸水的对象。1775年独立战争的爆发,既反映英国殖民压迫与北美资本主义、民族独立之间的矛盾,更反映英国与北美自由传统之间的矛盾。1776年,北美的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历史声音。

材料五:我们认为以下的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引自《独立宣言》

设问四:

(1)《独立宣言》强调了哪些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2)相比于初上大陆时,北美人民关于自由的认识有怎样的深入?

(3)《独立宣言》是如何保障上述权利的?

《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公布了进行独立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捍卫造物主赋予的权力,其中之一就是自由权利,以及对自由行使合法权利不受干涉的权利。相比于《五月花号公约》从习惯和传统角度认识的“自由”,《独立宣言》中的“自由”无疑更多地具有了启蒙思想的意蕴。如《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角度入手,弘扬了近代意义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否定了专制压迫,为组建能够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民主政府提供了法理依据。就法治的角度看,《独立宣言》从国家意识的高度,表明了新诞生的美国反抗压迫、捍卫自由和组建民主政府的态度和决心,较之于《五月花号公约》的民间契约方式,国家意志更庄重、更威严、更具有法律效力。

四、根本大法,巩固立意

教学时,对1787年《合众国宪法》产生的原因,笔者选取“谢斯起义”钩沉史实:八年艰苦抗争,换来民族独立。出于对于自由的信仰,对专制的恐惧,新生的美国奉行《邦联条例》,即邦联制。这种做法的确使自由得以保障,但由于州的权力过大,甚至架空了中央,使得独立的美国形同散沙,难以在险象环生的境遇中立足和发展。

如上讲述留下了教学悬念:对于美国人而言,没有自由不行,过度自由也不行。那么,如何找出自由的“度”呢?笔者在讲述2013年10月美国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的“关门事件”后,导出1787年《合众国宪法》。

材料六:(序言)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确保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御,增进公共福利,并保证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永享自由的幸福,特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七:(1)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各州的权力是保留的。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2)联邦宪法是全国最高的法律,任何州的宪法和法律都必须服从联邦宪法,不得与联邦宪法和法律相抵触。(3)联邦和各州有各自的政府班底和律法。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自行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免州长或州级官员。

材料八:(1)本宪法授予的全部立法权由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2)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任期四年。(3)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六、七、八均引自《合众国宪法》

设问五:

(1)美国颁布《合众国宪法》的目的是什么?

(2)《合众国宪法》是如何分配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以及中央内部权力的?

(3)美国以何种方式保证权力制衡和自由民主的实效性?

1787年《合众国宪法》序文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本宪法制定的目的,概括起来有三条:建立联邦制度;维护公众利益;保障自由权利。“自由”自始至终是美国坚持不懈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很明显的是,1787年《合众国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实行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和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史无前例地将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所建构的民主制度付诸实践,将《独立宣言》中宣扬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化为实际。中央与地方分权原则的确立,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充分地调动了各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中央与地方的制衡原则,美国把秩序和自由合二为一,使政治进入有序运行的轨道。同时,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的确立既明确了三者的职能分工,又平衡了权力分配;而总统和众议院议员以选举的方式产生则带有非常明显的民主成分,杜绝了专制,维护了自由。

回顾本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的过程,笔者在思想上经历一次回归历史教学本真的洗练。

首先,历史教学要追本溯源,探究历史原点。早期的英国移民奔赴北美的直接原因是出于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追求,对专制宗教政策的反抗;到达北美之后《五月花号公约》中的“自治团体”也只是英国自治传统的延续,并非启蒙运动之后的“民主”。

其次,历史教学要明确定义,厘清历史关系。自由与民主的关系,从启蒙运动开始基本上就有明确的定义,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或者政权形式,其价值存在于对公民自由权利和公民行使合法权利的自由加以保障。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不是平行的关系。

最后,历史教学要梳理脉络,廓清历史演变。本课围绕着三条线索逐步展开。自由,由开始的宗教信仰的自由,扩展到“推翻专制政府”的自由,再扩展到《合众国宪法》中一系列的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主,由自治传统,扩展到《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民主精神,再扩展到地方与中央的分权原则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法治,由《五月花号公约》契约的形式,扩展到《独立宣言》国家意志的形式,再扩展到1787年《合众国宪法》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从而演绎出三者由模糊到清楚、由初生到完善,教师与学生共同求真和共同涵泳的完整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北美宪法民主
北美灰熊被杀案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向西!穿越北美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北美纪行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只身闯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