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思维弊端的哲学解读

2014-09-10本刊编辑部

中国报道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李约瑟思考问题国民

在8月19日举行的中国现代思想史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楚渔的观点引来中外学者热议。“颠覆性的观点,痛快淋漓的论述,这本书犹如我们头上的一声惊雷,所引起的震动和惊骇是必然的。”作家阎连科如此感慨该书中对国民性的解读。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发现,中国15世纪前科技辉煌,此后一直落后于世界。这是“李约瑟难题”。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能获诺贝尔奖的科技人才?这是“钱学森之问”。尽管学术界对于近代中国科技落后、创新能力弱、社会进步缓慢的根本原因已有主流说法,中国学者关注的是政治制度、教育体制、文化源流等问题,但楚渔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现状的根源是国民思维模式的落后”。中国从宋代以后的落后,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固化后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导致缺少创新能力。楚渔用独特的视角,试图从哲学角度寻找造成国民劣根性的病因。楚渔认为,混乱、模糊的思维模式主要是中国人长期习惯于模糊地认识事物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行为的混乱,这是中国的特定环境和文化造成的。它让中国人思考问题受面子、情感、功利的左右,缺少古希腊人那种强烈好奇心驱使下孜孜不倦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不能实事求是,不能专心致志,做事效率低下。

改变人的思维模式,通过教育手段,强化逻辑训练,让每个人思考问题时能集中主题,不偷换概念,养成习惯,这样做事效率就高,就能深入和理性,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就能迅速提高。

猜你喜欢

李约瑟思考问题国民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一直难忘
高地
Introduction: Needham’s intellectual heritage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渊源
按图索骥
思考问题要全面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也谈“李约瑟问题”